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摘要】合唱會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促進學生表現美、鑒賞美。在合唱活動中,學生會關注聲部音準,音色和諧,通過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速度的方式來共同演唱,實現聲音的融合。學生在體驗中會獲得美的享受,提高藝術鑒賞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新時期初中音樂課程合唱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在藝術環境中提高表現力和創造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策略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技能,還要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師通過合唱教學會從多角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合唱會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促進學生了解音樂,活躍思維。學生在歌唱過程中思維品質和判斷能力也會不斷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全面提高。通過合唱體驗和實踐,學生會感受到合唱的情感更豐富,聲音更飽滿,會展示出震撼心靈的美。
一、指導學生音樂要素,帶領學生感悟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合唱時要指導學生探究音樂要素,使學生了解歌曲中的音高和節奏等,明確歌曲表達的情感和旋律,在體會中積極感悟。教師可以利用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一些方法去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感悟音樂節奏和旋律,在體會中了解音色和歌唱特點,形成對合唱的理性認識和理解。例如在合唱《歌唱祖國》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歌曲的調式,體會歌曲為D大調的調性,并且認識到歌曲為四二拍子,帶領學生關注弱起小節,分析歌曲中的附點音符。了解了歌曲的典型節奏特點,思考了歌曲的旋律特征,分析了歌曲的音樂結構和樂句,學生在合唱中就會有意識地去思考這些音樂要素,從整體上對歌曲進行感知和體會,促進學生形成客觀性認識。教師要在音高、節奏等音樂技能上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促進學生通過感悟和體會的方式來提高認識,在合唱中更好地表現自己。學生了解了音樂要素會主動分析和加工,思考合唱歌曲中的聲音概念和聲部效果,探究和聲要素,在體驗中形成深刻認識,主動感悟。
二、點撥學生合唱技巧,幫助學生理解
為了使學生能夠在合唱中最優化地演唱歌曲,教師要從合唱技巧上引導學生,促進學生保持良好的狀態,用最佳的方式歌唱。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在合唱過程中運用氣息,如何呼吸,如何控制好自己的音準,通過氣息和諧統一的方式歌唱。例如在合唱《七子之歌》時,教師就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氣息訓練,讓學生了解合唱過程中正確的發音方式和呼吸方法,促進學生在合唱過程中靈活應用歌唱技巧,準確地歌唱。在針對學生氣息短淺的問題進行訓練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彎腰、下蹲的方式進行短促發音,鍛煉學生的氣息,使學生能夠保持長久的氣息和爆發力。通過學生主動地訓練,學生的氣息會變得更加豐富而渾厚,有利于在合唱過程中更好地表達音樂,積極歌唱。在合唱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用飽滿的熱情和情感來歌唱,促進學生在歌唱過程中積極調整,主動參與。學生也要主動地調節和控制合唱的音量,使歌唱能夠順利開展和進行,融入到集體中,與其他的學生保持一致,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提高合唱效果。
三、組織學生聆聽音樂,提高學生表現
學生合唱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學生主動學習和體驗,同時還需要學生積極聆聽和感悟,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促進學生學會表現音樂。學生在聆聽中會主動鑒賞,體會歌曲中表達音樂的方式,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例如在傾聽《我愛你,中國》時,學生在傾聽中會了解到歌曲的旋律、節奏,表達的情感和歌曲思想主題,形成對歌曲的直觀體驗和認識。學生在傾聽中會想象著歌曲中的情景和畫面,主動思考,主動體會,在對歌曲的加工中勾勒歌曲的場景和意境。在鑒賞中,學生會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內涵,形成對歌曲的直觀性認識。教師在學生的理解基礎之上可以引導學生歌唱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促進學生在鑒賞中更好地品味和體會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和感知能力。學生會在聆聽中對歌曲進行定位,了解合唱的種類,明確合唱的方式,在鑒賞中提高音樂素養。在對《我愛你,中國》的聆聽中,學生會感受到樂曲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的節奏比較自由,展示出來的曲調非常飄逸;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核心,展示出了歌曲的主題和情感,在演唱中逐步深化。為了突出歌曲的特點,合唱時第一部分可以采用女生合唱的方式來展示歌曲的輕盈和飄逸,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男女合唱的方式來突出歌曲的魅力。通過學生的欣賞,學生會更好地體會合唱歌曲,對學生的合唱實踐具有積極幫助。
四、樂器輔助合唱教學,促進學生感知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利用樂器來輔助教學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積極地利用樂器來為學生營造氛圍,促進學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感受歌曲的節奏和旋律。有了樂器的伴奏和渲染,學生會更好地把握音準和音程,促進學生體會歌曲的旋律和節奏。例如在合唱《送別》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口琴、笛子等樂器進行分聲部的演奏,幫助學生建立二聲部的概念,促進學生在樂器的幫助下融入到合唱情境中,體會不同聲部的演唱。二聲部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陌生的概念,教師通過不同的樂器來展示,會使學生真實地體會到不同聲部合唱的方式和特點,促進學生在感悟中形成客觀性認識。借助樂器的幫助會使學生了解音準特點,促進學生融入到音樂情境中,主動感悟和體會,了解音樂表達特點和方式,更好地在合唱中發揮潛能,展示學生的音樂天賦。樂器的伴奏和烘托,會促進學生主動地觀摩和欣賞,通過多維度觀察的方式來思考和體會,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音樂,感悟合唱,產生參與合唱的欲望。學生會在樂器的引導下產生歌唱欲望,跟隨著樂器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
總之,在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從方法和策略上引導學生,也要通過示范和展示的方式來指導學生,為學生提供合唱空間和舞臺,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對合唱的體驗和感悟,學生會主動思考,主動分析,在鑒賞中品味音樂,在歌唱中展示音樂,實現學生音樂潛能的發揮和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強.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策略探析[J].知識窗(教師版).2021,(05):84.
[2]林靜.淺談初中生合唱訓練的經驗與反思[J].考試周刊.2021,(6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