楊靜翎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能只是局限于知識講解,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所以傳統數學教學課堂自然需要及時改革與創新。有效互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點燃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互動中形成良好的思維碰撞與交流,這能改變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弊端,真正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經歷到知識生成實踐中,從而有效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可是,究竟要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互動教學呢?筆者提出了如下建議:
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數學教育目的也發生了變化,現如今數學教學關鍵還是在于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同時培育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非局限于做數學題、成為應試型人才。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互動教學課堂上,需要及時改變傳統灌輸式、講解式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互動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互動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例如,教師在“位置與方向”教學的時候,即可構建如下互動情境:“(展示一張線路圖)同學們,這是一張線路圖,假設我在這個郵局的位置上,我要如何才能從郵局回到家?假設要去學校呢?”通過這一互動情境來引導學生回答,而學生回答的過程就是學生認識位置的過程,同時也是有效師生互動的過程,從而真正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互動教學氛圍。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班級學生數量較多,教師很難在數學課堂上面面俱到照顧每一位學生,這也是數教育教學常見問題。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小學數學互動教學課堂上,可以采用合作互動的方式來為每一位學生分配相應的任務,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互動中完成數學學習,這樣學生均能在數學課堂上有所發展和提升,從而真正優化數學教學。例如,教師在“統計”知識教學的時候,教師即可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大小相同的水果卡片以及白紙,然后結合學生個體能力、水平差異合理分組,讓各個小組學生在白紙上貼上水果卡片,而且確保其不能重疊,之后再讓各個小組就不同種類水果進行統計,從而優化教學。
綜上所述,良好互動是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打造高效數學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情境互動、合作互動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師生、生生互動教學課堂,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真正優化小學數學教學。(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