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互聯網+”引領時代風尚以來,博物館行業也經歷了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發展的多個階段。文章第一部分從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實際工作出發,分別從藏品管理、展陳設計、行政辦公等多個角度,總結近年來利用到的數字信息成果,為全國市縣級博物館提供一個參考和范本。第二部分則是對未來信息化發展成果的一個展望,就作者的些許思考提出相應意見。全文立足實際,從實際工作中來,希望也能回歸到實際工作中去。
關鍵詞:智慧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
智慧博物館是近年來在數字博物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概念。從狹義上來說,智慧博物館是基于各類博物館核心業務(展覽、講解、社教)等需求的智能化系統;從廣義上講,智慧博物館是基于一個或多個實體博物館(博物館群),甚至是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遺址尺度、城市尺度和無限尺度等不同尺度范圍內,搭建的一個完整的博物館智能生態系統。
在過去,受觀念、技術、場地、展陳能力、文物保護能力等制約,傳統類實體博物館所能展示、提供的文物信息量嚴重不足,大量的藏品沒有機會展出,只能深藏于館內庫房中無人知曉,這嚴重制約了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文化傳播能力。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下簡稱徽博)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藏有各類文物4.7465萬件/套,其中“徽州文化”主題藏品3.1萬件/套。為了更好地讓這些收藏于庫房內的文物“活”起來,近年來,徽博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一系列新技術,通過微信、抖音、官方網站等多方平臺對廣大觀眾和游客進行展示,力圖向“信息型”“智慧型”博物館邁進。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徽博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和經驗,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也做到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公眾。謹以此文做一簡單的總結,并對未來博物館行業信息化展示做一個展望。
1 線上多彩活動,拓寬服務領域
1.1 線上展覽成果
臨時展覽作為徽博的核心業務之一,歷來是博物館工作的核心和重點。僅2019年,徽博積極發揮館藏優勢,創新發展理念,相繼推出了19個臨時展覽和系列社教活動,其中不乏“文珍染翰:故宮博物院藏文房用具暨徽州貢品展”“踵事增華:黃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等優秀展覽,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但隨著工作的逐漸深入,我們逐漸發現線下展覽普遍存在成本高、技術新、展陳時間短、受眾面窄等不可避免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地擴大徽博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科學技術進步、文化水平提高帶來的成果。自2019年起,徽博便嘗試開始舉辦線上展覽。2019年11月,抓住線下舉辦“疑庵珍穰:許承堯先生收藏及書法作品展”之機,將該展覽分三次進行線上精品展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各大博物館都相繼閉館?;詹┮灿?021年1月22日閉館。但為了滿足廣大文博愛好者的參展需求,秉承“閉館不閉展”的原則,徽博在2020年上半年舉辦線上展覽8個,其中既包括以“文珍染翰:故宮博物院藏文房用具暨徽州貢品展”為代表的過往精品展覽,也包括以“漢風唐韻:敦煌市博物館典藏古代文獻特展”為代表的線下實地展覽。
1.2 線上社教成果
自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博物館行業在傳統意義上的保管、征集、研究的基礎功能上增加了一個社會教育的功能。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博物館已儼然成了城市的“第二課堂”。近年來,徽博嚴格按照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要求,依托重大節日、紀念日,陸續開展百余場社會教育活動,已初步形成“行走的徽文化”“我們的節日”等多個品牌欄目。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徽博更是積極利用線上網絡平臺,開展42場線上社教活動。目前已形成有三大品牌:“一周一印”活動、“二十四節氣”活動、“聲愛徽州”活動。
1.3 線上云直播成果
隨著自媒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視頻平臺也相繼搭建,以趣味性強、播放用時短、受眾面廣等優點迅速火遍網絡,同時也為直播熱潮、流量經濟的到來奠定基礎。
