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足于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困境或問題,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相關原因,進而從教育環境、教育者、教育對象的角度對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具體路徑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實效性地發揮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新時代;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路徑
面對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問題,如何更好地應對這些困難,以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職業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職業院校也十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具體開展,總體上呈現出較之以前比較大的進步。但與此同時,立足于新時代,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中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具體表現在:
(一)教育信息化要不斷加強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大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教育手段在逐漸與時俱進,教育信息化逐漸引入課堂,然而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卻依然存在教育手段或渠道落后陳舊等問題,比如,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固有思維及手段,在一定意義上來講,這是與時代發展脫軌的,因此,教育信息化要不斷加強。
(二)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核心素養要不斷提升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教育者,其自身的專業能力水平和核心素養需要不斷提升,以不斷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學理念的逐步與時俱進,一些教師還需要不斷給自己“充電”,緊跟時代發展要求,滿足學生不斷成長成才的需要。
(三)部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要不斷增強
作為教育對象的學生,尤其是職業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實踐操作能力強而理論思考能力較差、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不強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職業院校的學生會表現出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不強等問題。
二、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對新時代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現狀進行把握的基礎上,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與時俱進的意識有待加強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于新技術新手段的學習和運用也應該與時俱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來講,部分地方由于硬件和軟件的原因,沒有很好地將互聯網與當前我們的教育緊密結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更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入到我們的課程當中,以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和標準要不斷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個別教師由于種種原因,出現備課不認真、上課“唱獨角戲”等情況,究其原因,是其對教師本身的職責和要求認識不清,沒有能夠很好地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缺乏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遵循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和規律,進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在有些地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具體開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學生的主體參與,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并不是很深刻,同時由于學生沒有真正參與進課堂,所以對教師課上所講授的內容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吸收與內化,進而也不能提出有效的思考與問題,這樣自然就會產生學生收獲不明顯的結果。
三、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路徑
立足新時代,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我們要進一步加快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和人才發展的需要。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新時代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過程中是存在一些問題的,經過對新時代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嘗試從教育大環境、教育者自身、教育對象三大方面分析可能導致的原因,進而更加有針對性地提出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路徑[1]。具體路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水平
在當今互聯網迅速發展、并不斷與傳統的各行各業相結合的新時代下,“互聯網+”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云計算、大數據層出不窮,隨著這些新技術、新事物不斷走進我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教育而言,“互聯網+教育”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模式,比如慕課、微課、信息化課堂、翻轉課堂等等。這些新的教育模式對于提升思政教學質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從辦學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信息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通過手機可以適當開展簽到、討論、測驗、作業等,一方面,教師運用信息化開展教學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能被調動起來。要增強教育教學的信息化水平,除了國家和學校的高度重視[2],還需要老師們積極參加關于教育學信息化的相關培訓學習,以不斷提高自身運用信息化的能力。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的核心素質
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講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讓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來講,讓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作為思政教師,我們要努力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身為老師,我們更應該首先做到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學生做好示范榜樣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在理論和實踐雙層面做好表率,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我們將思政課的政治屬性建立在具有嚴密科學邏輯的基礎上;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我們要用豐厚的知識成果滋養先進的價值觀念;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我們要懂得建設需要批判、批判加強建設;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我們要把教科書與新時代中國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我們要緊密貼近實際、貼近對象、貼近具體;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我們要用主導開發主體,靠主體順應主導;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我們要通過啟發達到灌輸目的;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我們要用好主干道、開發多渠道。
(三)加強思政課堂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學生,作為職業院校來講,職業院校的學生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更加要注重教育對象的針對性,強調實效性。職業學院的學生相關來講,實踐操作能力較強,但理論思考不深,需要從理論的深度、廣度、厚度上加強對問題的深入分析,進而更好地展開實踐。據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教師就要充分發揮教育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充分開展思考,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針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提出有效的問題,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也是具有主體性的客體,這種主體性體現在他們會有意識開展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是指教育對象運用自己內化的經驗或能力為基礎,指導、規范、調節自己的行為活動”[3]。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主體意識,在整體提升理論思維的基礎之上,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實踐,這樣才能加強思政課堂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總而言之,通過了解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且力求進一步從教育大環境、教育者自身、教育對象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創新路徑,以不斷提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張曉俠,羅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08):77-78.
[2]劉穎.多維度融合育人視閾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0,19(11):25-28.
[3]毛澤東選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6.
作者簡介:
薛玲(1988-),女,河北保定人,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思政專任教師,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課題項目: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20年度課題—《新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2020-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