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 郭英 閆振國
摘 要:玉米免耕播種是玉米保護性耕作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減少田間作業次數、節約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玉米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技術。實施玉米免耕播種技術,能夠大大縮短玉米播種時間,搶抓農時,且省去了耕種環節,有效提高了農民春耕生產效率。本文簡要介紹了長春地區玉米免耕播種技術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免耕播種;技術要點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是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組成技術之一,是利用保護性耕作農機具完成一系列農事作業、替代傳統耕作方式的耕作技術。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有效降低了玉米生產成本,提高了玉米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對抗旱增產具有重要作用。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是改變傳統玉米生產作業流程的一項保護性耕作技術。它省去了傳統玉米種植方式中的旋耕、鎮壓、清理秸稈等整地環節,利用免耕播種機具一次性完成秸稈處理、整理種床、開溝、播種、施肥、覆土等作業。玉米免耕播種技術可以減少作業次數,縮短作業時間,節省勞動力和生產成本,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水分利用效率,是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農業生產技術。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明顯提高了玉米生產的效益。據統計和測算,長春地區玉米種植中近1/3地塊采用免耕播種技術,一臺免耕播種機每天能播種4公頃耕地,由于減少了秸稈清理、滅茬、起壟等作業環節,7天內完成播種作業,節本增收綜合效益十分明顯。
2.1 機具選擇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是一種機械化耕作技術,對農機具的要求較高。免耕播種機必須具備切斷秸稈、清理雜草、開溝、播種、壟側施肥、覆土、鎮壓等多個功能,且每一項工序都有具體要求,如播種順暢不堵塞、覆土厚度適宜且均勻、施肥傳動靈活不遲滯等。因此,就要求免耕播種機具性能好、質量高、適應性強。在選購機具時最好聽取農機技術人員的指導,并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達到最佳性價比。
2.2 品種選擇
玉米免耕播種栽培走的是高肥高密路線,即通過提高肥力供給和單位面積播種密度實現增產高產。一般情況下,緊湊型玉米品種定植為5500株左右,即每畝播種量為2.5~3公斤,高產田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因此,在選擇玉米品種時,要結合地塊肥力優先選擇緊湊型、中矮稈耐密品種。
2.3 秸稈和雜草處理
玉米秸稈一般在秋季玉米收獲時,利用玉米收獲機械隨收獲進行。采用秸稈全量還田的地塊,要求秸稈粉碎長度小于10厘米、粉碎度達到95%以上,均勻拋撒覆蓋田間地塊。采用半量還田的地塊,秸稈粉碎長度和粉碎度與全量還田相同,但要在粉碎秸稈后使用氣吸式集草器收取秸稈及田間雜草。
玉米根茬應在春季播種前進行。使用聯合整地機具在播前進行淺旋,滅茬深度通常在8厘米,要做到滅茬后地面平整。實行免耕播種的地塊要每2~3年深松一次。進行深松作業的年份可將粉碎的玉米根茬深埋在土壤中,以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能力,保證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
2.4 精確播種
要實現免耕精確播種,需要從播種量和播種位置兩個方面進行控制。這就要求免耕播種機具備精確的播種功能。播種量上,根據品種、肥力等因素,要能夠滿足單粒播種的技術要求。播種機單粒率要達到95%以上,漏播率要達到2%以下,且播種齒輪不會打碎、打破種子。播種深度在3~5厘米。播種時,行內、行間播種量誤差不能超過5%,以免造成浪費。
2.5 精準施肥
播種時,采用原壟壟側施肥。把免耕播種機施肥深度設置在15厘米,以達到種肥位于不同的垂直面上且種肥分離。一方面,要求免耕播種機具備精量施肥功能,避免漏施、重施。另一方面,在正式播種作業前,要對播種機進行調試,檢查播種與施肥深度及質量,完成調試后再進行正式作業。種肥用量以傳統施肥量的60%即可。
玉米免耕播種栽培中,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高架噴民噴施玉米葉面肥,以避免玉米脫肥。當前,主要的施肥機械有自走式噴藥機和背負式噴藥機,可根據玉米長勢選擇適宜的機具。
2.6 化學除草
免耕播種的玉米地塊,因減少了播前翻耕等作業環節,相較于實施傳統耕作制度的地塊更易于發生草害。因此,必須做好田間封閉除草和化學除草作業。在完成免耕播種后的2~3天,應全面噴施化學封閉藥劑。當玉米出苗后,如果地塊發生雜草,可采用背負式寬幅噴桿噴霧機噴施除草劑。作業時,要合理設計噴施濃度、噴藥量,要避免漏噴、重噴現象。
2.7 病蟲害防治
實施玉米免耕播種的地塊,病蟲害發生規律雖然與傳統耕作地塊存在差異,但依然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做好病蟲害預警和及時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對玉米生產的危害程度。
玉米免耕播種技術是近些年來在長春地區玉米種植區推廣的耕作技術,實踐證明,這項技術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玉米產量,促進農民增收。但在生產實踐中,仍然存在作業機具功能不全面,機具作業質量有待提高,大型配套機具數量較少等問題。這就需要農機工作者、農業生產者共同努力,不斷提高玉米免耕播種機具及作業的質量,促進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作者簡介:張學(1974-),男,漢族,吉林榆樹人,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玉米高產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