在這樣的形勢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新機遇與新挑戰,博物館行業亦不例外。自2021年5月起,徽博與謝裕大茶博物館、徽州糕餅博物館等兄弟單位一同,相繼舉辦“云上徽博之夜·首秀”“5·18國際博物館日黃山市主會場活動”“探尋徽州老物件里的糕餅文化”“云游非遺·科技助力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等四次直播活動,在行業內頗受關注,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線上直播的最重要意義就在于拉近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這些直播有以下幾個亮點內容:
其一,專家講解,藏品新穎。講解是拉近觀眾與文物渠道的關鍵性所在,講解的準確化、分層化、特色化是每一個文博講解人的追求與使命。但傳統的線下講解模式受眾面窄,可選擇范圍有限,觀眾參觀時間也有限,所以講解員難以做到酣暢淋漓的發揮。直播活動就能解決這些弊端,如“云上徽博之夜·首秀”欄目,除卻邀請館長、副館長等一系列本館文博專家參與以外,還特邀黃山市美術館的書畫專家參與。還拿出庫房中未曾展示的兩幅黃賓虹書畫,各位文博專家一邊鑒賞,一邊向觀眾傳播相關知識,效果顯著。
其二,線上線下相互結合?!?·18國家博物館日”“6·1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都是一年中博物館的重要時間節點,社會各界媒體都會將眼球集中在博物館的社教活動上。往年,徽博的社教活動都集中在線下,盡管異彩紛呈,但受場地所限,參與者終究有限。但在2021年,全程直播線下“文博人講文博事”“專家鑒寶”等社教、宣教活動的開展,真正做到線上線下相結合,讓那些受時空限制但仍然關心徽博發展的觀眾也能參與進來。再配合問答、抽獎等活動,活躍線下氣氛,引爆線上關注。
其三,主題明確,系統全面。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力都是有限的,所以直播一定要把握住時間長短,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吸引更多觀眾參與進來。因此,徽博所舉辦的每一場線上直播,時間都盡量控制在2.5個小時以內,且主題明確,活動豐富。比如“探尋徽州老物件里的糕餅文化”直播活動,便以“徽州糕餅”為主題,通過實物、圖片等生動演繹了徽州傳統糕點的發展歷史,從徽州糕餅這一獨特視角展示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契合市場轉型需求。
2 開發非遺文創,提供疫情防護
2.1 促進非遺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既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更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詹┳鳛樾麄骰罩菸幕闹麝嚨兀殉蔀槭袃韧飧鞔舐眯猩绱蚩ǖ闹匾徽?。為此,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精準提出“文旅新融合,黃山再出發”的口號?;詹┮嘟璐藱C會,力圖打造集文物介紹、文創開發、社教研學于一體的黃山市非遺文創體驗中心。
該中心依托徽博這一免費開放的文化場館,內設交互式魔屏和“五徽展示臺”(徽工之巧、徽茶之香、徽玩之雅、徽味之美、徽藝之韻)。
交互式魔屏的科技版權歸館內所有,且技術領先于同行業,共有三個觸屏點可同時觸發。在魔屏內按材質分別輸入館內珍貴文物、非遺文創產品、特色文旅紀念品等3D建模資料,再配有3D翻轉查看、關注點贊、掃碼購買等功能,做到對用戶關注信息的采集,以期優勝劣汰,讓市場數據來說話,真正統籌兼顧“文物和非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走出一條具有黃山特色的“科學保護、活態傳承、跨界創新”文旅融合發展路子。
“五徽展示臺”的最初設想是由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徐達河提出,分門別類地將黃山特色文旅產品進行展示和售賣。其中,“徽玩之雅”重點展示木雕、磚雕、石雕等徽州三雕工藝美術品;“徽茶之香”重點展示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等徽州名茶;“徽工之巧”重點展示徽墨、歙硯等徽州文房用具;“徽味之美”重點展示蟹殼黃燒餅等徽州特色小吃;“徽藝之韻”重點展示陶瓷、漆器等徽州特色手工藝文創產品。
打造這樣一個非遺展示、體驗平臺,是對博物館業務發展的進一步拓展延伸。在未來,徽博還將利用抖音、今日頭條等線上推廣平臺,打造出精品網店。在火車站、機場等人流量密集之處,設置同類型交互式魔屏,在不同的消費場景給游客帶來不同的消費體驗。做好館際之間互動,以期久久為功。
2.2 科技助力行政腳步
博物館作為全國公益性一類事業單位,不僅承擔著具體的業務工作,也有相應的行政工作要做。行政、業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行業發展。行政工作的開展進行,同樣也享受到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紅利。具體如下:
