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要] 基于提升班主任專業素養和幸福感的目的,梁好名班主任工作室通過茶談、徒步營、團建課程、戲劇社和風采展等不同形式,深化互助共生和研究交流,促進班主任的自我察覺和轉變,幫助班主任教師在輕松、多元、半開放性結構中發展、生長。希望借此推動班主任專業規劃和發展的步伐,使其成為一個動態的、幸福的、充滿靈性和智慧的工程。
[關鍵詞] 班主任專業素養;解放教師身心模式;互助共生;研修交流
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給班主任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廣大的班主任,一方面,面臨著繁重的常規管理壓力;另一方面,面臨著創造力不足、幸福指數和收獲感較低的現狀,如何更好地發展自己、創造自己,構建齊美共生的師生生態,是一個重要而現實的問題。對此,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梁好名班主任工作室,與時俱進,積極研討和探索解放教師身心的互助共生研修交流的新形式,以提升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和幸福感。
一、茶談——班主任平等互助的研討交流形式
工作室以茶談作為交流方式,秉承平等、碰撞、突破、重建的理念,探討著眼于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的互助成長。
我校開設了班主任茶室,室名為“茗香紅泥”,每逢空課或課間休息,都會邀請班主任、任課教師、校友和學生家長們,以一壺清茶開啟話題,大家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工作室以德育工作為主體,進行平等對話,在這里,大家的好點子、好做法能夠在交流碰撞中形成火花,也促成了成果積淀。我們在交流中打造的《發現》和《品眾》班主任成果集,著眼于班主任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業能力的發展和專業精神的深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期,工作室在學校大課間和其他時間進行的20分鐘的“微沙龍”研討活動,是由茶談發展起來的互助學習方式的升級,它以聚焦實際問題、平等互助為原則,是老中青班主任聯動的交流活動。
二、徒步營——班主任解放身心的療愈方式
班主任工作需要班主任的專注投入,更需要班主任保持持久的工作熱情。鑒于目前班主任隊伍中,尤其是重點高中班主任群體中出現的心理壓力過大、生活負擔重、成就感與幸福感不足的情況,工作室借鑒企業團隊管理做法積極應對。
我們多次組織工作室成員,利用周末和業余時間,號召大家走出去,到戶外、城郊、城市新區進行徒步等戶外活動。在工作室每年定期開展的“走進自然”活動中,穿上戶外服,系上紅領巾,戴上標識帽,扛起團隊旗幟,邊走邊聊、邊唱邊笑,拍照合影。大家還在空曠場地上做學生時代的游戲等。這些活動解放了班主任的身心,成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心情放松和療愈方式,同時增強了班主任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了班主任隊伍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團建課程——班主任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為了實現工作室成員專業化發展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室構建了班主任成長體驗特色團建課程。我們邀請國家級和省、市德育專家,學校、家委會和工作室,三位一體,建設成長體驗團建課程,將掌握到的理論知識和工作技能在這個課程中進行實踐。工作室每年定期開展班主任特色課程活動,并整合資源,建立了納川讀書館、哈三中校史館、哈飛集團、哈爾濱銀行美術館等多個成長體驗實踐基地,形成了有特色的團建活動和團建課程。這種以成長體驗式為核心的發展理念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人士的認可。
不僅如此,工作室還依托我校體育教研室,每學期通過工作室組織不同校區、年級的班主任進行團建活動。通過瑜伽等健身活動,通過“蘿卜蹲”“團隊袋鼠跳”等游戲活動,釋放壓力、放松身心,增強團隊協作意識。我們也在不斷探索,如何在平等互助、共同成長的基礎上,通過各種體驗式、參與性、小組合作型的活動去分擔班主任的憂慮,去分享班主任的快樂,去溫暖每一位班主任,我們期望在共生的生活場域中實現工作收獲感和幸福感的再創造和再提升。
四、戲劇社——班主任引發自我覺察和轉變
工作室的專業化發展并不局限于常規的培訓帶動和研究引領,更多的是致力于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特色化研究。
班主任工作室發掘年輕優秀班主任的優勢和特長,組織成立了班主任戲劇社。教育戲劇既符合教育規律,又契合時代發展需求。工作室的教育戲劇展演,通過再現師生教育場景,引發探討反思,并試圖以藝術的形式引發共鳴和凈化心靈。戲劇其實也是一面鏡子,能夠引發班主任的自我察覺與自我轉變。2018年10月,工作室選送的教育戲劇《班主任的幸福生活》在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第四次學術年會暨全國第25屆班集體建設研討會上進行展示,得到了與會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五、風采展——班主任呈現特色育人理念
工作室的德育主張是讓每個人都超越自我、張揚個性,以教育家的視角總結自己的教育理念,展示自己最美的形象、最美的思想,實現追尋班主任核心素養的探究和班主任幸福感收獲的目的。
工作室組織的班主任風采展是學校重視并推進的特色展示活動。風采展的初衷,是讓每個班主任留下屬于自己的教育痕跡,總結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齊美共生。班主任風采展歷時8周,每個校區每周展出4—8塊展板,共展出近百塊展板。展板的內容有:班主任的正式照和生活照;班主任的教育寄語;班主任的個性;班主任在德育及班級管理上取得的榮譽;班主任,我愛你的十個不得不說的理由;班主任的內心獨白——如果我沒有成為你的班主任。除了常規的展板之外,工作室還聯合團委和社團聯合會,為每個班主任老師制作了視頻版風采展,其中的混剪視頻,如《高光》和《回望》等,在騰訊視頻等媒體平臺播出,反響熱烈,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通過工作室工作模式的探究和研討,成員在認知和情感方面有了很大收獲。班主任教師在不斷教學反思、主題討論、理論學習等班主任專業發展基礎上,對教育戲劇表演、團建參與、徒步、茶談、視頻制作、展板展示、微沙龍等元素兼具的研修形式的認可程度也不斷提升,這些創新的活動形式使得班主任教師在輕松、多元、半開放性結構中發展、生長,孕育與啟發其生命自覺性,并傳遞給同事、學生,改變了班主任的學校生存狀態。
通過這樣的專業發展模式,每個人放下自己的面具,真實面對大家,得到真正的放松和療愈。每個參與的教師明白了應該最大限度地理解這個時代的普遍人性狀況,進而以最人性化的方式去撫慰、療愈,激發、解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和靈性。同時,在知識理論和思維的培育過程中,班主任認識到了情感性共生的必要性,在自然氛圍下逐漸營造出一種以小團隊為載體的真誠、親密的“情感場”。非正式的交往活動、多元的活動方式,如每日的茶談、輕松的戶外活動、朋友式的寬容、同學式的伙伴關系等體現并培育了情感。
無活動,不成長。活動是一種無聲的激勵,有力地推動了班主任專業規劃和發展的步伐,讓工作室倡導的班主任專業發展成為一個動態的、幸福的、充滿靈性和智慧的工程。我們希望班主任們通過活動點燃激情、釋放潛能、拾級而上,最終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