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枝
內容摘要:《德伯家的苔絲》是19世紀后期英國著名詩人和小說家托馬斯·哈代的佳作。文章將苔絲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苔絲純真少女時期、失去貞潔之后、重新振作時期以及報復時期這幾個階段對其人物形象進行描寫。本文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其人物形象成因并闡述苔絲這一人物所帶來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人物形象 現實意義 悲劇性命運
《德伯家的苔絲》是一部關于誘惑、愛情、背叛和謀殺的精彩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苔絲的美麗鄉村女孩的悲慘生活故事。[1]從苔絲去亞雷·德伯家做女工,卻被亞雷誘奸從而掀開了悲劇序幕;與安吉爾·克萊結婚卻被遺棄是她人生的第二幕悲劇;被亞雷再次欺騙,成了他的情人是第三幕悲劇;希望克萊回心轉意,苔絲趁機殺死了亞雷,造成了她人生最大的悲劇,最終沒能逃過法網,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一.苔絲人物形象分析
苔絲是一個遭受舊道德迫害的現代女性代表,一個純潔樸實的女人,一位可悲但尊貴的女子。她美麗清純,敢于自我犧牲,富有同理心,是美的象征和愛的化身,但她也是一個思想矛盾的人物,一方面敢于離經叛道,挑戰舊社會的倫理道德,一方面又擺脫不了基督徒的信仰,最終釀成了人生悲劇。
1.純真少女時期:美麗清純、有同理心
苔絲出生在一個農家,父母聽信牧師的話,堅信自己是貴族之后,身份高貴,然而苔絲卻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孩。苔絲長相清純,熱愛舞蹈。不諳世事的苔絲,雖然上過村里面的學校,但是仍然有著濃厚的鄉音。為了尋找父親,駕著馬車半夜在路上行走,結果馬兒被郵車撞到胸膛,當場失血過多死亡,而苔絲一直認為是自己的失誤和過錯才導致馬兒死亡,心里面充滿了愧疚感和無助,然而也因此失去了家庭經濟來源。不得與去德伯家做工人,養活家庭。
2.失貞之后:可憐無助、百無聊賴
亞雷·德伯是資產階級暴發戶的代表。他第一次看到苔絲就看上她了,當他接苔絲回家做工的路上時,就對苔絲動手動腳,苔絲由于上次從他爸爸的馬車出事之后,心里面一直有陰影,而亞雷故意讓馬兒跑得飛快,并讓苔絲摟著他的腰,趁機親吻了苔絲。而后,亞雷發現苔絲在樹葉堆里睡覺,就將其侵犯,苔絲因此失貞。失去貞潔的苔絲,離開了亞雷,不久后產子,沒多久,嬰兒生病死亡。苔絲想讓牧師為死去的嬰兒做洗禮,牧師拒絕了。于是,苔絲說:“以后決不再去他的教堂”,當天晚上,將嬰兒葬在了教堂的一個角落,并做了個十字架。趁沒人的時候,插在了墳頭。沒多久,苔絲離開家,去農場做擠奶工。
3.重新振作時期:熱愛生活,憧憬未來
在農場,苔絲遇到了克萊,兩人互生情愫。克萊十分喜歡苔絲,喜歡看她美麗的牙齒和像雪中玫瑰一樣的嘴唇。克萊向苔絲保證對她是忠誠的。后來,克萊征詢家人的意見,她的父母不太愿意,希望他找一個純真圣潔的婦女,每個禮拜天都會去教堂的基督徒。而克萊是眼前就有一個,她不僅如此,還會擠牛奶,做奶酪并會指導人們干活。雖然老克萊夫婦不太愿意,但感到這是上帝的安排,便沒有說什么。苔絲給她的母親寫信,信中說自己想和克萊結婚,她的母親叮囑她不要把以前的事情說出來,也不要讓她父親知道。不久后,克萊向苔絲求婚,并希望能夠盡早完婚。但苔絲卻因為自己失貞的事情一拖再拖,因為苔絲懺悔的緣故,婚期一直沒有定下來。但是她對婚后的生活仍舊充滿了期待,于是在結婚當天告訴了克萊真相,她因為克萊會原諒她年輕無知,結果克萊卻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并埋怨她為什么沒有提早告訴自己,這使苔絲產生了輕生的想法。
4.報復時期:喪失理性,萬念俱灰
苔絲的丈夫克萊接受不了不完美的苔絲,于是,在和家人告別后,便獨自一人去了巴西,希望在另一個國家發展自己的事業,苔絲也想跟著他去,然而克萊現在不愿意和她在一起。于是,苔絲繼續在一個農場做幫工,這時,他偶然遇到了四年前使她失去貞潔的亞雷,亞雷向她訴說了這幾年自己家庭的變故,承認自己對苔絲心懷愧疚,希望彌補苔絲,問苔絲愿不愿意再次和她在一起,然而苔絲卻說自己結婚了,不愿意和亞雷重蹈覆轍。可是,亞雷依舊不依不饒地纏著苔絲。不久后,苔絲父親去世了,不得已要搬家,租的房子也被提前租出去了,一家人只得露宿街頭。亞雷欺騙苔絲說克萊不會回來了,于是苔絲又和亞雷在一起了。不久后,克萊回來了,找到了苔絲,兩人互訴衷腸。此時此刻的苔絲恨透了亞雷,于是,在樓上用刀子扎進了亞雷的心臟。而后,和克萊私奔,最終還是被抓住了。
二.苔絲人物形象成因
造成苔絲悲劇的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毋庸置疑是資產階級倫理道德觀念對苔絲的迫害。除此之外,還有政治制度的反動性、法律制度的不公正性、苔絲自身思想的矛盾性以及家庭環境等諸方面原因共同導致的,使得這位天使般的少女墮落成為殺人兇手,最終被處以絞刑。
1.直接原因:政治制度的反動性
十九世紀后期的英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近逐步取代了小農經濟,就算是地處偏僻的邊緣小鎮也難以避免。當時掀起了經濟危機,苔絲的家庭本就不富裕,此時此刻更是雪上加霜。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統治者她們,作農民的她們,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無條件服從,作為一個貧窮而社會地位又低下的女子,苔絲所受到的壓迫與凌辱是不可避免的。她被資產階級反動的政治制度不斷地侵蝕著而又無可奈何。
