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李 霞 丁思韓 蔣忠權 楊燕飛
1.昆明市兒童醫院鎮靜鎮痛中心,云南昆明 650000;2.昆明市兒童醫院特需病區,云南昆明 650000
由于兒童的特殊性,在接受一些長時間的MRI檢查時自控能力差,無法保持身體靜止完成檢查[1]。七氟烷作為一種新型吸入麻醉劑,被大量應用于兒童MRI 檢查中,但臨床規定麻醉后患者4~6 h 后的進食時間,不僅給患兒帶來口渴、饑餓、哭鬧及家長焦慮等問題,還會造成患兒脫水、低血糖等病理改變[2-3]。但過早進食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甚至導致誤吸[4]。因此,七氟烷吸入后進食時機的把握一直是臨床關注的問題。鑒于此,為進一步分析兒童七氟烷吸入麻醉下MRI 檢查后麻醉蘇醒與早期進食的安全性,本研究比較昆明市兒童醫院患兒進行MRI 檢查后有無進行飲水試驗的效果差異。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昆明市兒童醫院收治的七氟烷吸入麻醉下MRI 檢查患兒232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組與B 組,每組116 例。A 組男55 例,女61 例;年齡3~6 歲,平均(4.75±0.66)歲;體重12~24 kg,平均(17.34±2.76)kg。B 組男57 例,女59 例;年齡3~6 歲,平均(4.71±0.69)歲;體重12~24 kg,平均(17.37±2.74)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3~6 歲;②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為Ⅰ級;③于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MRI 檢查;④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肺炎等肺部疾病;②嚴重感染性疾病;③使用抗生素或激素類藥物;④顱內神經系統疾病;⑤認知障礙與精神疾病;⑥對七氟烷使用禁忌。
兩組患兒均于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MRI 檢查。選擇合適的面罩,緊扣患兒口鼻,先以8%的七氟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65210101)進行麻醉誘導,待患兒達到鎮靜狀態后進入MRI 檢查室,檢查期間以MRI 專用麻醉機予以2%的七氟烷維持麻醉,直至檢查完畢。MRI 檢查后送患兒進麻醉恢復室。應用改良麻醉恢復評分法進行麻醉蘇醒評估,評價項目包括活動、呼吸、血壓、意識、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各項記0~2 分,總分10 分;評分>8 分時予以患兒流質飲食[5]。
A 組進入麻醉恢復室等待患兒自然蘇醒期間不予以任何干預措施。B 組進入麻醉恢復室2 min 后,對其進行飲水試驗以評估吞咽反射情況。注射器注入溫水3 ml,緩慢推注至咽部,觀察患兒吞咽反射是否出現,吞咽動作由實驗者視覺觀察及手指感知喉向上運動來判定。發生吞咽反射時的注水量為誘發吞咽反射的需要量,無吞咽動作或出現嗆咳為吞咽反射陰性,反之陽性。陰性者每隔2 min 再進行一次飲水試驗,直至吞咽反射陽性。陽性者予以溫水3 ml,每隔2 min 追加一次,直至患兒蘇醒。
①麻醉蘇醒情況:包括麻醉蘇醒時間、麻醉恢復室停留時間。②蘇醒期躁動情況:應用蘇醒期躁動評分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與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系統(Watcha)進行評估[6-7]。PAED 量表:評價項目共5 項,每項記0~4 分,滿分20 分,>15 分視為出現蘇醒期躁動。Watcha 評分系統:計分為1~4 分,>2 分視為出現蘇醒期躁動。③進食情況:包括進食時間與進食量。④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脫水、低血糖、誤吸、嗆咳、低氧血癥、躁動,計算總發生率。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 組麻醉蘇醒時間、麻醉恢復室停留時間短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麻醉蘇醒情況比較(min,)
表1 兩組麻醉蘇醒情況比較(min,)
B 組PAED 評分、Watcha 評分高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蘇醒期躁動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蘇醒期躁動情況比較(分,)
注:PAED:蘇醒期躁動評分量表
B 組進食時間短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進食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進食情況比較()
表3 兩組進食情況比較()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以及麻醉學科的不斷發展,MRI 檢查在兒科疾病的臨床診斷中獲得了廣泛應用[8]。該項檢查的準確率高,能為臨床診斷提供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9]。然而,受兒童年齡,性格特征(好動、易哭鬧)以及MRI 檢查項目多、時間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兒童在MRI 檢查過程中的配合度較差,繼而影響了檢查的順利進行[10-11]。臨床為解決這一問題,常對患兒實施麻醉以輔助MRI 檢查[12-13]。七氟醚作為一種新的吸入麻醉藥品,具有理化性質穩定、血/氣分布系數小、誘導速度快、可調控性佳、吸入后可快速起效且對肝臟血流的影響較小、蘇醒時間相對較短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小兒麻醉中[14-16]。七氟烷主要經呼吸代謝,可擴張支氣管與冠狀動脈血管,因此能降低冠狀動脈阻力,保護心肌供氧平衡,對心肌細胞損害小,不良反應發生率低[17-18]。七氟烷吸入給藥,能夠減少患兒哭鬧,易被患兒及家屬接受,是兒童中較為理想的麻醉藥物[19]。
然而,臨床規定麻醉后患者需等4~6 h 后方可進食,這常導致患兒出現口渴、饑餓甚至是脫水、低血糖等不良情況,而進食過早也會易引起誤吸[20-21]。所以探討一種有效的評估麻醉后患兒進食時機的方法尤為重要。本研究在MRI 檢查完成后2 min 對患兒進行飲水試驗并評估吞咽反射情況,陽性者每隔2 min 予以溫水3 ml,陰性者則每隔2 min 進行一次飲水試驗直至患兒蘇醒。假設吞咽反射恢復,理論上講,患兒無論進食或是進飲,都不會出現誤吸、嗆咳等不良反應,但在臨床尚無定論,而在國內未見兒童在這方面的文獻報道,因此需要本研究對該理論進行驗證。基于此,本研究比較分析了兒童七氟烷吸入麻醉下MRI 檢查后有無進行飲水試驗評估吞咽反射情況對患兒麻醉蘇醒與早期進食安全性的影響,結果顯示,B 組麻醉蘇醒時間、麻醉恢復室停留時間以及進食時間短于A 組(P <0.05),提示B 組患兒的麻醉蘇醒質量優于A 組,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飲水試驗刺激了患兒的吞咽反射,大大縮短了吞咽反射恢復時間,能縮短麻醉蘇醒時間與進食時間[22-23]。B 組PAED 評分、Watcha 評分高于A 組(P <0.05),提示B 組患兒的蘇醒期躁動情況較A 組明顯,提示飲水試驗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兒躁動發生率,這就要求臨床應加強對患兒的護理,予以安撫、鼓勵,以減輕患兒躁動[24-28]。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提示飲水試驗不會增加患兒并發癥的發生,但從具體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B 組患兒除了躁動發生例數多于A 組外,脫水、低血糖、誤吸、嗆咳、低氧血癥的發生例數均少于A 組,提示飲水試驗能夠降低除躁動以外的其他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可能與B 組患兒能夠早期進食有直接關系。
綜上所述,兒童七氟烷吸入麻醉下MRI 檢查后進行飲水試驗評估吞咽反射情況,有助于縮短麻醉蘇醒時間,改善患兒的進食情況,對提高麻醉蘇醒質量具有顯著意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