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瓊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覆蓋全國將近十年,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擁有了獲得感和幸福感。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于2019年1月1日由社保征收劃轉地稅征收,新的征收模式對居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A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于2012年7月正式拉開序幕,2019年1月1日,社保征收劃轉地稅,自此,負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征收的三角關系開始建立,每年地稅粗線條地向各鄉(鎮、街道)勞動保障部門發出征繳通知,然后各鄉(鎮、街道)粗線條地按通知要求組織征繳,最后市級社保經辦機構財務部門按地稅推送數據在系統內完成到賬處理。所以,現在的保費征收模式呈現出這樣一種特點:在繳費方式上以手機繳費為主,其他為輔;在征收主體上以地稅為主,其他為輔。
使用手機自主繳費或幫他人代繳保費已成為近兩年保費繳納的新方式,作為新生事物,確實有其獨到的優越性。不僅讓參保人足不出戶就解決保費繳納問題,還能保證所繳保費能安全穩妥地積累在社保系統的個人賬戶上,真正讓社保繳費做到確實很保險。然而手機繳費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有其優越性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是繳費系統本身的問題,有的是繳費系統之外的問題。同時,在征收主體增多且無明確權責劃分和無充分溝通配合的情況下,很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在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現行保費征收模式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一系列困境。
比如手機繳費功能不全、到齡繳費不足等。推行手機繳費以來,各參保人自行安排自己的繳費,由于種種原因,越來越多的參保人因為該繳年度未繳保費導致待遇領取往后推遲數月甚至數年,這一群體呈現出越來越大的趨勢。從表1中可見,到齡繳費不足人員占到齡人員的比例越來越高。近三年2月份的數據分別是3.1%、8.9%、26%,增長倍數顯而易見;5月份的數據分別是1.2%、7.6%、31.3%。
再者,到齡當年未繳費人員占繳費不足人員比例。這個比例意味著排除各種因失聯、戶在人遠嫁等不可能繳足的到齡人員,還有可能繳足但需要進行中斷補繳到齡前未繳年度的參保人,有部分人是愿意繳,但由于到齡當年的一月份沒有集中進行保費繳納,從而影響他們到齡后的待遇申領。近三年2月份的數據分別21.4%、40.6%、45.8%,5月份的數據分別是14.3%、54.4%、71.8%,數據表明,2019年5月份的數據較同年2月份有所回落,而2020年和2021年5月份的數據較同年2月份顯然是積累大于消化,數值仍上升不少,2021年尤為明顯。
繳納保費是參保人的義務,待遇領取是參保人的權利,義務和權利是統一的,征繳工作和發放工作也是統一的。近兩年推行智能化繳費方式以來,資金是確實安全了,但各種原因導致的到齡繳費不足現象較之前幾年人工集中收費時更為普遍。由于不是集中繳費,隨時都有參保人的繳費到賬,為了應發盡發,負責待遇申領的各級經辦人往往一個月要無數次導出新鮮出爐的數據進行審查,看看是否又有符合領取條件的人,發放待遇的時間也盡量由之前的月中延到月底,真是為了“新老人”,耽誤了“老老人”。
實施手機繳費等非人工集中征收保費以來,參保人自由安排繳費,對一部分參保人,尤其是當年到齡的參保人來說,影響很大,等申領時發現后再告知,等繳費到賬后再申領待遇,就會損失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基礎養老金。比如那些滿心歡喜地想繳足15年可以多領點的參保人,由于到齡當年該繳而未及時繳,只能等到齡當年保費到賬后才可以申領待遇。很顯然,這些參保人不是不愿繳,而是不知道要繳或忘記了。
此外,部分地區手機繳費系統升級緩慢。2018年云南人社開發了手機繳費APP,2019年地稅接管后開發了云南省電子稅務局APP,到今年已有兩三年,可繳費系統中繳費類別并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仍然只可以直接續保。