2.間接原因:法律制度的不公正性
法律對于資產階級來說是大有裨益的,法律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農民只是資產階級利益的生產者,毫無權利而言。由于亞雷是依靠商業致富的資產者,所以當亞雷誘奸了苔絲,并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宗教也只是反動統治階級奴役勞動人民的一種工具。但當苔絲殺死了亞雷,她卻無處遁形,任憑她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接受資產階級法律的制裁,她知道法律的不公正性,因此在被處以絞刑時,坦然赴死,從容不迫,顯示出了一個敢于和資產階級不公正的法律相抗衡,和腐朽的宗教相抵抗的大無畏精神。
3.根本原因:倫理道德觀念的迫害性
苔絲的死不僅是她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和時代的悲劇,亞雷和克萊代表了把苔絲推向深淵的兩種不同的客觀社會勢力,他們是共同造成了苔絲的悲劇。[2]哈代在小說的副標題中稱苔絲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因為她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倫理道德挑戰。亞雷·德伯對苔絲的肉體進行了迫害,而安吉爾·克萊對其精神進行了迫害。是他們共同把苔絲送上了“斷頭臺”,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劊子手,殺人兇手,然而卻依舊逍遙法外。倫理道德觀念對苔絲的迫害是致命性的,思想本就矛盾的苔絲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她越掙扎越受傷,最終體無完膚,香消玉殞。
三.苔絲人物形象的現實意義
苔絲有著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擺脫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但她卻是文學長廊里面敢于反抗,公開地向維多利亞時代虛偽的社會道德挑戰的女性代表,是一位美貌與善良并存的天使。
1.渴望公正平等
苔絲是一個農家女,但她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下就覺得低人一等,相反,她熱愛舞蹈,敢于和上層社會的人物交往。苔絲對誘奸她的亞雷,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受這個道貌岸然的暴發戶的擺布,當她和克萊結婚,她想到自己的前塵往事,想和克萊坦白,表明苔絲已經把克萊當成了最親的人,不想隱瞞她的過去,想獲得克萊的愛護。本以為克萊會公正平等地對待她失貞這件事,沒想到卻造成了自己婚姻的破碎,也間接的導致了她走上一條不歸路,換來的卻是不公正的對待。
2.喚醒女權意識
伍爾夫說:“一個人,如果是個純粹的男人或是婦人,那將是天大的不幸。無論任何人,都應當是一個具有婦人味的男人或是一個具有男人味的女人。[3]”因此,苔絲不愿意成為玩物,她極力反抗社會和命運的不公,即使被摧殘至體無完膚,她依舊沒有向惡勢力低頭,沒有出賣自己的良心,她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公正平等的對待,被亞雷誘奸的帽子讓她喘不過氣,但她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過錯,而是亞雷犯下的錯誤,這也是她最終選擇殺死亞雷,還自己自由的女權意識,使得女性的地位被重新得到了新的審視。
3.挑戰倫理道德
苔絲在自己明知已經失去貞潔的時候,依然也和克萊相愛,她不顧世俗的眼光,堅持和克萊結婚,并在新婚之日向克萊坦白自己的前塵往事,希望克萊能夠接受,但克萊一時接受不了,離開她去了巴西。在此期間,苔絲又和亞雷在一起,當他得知克萊回來的時候,殺死了亞雷,苔絲在兩個男人之間游走,挑戰著倫理道德,最終也沒能逃出法網。
苔絲的命運注定是悲劇性的,這和哈代賦予苔絲的宿命論是分不開的。哈代所塑造的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他借苔絲悲劇有力地抨擊了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權制社會。生活在這種社會下的女性注定要受壓迫和控制。苔絲挑戰了倫理道德,喚醒了女性意識,雖然她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微弱的,最終也走向了毀滅,但她卻是十九世紀后期杰出的女權文化捍衛者的杰出代表。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絲[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9.
[2]Hardy,T.Jude the Obscur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1991: 45-55.
[3]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各種悲劇快感理論的批判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44-86.
(作者單位:浙江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