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晶 李中杰
摘 要:從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出發,界定創新和創新系統的基本內涵、分類,以及兩者之間內在的有機聯系。從社會實踐和歷史發展中,分析創新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對立統一。生態系統是客觀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創新系統是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改造,而這種認知和改造的基礎是社會實踐。離開實踐的創新是主觀唯心主義。忽視生態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創新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蠻干”。任何領域,任何層面的創新都不可忽視人類生態系統的客觀存在。否則,貽害無窮。創新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是根據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聯系、發展的觀點以及在這一觀點基礎上形成的系統論而確定的,并接受其指導,進一步探討我國現階段創新系統的基本原則、具體對策。
關鍵詞:創新;創新系統;辯證唯物主義
1何為創新
1.1概念
創新是人們通過社會實踐而產生的對于客觀世界的新的認知和反應。是對已有的、傳統的認識和做法的辯證的否定。是對客觀世界認識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突破和飛躍。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創新、從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無限循環的過程。
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重要的基本觀點之一。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都是創新理論的具體體現和運用。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永葆生命活力的根本所在。
創新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改變)。創新來源于社會實踐,又必須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離開社會實踐,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是胡思亂想、就是“忽悠”。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完整、全面、辯證地理解和把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
1.2分類
按領域分,創新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創新、社會科學創新和思維領域創新。
按內容分,創新可以劃分為科學研究創新(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社會實踐創新(包括生產技術、制造工藝、社會文化制度等)、和思維方式創新(包括邏輯學)。
按程度分,創新可以劃分為完全創新和部分創新。完全創新是對傳統的根本的否定,是根本性變革,是革命。部分創新是對傳統的揚棄,是對優秀傳統成果中的不完善、有缺陷的部分的完善、補充和提高。是在吸收、借鑒、繼承基礎上的發展和完善,是改革。改革雖然在形式上與革命相同,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以中國社會發展為例,1949年成立的新中國與之前幾千年的舊中國相比,就是根本性的變革,實現了生產資料和社會財富由私有為公有的革命,是社會制度的創新。新中國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則完全不同于新中國和舊中國的區別,后三十年的改革是對前三十年的繼承、借鑒、完善和發展,不是社會制度的根本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講,“改革是一場革命”這一說法是不全面的,改革至多可以稱為“改良”。當然,完全創新雖然在表象上看似是對傳統事物的完全拋棄,看似與舊事物毫無聯系,其實本質上它是對舊事物的逆向繼承和吸收,如果沒有舊事物的存在就不會有創新的出現,這正是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
2何為創新系統
2.1概念
創新系統于1985年由朗德沃爾率先使用,可以理解為圍繞某一創新目標,由不同創新主體、創新機制外部環境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創新系統中強調主體之間的相互協作,并且又有動態性、互動性和層次性。創新系統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解釋,當前主要從國家、產業、區域和企業這四個方面來設立創新系統,進而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2.2創新活動的特征
第一,任何創新活動都需要運用系統方法,才能獲得成效。換言之,在參與一項活動時,需要各個團體結合在一起進行參與,進而在實踐活動中對不同的價值體系進行協調,從而提高創新效率。第二,創新活動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成功的創新不僅來源于企業內部不同形式能力以及技能之間的反饋,還源于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進而激發出各個創意的解決方案。第三,創新活動具有整體性,創新的整體過程是通過突現與生成機制達到的,其復雜的理論框架需要進行深入的理解。
3自然生態系統與創新系統的內在關聯
生態是指人類生存、生活所依賴的空間環境的客觀狀態。任何事物都是有條件的,人類生存離不開外部客觀環境。這種環境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人類所處的客觀環境也是普遍聯系和不斷發展變化的。也就是說,人類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態環境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和制約的龐大系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以及大量生態系統的破壞給人類社會造成的重大災害,使人們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重要性的認識越來越重視和提高。
從生態系統角度看,創新系同就是一個仿生群落,其中的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等就是這一生態群落中的生態元,他們都各自占據著適宜自己生存的、一定的資源和條件,處于某種生態位狀態。創新系統的生態化就是最大程度地限制不利于各生態元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條件,創造有利于它們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條件,使各生態元由現實生態位向基礎生態位不斷回歸的過程。
4創新系統的生態化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人們對生態系統的研究遍布世界各地。許多大學、科研機構都設立了生態環境專業方面的專門機構。各國對生態系統的研發項目投入了巨額資金和人力資源。我國“大躍進”時代大煉鋼鐵運動,1960年前后人民公社“大食堂”,改開后的初期,為招商引資、提高GDP增速而不惜一切手段,造成生態系統的破壞,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和子孫后代造成了重大影響和災害。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人為本,實事求是,樹立科學發展觀,致力建造人類和諧社會,堅持創新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有機統一,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號召全國人民重視生態系統保護,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梅亮,陳勁,劉洋. 創新生態系統:源起、知識演進和理論框架[J]. 科學研究,2014,32(12).
[2]曾國屏,茍尤釗,劉磊. 從“創新系統”到“創新生態系統”[J]. 科學研究,2013,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