其一,OA無紙化辦公。所謂OA辦公,是將計算機、通信等現代化技術運用到傳統辦公方式之中,進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辦公方式。OA系統利用現代化設備和信息化技術,代替辦公人員傳統的部分手動、重復性行政活動,優質而高效地處理辦公事務和業務信息,實現對信息資源的高效利用,進而達到提高生產率、輔助決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改善工作環境。徽博自2018年11月始,便積極鼓勵引導全員下載、使用“釘釘”App,進行無紙化辦公?!搬斸敗盇pp依靠擁有隨身攜帶的企業統一通訊錄,可清晰展示組織架構,直接搜索同事信息,找人既方便又準確。同時,自動生成待辦事項,輕松實現人事管理,讓辦公室職工從此告別煩瑣的事務性工作,實現人事、財務等重大事項透明化、可視化。
其二,線上信息宣傳。“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博物館定級、運行評估考核之中,宣傳所占的比重正在日益增多。因此,徽博將館內各式各樣的展覽預告、社教活動、學術動態、重大決策等及時擬稿,并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官方門戶網站等進行發布,讓觀眾在各個渠道都能接收到相應的官方正規信息。除此之外,還與《黃山日報》、黃山市民網等平臺加強合作,以期擴大影響力。
其三,做好流量監控。2019年7月18日,“安徽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務管理平臺在合肥正式上線運行,徽博隨之啟用。這是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第一個覆蓋全省的綜合性信息化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省級監控中心、公共文化數字專網以及301家公共文化服務場館監控節點建設,可實時調閱各場館視頻監控畫面和客流計數數據。它采用“1+2+4”運行模式,通過一個技術支撐平臺和公眾服務、績效管理兩個系統,實現信息發布、資源共享、服務互動、績效評價等四大功能。利用該平臺數據,徽博監控室便可實時監控館內人流量,參觀高峰時期及時做好疏散工作。
其四,提升保衛機制。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期間,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景區客流管控的指導意見》(皖文旅發〔2020〕61號)文件要求以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具體工作部署,結合徽博工作實際,于2020年4月底進行錯峰限流預約開放。徽博采取實名制預約參觀,包括網上預約和電話預約兩種方式,一票一人,并暫停了旅游、游學等團隊接待,對入館者采用紅外線測體溫的方式。每一位觀眾在入館前都必須接受體溫測量,凡有發熱(體溫≥37.3攝氏度)、咳嗽、氣促等異?,F象的觀眾謝絕入館。在現代化科技的助力之下,整個疫情期間,徽博沒有發現一例可疑病例,堅守自身陣地,助力疫情防控。
3 結語
電子計算機技術被譽為“第三次技術革命”中的重要標志,博物館人也要走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行業的進化和發展。有別于傳統實體博物館,智慧博物館是通過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成果,感知、分析、處理博物館運行的各項關鍵信息,實現博物館征集、保護、研究和展示傳播,以及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博物館發展模式。
作為一個“以核心業務需求為導向,創新科技發展為支撐”的有機體,徽博的智慧化、信息化工程將是不斷演變、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其目標是為博物館服務、保護和管理等核心業務,提供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云鵬.智慧博物館建筑設備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0(17):32-33.
[2]李怡.“互聯網+”智慧博物館建設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1):110-111.
[3]張云燕.淺談智慧文博時代如何做好藏品管理工作[C]//北京數字科普協會.2019北京數字博物館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2019.
[4]周蕾.淺論“智慧”時代博物館管理手段的更新[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23):115-117.
[5]楊丹丹.“互聯網+博物館教育”的新思考[J].東南文化,2017(5):118-122.
[6]張峰.淺談博物館數字化與智慧化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18):205-206.
【作者簡介】汪曉峰,男,安徽黃山人,碩士,目前任職于安徽中國徽州文化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徽州戲曲、文物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