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崇 宗龍菊
【摘? ? 要】基于對提升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方法及策略的研究,文章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首先,闡述體育特長生與普通高中體育生的基本概述。其次,分析提升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后,為促使高中體育生的身體素質提升,給出加強階段訓練、遵循因材施教原則等措施。
【關鍵詞】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020-02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Liangshui Middle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XIE Jianchong
(Lianhu Primary School, Wudu District, Longna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ZONG Longju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the articl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e basic overview of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and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 sports students is explained.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improv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Final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phase training 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re given.
【Keywords】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體育強國”理念的不斷推進與落實,使體育教學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而高質量的體育人才資源,是體育強國更好落實的關鍵所在。在這種大背景下,高中作為培養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應該對體育人才培養工作給予更多的重視,這同樣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針對高中體育生,必須將提升其身體素質作為重點與關鍵,只有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掌握更多體育專業能力。因此,如何提升高中體育生的身體素質,是目前高中體育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體育生的基本概述
(一)體育特長生
體育特長生是體育后備人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我國對于體育特長生的具體內容沒有作出明確定義。因此,不同學者對于體育特長生的定義與理解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學者認為,體育特長生主要是指在體育方面能夠掌握較為出眾的體育技能,并且身體素質較為優秀的學生。還有的學者認為,體育特長生主要是指對體育運動非常感興趣,而且身體素質較高,擁有專項體育技能的學生。而通過對于不同學者觀點的綜合,體育特長生其實也可以定義為,在學校特長生的招收考試中,體育成績較為突出、擁有專項體育技能,并且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就是體育特長生。
(二)普通高中體育生
有一部分學生在升入高中之后,因為自身非常喜歡體育,而且身體素質條件較好,從而轉為體訓生,此類學生被稱為文轉體。學生在參與學校的體訓隊之后,與體育特長生相同,會進行長期且系統的體育訓練,這類學生都被稱為體育生。
二、提升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應該注意的問題
對于高中體育生而言,提升其身體素質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點工作,而在實際身體素質的提升過程中,相關工作者則需注意以下幾點問題:(1)要對體育生教學工作進行改革與深化,將教好、管好等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圍繞該目標對體育訓練進行完善。為使體育生的總體質量得到保障,學校方面可以落實體育生選拔制度,只有經過選拔并通過后,才能參與到體育訓練中。通過該種方式,制定一個基本的入門條件,這樣可以防止出現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促使后續學生身體素質訓練工作能夠更好落實,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2)學校方面以及家庭方面,對于體育生教學工作都要有正確認識與了解。家庭方面能夠給予體育生身體素質訓練更多幫助,學生回家之后,能夠及時得到營養的補充。在校教師應針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要求,制訂專門的訓練計劃,從而保證實際的提升效果。
三、提升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的方法及策略
(一)加強階段訓練
在提升高中體育生身體素質的過程中,可以加強階段性訓練,這里的階段性訓練,主要是指每天都應該訓練什么,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1.星期一。在每一次訓練進行之前,都要做好準備活動,需要慢跑熱身,做一些柔韌性活動(在下面幾點中,對于準備活動不再進行闡述)。完成準備活動過程中,可以進行協調性練習,例如,弓箭步轉體同時兩側平舉或者上舉,十秒為一組,做三組;屈體跳十次為一組,做三組,不同練習之間的間隔為三十秒。接著要進行耐力訓練,耐力訓練可以采取兩組兩千米跑方式,或者一組放松跑八百米方式。在反應速度訓練中,各個訓練之間的間隔為三十秒。在反應速度訓練中可以采用站立式起動,在這一過程中要認真聽口令,快速啟動十米到十五米之間,每組三次,做三組;還可以是原地高抬腿聽口令快速起動,起動十米到十五米即可,同樣是做三組,每組三次。在完成上述訓練之后,需要放松,這是必須環節,在后面不再闡述。2.星期二。星期二可以進行耐力訓練、力量訓練等,在耐力訓練中,可以負重越野跑八千米到一萬米。在力量訓練的腿部力量訓練中,可以肩負同伴半蹲起、深蹲起、坐蹲起,具體幾組訓練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具體情況決定;還可以進行蛙跳,或者負重跳等。3.星期三。星期三可以對學生展開靈敏性訓練,碎步接快速跑、碎步接轉身快速跑,碎步可以為五秒五次。還可以采取障礙跑或者折返跑等,在障礙跑中要設置不同的障礙物,訓練體育生采取不同方式快速通過。一般耐力訓練中,可以慢跑一組兩千米。距離間歇跑可以鍛煉體育生的速度耐力,比如,在直道快速跑、彎道慢速跑,具體跑步圈數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體力情況做出要求。4.星期四。要加強靈敏練習,在練習中可以小步跑十米接加速跑,保證訓練三組即可,還可以進行后蹬腿跑、牽引跑等。在體育生臂部力量訓練中,可以進行俯臥撐練習、窄握引體向上練習等,每次練習完成之后,都要快速跑。5.星期五。要做好體育生的靈敏性練習,在此次練習中,可以是高抬腿和十米加速跑,也可以是上坡跑練習。在速度練習中,可以采用短跑訓練方式。總之,每天練習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體育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規劃,以該種方式促使體育生的身體素質全面提升。
(二)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不同的體育生個人身體素質會存在一定差異,而且男生與女生之間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有的體育生耐力很好,但是速度與彈跳力不好。而有的體育生力量很好,但是忍耐力不好。針對此類問題,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不同體育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這樣才能達到良好訓練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日常訓練觀察體育生的具體情況,再將體育生合理分為不同小組,比如,可以將速度不快的體育生分為一組,將耐力不好的體育生分為一組,將彈跳力不好的體育生分為一組。然后,針對不同小組采用不同的訓練措施,比如,針對耐力不好的一組體育生,可以進行長跑訓練,如果其他體育生長跑訓練一組,那么該組體育生就要增加為兩組,或者三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其他耐力訓練方法,這樣體育生才能最大化地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對于彈跳力不好的一組體育生,可以加強腿部訓練,比如,可以讓其進行深蹲、坐蹲以及全蹲訓練,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使體育生的彈跳力可以得到提升。總之,在訓練以及體育生身體素質的提升過程中,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訓練內容與訓練方式進行調整。這樣體育生能夠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訓練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高中體育生要將提升其身體素質作為重點與關鍵,圍繞提升體育生身體素質,對訓練內容與訓練方式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訓練過程中,要促使體育生能夠發現訓練的樂趣,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進而在發現自身存在不足的同時,向準確的方向改正和進步。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高中體育特長生身體素質訓練方法及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56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米兆果.對普通高中體育考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4).
[2]徐加勤.淺談高中體育考生身體素質訓練方法[J].才智,2012(06).
作者簡介:謝建崇(1985.11-),男,漢族,甘肅隴南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體育訓練。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