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賈寶玉曾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在《紅樓夢》中,作者塑造了風采各異的女性形象,有超凡脫俗的林妹妹,有舉止嫻雅的寶姐姐,還有殺伐決斷的鳳辣子。哪個女兒在年輕時,不是容色傾城,只是紅顏彈指老,匆匆不回頭。看著眼前這些年輕的女孩子,不禁讓人唏噓,誰沒有年老的那一天。正如大家長王夫人,年輕時,也是劉姥姥口中的“二小姐著實爽快,會待人,倒不拿大”。縱觀《紅樓夢》通篇,王夫人的筆墨并不多,平時也只是吃齋念佛,不大管事,但是她總能在關鍵時刻,決定著府里的戰略走向。可以說,王夫人的硬核管理值得當今管理者學習。
王夫人出身四大家族的王家,若在賈府媳婦里論出身,賈母排第一,王夫人就是第二,其他人相對就比較低了。而且王家沒有走下坡路的跡象,王夫人之弟王子騰還一路官至九省統制。王夫人年輕時一定是個美人,否則生不出可以在宮廷里脫穎而出升至貴妃的元春,也生不出大帥哥賈寶玉。出身好,長得美,生命的前半場王家二小姐既抓得一手好牌,也打得一手好牌。
人至中年,便不可能再事事親力親為。尤其是在賈府這樣一個龐大的集團里,“一日少說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還有三五十件”,已有兒孫的王夫人不可能再事事都沖在第一線,因此,她將管家之權交給了自己的親侄女王熙鳳,這個和自己年輕時一樣的女中豪杰,“少說著只怕有一萬心眼子;再要賭口齒,十個會說的男人也說不過她”。
王夫人平時不管事,公司的大小事務一般都是由執行CEO王熙鳳管理,王熙鳳會定期向王夫人這個總經理匯報,遇到大事需要總經理審批的,王熙鳳會在匯報的時候,探得王夫人的口風,才會按照她的意思去辦理。
林黛玉初進賈府,眾人正為林黛玉捧茶捧果噓長問短時,王夫人突然問王熙鳳月錢放過了沒有,王熙鳳回答:“月錢昨兒就放完了。才剛帶著人到后樓上找緞子,找了這半日,也并沒有見昨日太太說的那樣的,想是太太記錯了?”王夫人道:“有沒有,什么要緊……該隨手拿出兩個來給你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罷,可別忘了。”
王夫人就是通過這看似不經意的問話,向眾人昭告了誰是賈府的當家人,不是賈赦邢夫人,不是“下人們見了要凝神屏氣”的長房長孫媳婦王熙鳳,而是自己——王夫人,王熙鳳什么都要跟她匯報,比如什么時候發放月錢,給誰做衣服,進一步可以延伸到發給誰,發放標準是什么。王熙鳳只是一個執行官。所以在王熙鳳回答“這倒是我先料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后,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因為她問話的目的已經達到。
雖然放權給王熙鳳,但王夫人并不放任。賈府集團為高層領導舉辦壽宴,大股東寧府的高層領導尤氏參加壽宴的時候,因賈府集團下面部門的員工不守規矩得罪了她,王熙鳳擔心尤氏生氣,不僅報了警,還非要辦這個員工。按理說王夫人身為榮府的高層領導應該支持王熙鳳,但她沒有,不是她體恤員工不忍苛責,而是借機敲打王熙鳳,誰讓她曾揚言要開除她得力助手周瑞家的兒子。王夫人當時不好發作,今日借機與尤氏、邢夫人合力打擊王熙鳳。這件事后,王熙鳳病倒了,其實員工都知道王熙鳳不是身病而是心病。
王熙鳳自己也沒有想到,最尊敬的姑媽,也是自己的領導,會這么不給自己面子,還與尤氏、邢夫人合力打擊自己。其實任何一個領導都不希望自己的員工處處比自己優秀,尤其是王熙鳳不僅比王夫人有管理才能,還不知道低調,一味地張揚,有幾次因為一些事涉及王夫人的總經辦,王熙鳳甚至揚言要處置總經辦的員工,這些話雖然沒有落實,但是傳到王夫人耳里,自然會心中不悅,領導最忌諱下屬越權。