認識上的誤區和部門之間聯動機制的缺失導致管理混亂。征收主體增多,并不是一件壞事。人多了未必就互相推諉,關鍵是主體意識是否充分、職責是否明確、分工是否合理、配合是否給力。現在的征收模式,存在這樣一種認識誤區:市級經辦機構認為地稅是征收主體,在保費征繳方面發言顯得名不正言不順,負責在系統做好保費到賬業務即可;地稅認為市級經辦機構是社保管理主體,地稅只是征收的新通道,負責好保費的安全即可;而各鄉(鎮、街道)勞保部門有時問問市級社保部門,有時問問地稅,有時不知道要問誰。顯然,三個和尚的故事又在部分地區上演,沒有清晰界定權責的多主體往往導致無主體。在這種認識下,部門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基本上是兩兩單向對接,三方基本沒有在充分地交流互動后對需要配合解決的問題作出明確的安排部署。
宣傳動員和操作示范不到位、分散繳費取代集中繳費等問題,也讓“新老人”和“老老人”不能及時繳費。一部分人不了解繳費方式變了,不知道手機繳費等繳費新途徑,還在等著有人上門收費;一部分人不了解政策,不知道到齡當年還要繳費,不知道要補繳完該繳未繳年度的保費后才能領取待遇;一部分人要么沒有智能手機,要么不會操作,就等孩子回來幫著繳納,等著等著有時就錯過了一年,甚至幾年。而從手機上繳費成功到社保系統里到賬成功,由于歷經的環節和部門多,時間跨度有時并不短。凡此種種,參保人往往會在到齡后延長數月甚至數年,直到所有該繳的保費到賬后才能領取待遇。
之前市級社保經辦機構負責組織征收時采用集中時限收費,每年1月征收當年到齡人群的保費,7-9月征收其他參保人和新參保人的保費。這樣分段集中征收保費,有利于保證保費征收及時完成,從而為后續及時發放提供堅實的基礎,自然也就保障了參保人及時領取的參保權益。現在由于全年征收及自主繳費的推行,集中征收的好處不復存在。
盡管新社保征收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但是歷史的車輪一定是向前發展的,問題也要在發展中解決。既然我們發現了這些征收問題,就要在前進中不斷優化征收模式。
首先,我們要暢通溝通渠道,及時對接業務需求。市級社保經辦機構應及時向地稅業務對接部門反饋征收需求,主動告知現行的網上稅務繳費系統繳費功能尚不完善,還需增加續保之外的繳費類別。地稅由于并不清楚社保具體業務,極有可能并不知道系統需要完善繳費類別,其他方面的繳費需求也應隨時加強溝通交流,以便業務順利開展。不管怎么說,作為社保管理主體的市級社保人在社保征收需求方面總比稅務部門清楚,多主動加強聯系是應該且必要的。
其次,我們要走出認識誤區,建立完善的征收聯動機制。保費征收劃轉地稅后,并不意味著市級社保經辦機構不用操心征繳的事了,市級社保經辦機構仍然要承擔起社保管理主體的職責,這一職責應一如既往地包含征收管理和發放管理。參與保費征收的市鄉兩級社保經辦機構和地稅征收部門,應充分認識到三部門都是征收主體,只是各自負責的環節不同而已,都有責任積極配合著把老百姓的保費征繳問題解決好。尤其是市級社保經辦機構,既要積極與地稅進行溝通對接,又要積極對下級社保部門進行組織落實。我們不能割裂社保管理責任中密不可分的征繳與發放兩大重要職責,也不能在參保人參保進系統后對他們今后能不能正常領取待遇不聞不問,更不能放棄對潛在參保對象的宣傳講解。毫無疑問,對社保工作管理到位和宣傳到位是我們社保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我們為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應有的作為。
再次,建立一個征收聯動機構,明確機構人員和人員職責,強化社保政策和繳費操作流程宣講。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行政策宣傳和操作流程講解,比如家家戶戶印發一張集中包含繳費相關政策和操作步驟的宣傳單;通過直播平臺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讓他們知曉相關內容;安排每個村(居)委會的協辦員負責繳費政策宣傳和繳費操作流程指導等等。對社保政策和繳費操作流程的宣講,地稅部門也不能缺席,可利用其宣傳平臺積極出力。
最后,讓手機繳費與集中繳費珠聯璧合,如前所述,實施手機繳費等非人工集中收費以來,到齡繳費不足問題越來越嚴重。事實上,手機繳費是有優勢的,集中繳費也是有優勢的,而且集中繳費的優勢剛好可以化解手機繳費存在的不足,所以,我們可以把手機繳費和集中繳費統一起來,做到優勢互補。
總之,作為社保人,應用心服務好參保人。各相關部門應密切協作,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規范提升社會保險費征管水平;進一步優化繳費流程、拓寬繳費渠道,聯合探索關聯業務“一站式”辦理方式,切實降低繳費成本,提高繳費便利度,提升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作者單位 云南省宣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