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昌琴
【摘要】隨著時代需要,教育改革的飛速發展。運用新的理念去教育好學生,老師真的是費盡心思,有的也沒有得到好的效果。但是,與本童年相比,所有的進步無法比擬。
【關鍵詞】時代需求;新理念;課堂教育向往
多年前,看到這樣的課堂上:端坐的學生,不時舉起的小手,課堂是那樣的有序,那樣的規矩,感嘆老師教育有方,孩子們多讓老師省心呀。于是,帶著憧憬,我也想了不少辦法,讓孩子們乖乖地坐著、聽著、答著……很快,我開始害怕了,不吵不鬧,不爭不辯,不問不答,這樣的課堂確定是學生喜歡的?
猶記得自己兒時一直到成年,就是在這樣中規中矩的課堂中度過的,沒想過什么喜不喜歡。但是,成年了,做了老師了,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缺失。就拿聽專家的講座來說,只會一味記錄,一旦專家讓提問竟不知所以,這雖然與小時所受教育無完全關聯,但多多少少是有點影響的。我們真的習慣了被問,習慣了被安排。
楊瀾在《一問一世界》一書中講到這樣一件事:她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時,一節外教上的宗教課,他講完以后問大家有什么問題嗎?結果100多個學生寂靜無聲。教授生氣地從兜里掏出了一塊美元說,誰要是問出一個問題,哪怕是一個愚蠢的問題,就把這一塊美金給他。雖然大家都有受屈辱的感覺,但確實暴露了中國學生的問題,正如楊瀾在文中所言:我們一直受到的訓練是回答問題,先把老師教的答案記住,然后在考試的時候再還給老師。課堂的變革迫在眉睫。我的改變就從“問”開始。
課堂上,我開始有意識“放任”學生。“你讀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惑?”“你是怎么解決的?”這樣的問題取代了課堂上那些小而不精,華而不實的問題。“你們試試能不能解決?”“你們商量商量”,這樣的問題多了,細碎的問題少了,課堂上幾個小腦袋湊一塊學習的場景多了。
那日,幾名參加培訓的領導走進了我的課堂,我執教的是《月光曲》。本課前一部分理解上并不難,如: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聽出的言外之意,可以說,學生學得輕松,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那么,這節課就讓學生這樣“順風順水”走完嗎?這節課是呈現給參加“中小學校長資格培訓”的領導聽的,這樣順利走下去是每一個執教老師的愿望。但是,這種“沒有意外的課”真的就是好課嗎?在反復閱讀思考后,我決定給學生制造點“意外”。當然,仍然從“問”入手。
“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這部分中可以生成很多問題:貝多芬為什么要再彈一曲?盲姑娘為什么猜出是貝多芬?貝多芬為什么稱盲姑娘為“您”?以往,這些問題是由老師提出學生做答。這次,我改變策略,交給學生合作學習,而且是一次沒有問題的合作學習。學生一聽無問題合作,很是驚奇,畢竟以往都是老師給一個問題,大家就對這個問題研討。合作任務與提示如下:任務:認真讀貝多芬與盲姑娘的對話,想想有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提示:1.先獨立學習,在有質疑的地方打上“?”2.組內分享交流,派一名同學匯報。本次合作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看似一個大家司空見慣的做法,但放到合作學習當中,學生的學習狀態變了,課堂一下子進入一個“亢奮”狀態,每個小組成員都忙著找問題,找出有價值的問題。事實證明,這個做法是非常有效的,學生積極交流,除了老師預設的問題都被他們一一提出外,還有的小組提出了更多。如: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盲姑娘家不是很窮嗎,她聽過貝多芬彈琴嗎?否則她怎么就猜出來了?對于這些意外跑出來的問題,我還沒來得及點撥,有的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將課堂變成了個“對話場”。不少小組問題一致,但理解有不同,針對“他組”的匯報,課堂出現了“我補充”“我認為”這樣的話語。最終的焦點都放在了“貝多芬為什么還要再彈一曲”這一問上,針對個別小組淺層的回答會有另一些小組迫不及待表達意見,他們甚至由《伯牙鼓琴》中伯牙遇知音的欣喜,想到貝多芬遇到了知音有了靈感,這些解答完全出自學生之口,這正是我們課堂所需要的。這樣的學習雖然有點占據時間,但當你看到學生自己勾勾畫畫,聽到你一言我言的對話時,你就覺得,很值!
看似無問的合作,留給學生的是更多思考的空間,是“思維”訓練,真的是此時無問勝有問。
課后,一名聽課領導對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喜歡這樣的課嗎?學生紛紛表示很有意思:過去老師提出問題,還有些緊張,怕答不好,而自己提,又與同學一起解答,心里很輕松。
也許學生并不能明白老師這樣的用意,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思維與思維的碰撞,看到學生依靠看自己的努力完成學習任務,看到那些不敢說的孩子,在邊緣的孩子也敢出聲了。這才是我們需要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是我作為老師向往的課堂,學生真正參與,師生真正互動。全國特級教師龔雄飛在《學本教學》中寫道:反思中國的課堂,老師總是統治著課堂,一批批失誤癥的孩子被培養出來。今天的課堂變革,學校最好把每個課堂都變成學生論壇,變成一個對話場、討論場、辯論場、思維場,讓學生學會“說話”,學會展評,學會表現,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課堂多有意思呀!
參考文獻:
[1]洪俊恒,實施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管理探析D1《成才之路》.201625(18):26-26.
[2]王美琪,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實施策略《經營管理者》201416(2):359- 359.
[3]劉雙新,教育環境下教學管理理念的創新研究《山海經故事》2017,14(1).
[4]晁瑾;老問題引發新思考[J];《數理化學習》;2008年02期.
[5]張雷,張欣榮;新形勢下對技校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