“有所不為”是一種管理境界,也是一種管理自信。當然,放權不等于放任,放手不等于撒手,任務下放、職責分解之后,領導者不能當 “甩手掌柜”,還要搞好統籌協調,及時糾偏引導。
作為當家主母,王夫人不得不以大局為重,讓母親的身份讓位于主母,放任寶玉被賈母溺愛而無法干涉。如果可以選擇,她寧愿像李紈一樣,萬事不管,只管兒子的教育。寶玉的未來,才是她最關心的。但是,沒辦法,她必須以孝為先,必須先顧全大家族的整體利益。
作為母親,哪怕不能望子成龍,至少不希望兒子身敗名裂。在這個大原則下,哪怕是有一絲風吹草動,王夫人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王夫人在初見黛玉時便做出非常之舉,她說:“你舅舅今日齋戒去了,再見罷。只是有一句話囑咐你:你三個姊妹倒都極好,以后一處念書認字學針線,或是偶一玩笑,都有盡讓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這段話就是在警告黛玉遠離寶玉。
賈政和王夫人都擁有非常優質的基因,三個孩子都天資聰穎。長子賈珠“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原本可以成為夫妻倆的驕傲,卻不料“一病死了”。女兒元春因“賢孝才德”被選入宮中當女史,并憑著自己的能力受到賞識,封為賢德妃。次子賈寶玉被先祖寧榮二公認定為子孫中最有望振興家業之人。
可以說,這三個孩子都算得上人中龍鳳,如果寶玉像哥哥賈珠一樣受到正常的教育,必能活成父母的驕傲、家族的榮光。但是,因為寶玉從一出生就被祖母溺愛,天長日久,王夫人很清楚,她很難指望寶玉出人頭地了。即便如此,身為母親,她還是不能完全放任寶玉破罐子破摔,即使不能為家族增光,至少不能為家族抹黑。
無論出于家庭利益,還是身為人母,這是王夫人必須堅守的原則。雖然王夫人平日里吃齋念佛,園子里的事不大管,許多事情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涉及原則問題——有人想帶壞自己的兒子,王夫人一概是零容忍。先是伺候自己多年的丫鬟金釧,賈寶玉調戲丫鬟金釧,王夫人睜開眼睛翻身起來,照金釧臉上就打了一巴掌,指著罵道:“下作小娼婦!好好的爺們,都叫你教壞了!”隨即把金釧攆了出去,金釧受不了侮辱,跳井自盡了。
當襲人提到寶玉在大觀園與寶釵黛玉姐妹“日夜一處起坐不方便”時,王夫人“如雷轟電掣的一般”。由于下人的挑唆,王夫人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況下,硬把她從炕上拉了下來,攆出大觀園,致使晴雯當夜就悲慘地死去。
大觀園出現繡春囊,王夫人更是急得亂了方寸,不但聲淚俱下地向王熙鳳問責,還不顧王熙鳳的阻攔,執意要抄檢大觀園。結果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畫,趕走四兒,遷散芳官等十二個小戲子。
“保全了寶玉,就是保全了我”,敢動我寶玉,雖親必誅。
多年來,王熙鳳獨攬大權,然而優秀的領導都知道,明星員工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儲備人才隊伍,以不變應萬變。所以在王熙鳳生病暫時不能履行管家職務的時候,坐在幕后的王夫人立刻任命李紈、探春和寶釵三個人組成臨時管家團隊,行使管理家務的權力。其實這三個人是王夫人深思熟慮之后決定的。榮國府里雖然人員眾多,然而真正能夠擔負起管理家務職責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在年輕人行列里。林黛玉是美人燈,風一吹就碎了。迎春雖然是二小姐,但她對管理家務毫無興趣。惜春雖然生活在榮國府,實際上她是寧國府的人,加之年紀幼小,不適合擔任管家之職。
先說起用李紈。李紈是她的大兒媳,可《紅樓夢》中卻很少有描寫王夫人和李紈關系的筆墨,作者正是通過這種“不寫之寫”的方式告訴讀者:王夫人與李紈的關系并不怎么樣,至少王夫人是不喜歡李紈的,從王夫人任命李紈管理大觀園時提出的嚴苛條件中便可探知一二:“沒了鳳姐,王夫人便覺失了膀背,一人能有許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做主,將家中瑣碎之事,一應都暫令李紈協理。李紈又是個尚德不尚才的,未免懲縱了下人,王夫人就命探春合同李紈裁處,只說過了一月,鳳姐兒將息好了,仍交給她。”王夫人對李紈的這幾個要求個個嚴苛,只給李紈管理瑣事的權力,又找來探春協理,實則是分散李紈的實際權力,最后又提出時間權限,只讓李紈管理一個月,一個月后鳳姐病好,就要將管家之權重新交回來。
再說重用探春。探春是趙姨娘的女兒,從小被賈母教養,并且和其他姐妹一樣被養在了王夫人這里,表面上探春和王夫人的關系要比和自己的生母趙姨娘更親。在那個嫡庶有別的年代,嫡派是非常尊貴的,但是這個正房的妻子也必須要大度,能容人。可王夫人即便表現得再大度,內心對于賈政的妾和妾的子女們也是排斥的,但是這種排斥又不能表現出來,并且還要想辦法掩飾過去,這也許就是王夫人讓探春管家的理由之一。
王夫人把重任交給探春,說明是對探春另眼看待,對情敵的孩子格外照顧,這對于王夫人的賢良之名是很有利的。另外,探春自小長在王夫人這里,探春的脾氣性格王夫人是知道的,甚至她要比趙姨娘更了解探春。探春是個爭強好勝的庶女,如果管家一定會做出一些成績,祖宗的宗法制度她是不敢違背的。但是趙姨娘目光短淺,她很可能會趁著自己的女兒管家,往自己身上撈一些好處。如果探春管家,勢必會激發她和趙姨娘的矛盾,這是王夫人想看到的。
最后說重用薛寶釵。原文中描述:因又特請了寶釵來,托他各處小心:“老婆子們不中用,得空兒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覺,夜里斗牌,我都知道的。鳳丫頭在外頭,他們還有個懼怕,如今他們又該取便了。好孩子,你還是個妥當人,你兄弟姊妹們又小,我又沒工夫,你替我辛苦兩天,照看照看。凡有想不到的事,你來告訴我,別等老太太問出來,我沒話回,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說。他們不聽,你來回我。別弄出大事來才好。”寶釵聽說只得答應了。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王夫人讓寶釵來管家是不合規矩的,這一點寶釵自己心里也明白,所以當王夫人說了一些話之后,她才不再推辭,接受了姨媽的這個安排。事實上王夫人讓寶釵參與管家,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她對金玉良緣的認可,她希望借這個機會讓寶釵提前上崗,得到鍛煉,當然另一個目的就是對賈母態度的再次試探。
王夫人對黛玉的不喜歡,書中好幾處都有提到,對寶釵的喜歡是不言而喻的,這些對比,足以說明王夫人在兒子寶玉的婚事上,早已做了選擇。只是這個選擇與婆婆賈母產生了矛盾,為了不與婆婆——集團的前任領導起正面沖突,王夫人可謂用心良苦。
王夫人作為榮國府的實際掌權者,在管理方面面臨的挑戰很大。有前任的領導、精明的下屬、叛逆的兒子,以及虎視眈眈的競爭對手,這些壓力無形地增加了她的管理難度,但是她能在復雜的集團利益糾葛中,放權給手下的人才,培養后備力量,堅守原則和底線,實屬不易。
作者單位 中國建設銀行 沈陽于洪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