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銀
【摘? ?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的詳細情況,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注重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基于此,本文作者就初中語文教學如何落實“讀寫結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幾點策略,希望能對如何在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151-02
How to Implement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aizi Middle School, Longxi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JIA Xiaoyin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When teachers are teaching Chinese, they ne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thinking based on the detailed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bine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 proficiency.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has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n how to implement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hoping to help how to implement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初中語文教學階段落實“讀寫結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初中教師需要將“讀寫結合”設置為教學目標,進而圍繞目標調整教學策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入手,將教學中的讀與寫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方案,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讀寫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一、初中語文教學落實“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初中階段是學生心智和思維能力進入初步發展的階段,學生在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教師的指引和教授。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初中生需要通過課堂的學習,形成基礎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又包括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首先,語言表達能力,即溝通作為當今學習和工作必要的技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社交能力。其次,書面表達能力會應用在多種場景中,比如學校的考試或者未來的工作,同樣也大有用處。因此,在初中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能掌握基本的溝通和寫作能力,養成敢說、敢寫的習慣,未來才能說得更好,寫得更好。
(二)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閱讀中會不由地聯系現實生活的各種場景,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見到相似場景時,也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所學過的語文內容,從而將語文的思維貫穿到生活之中。在寫作上,學生能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比如比喻、排比、對比、欲揚先抑等手法,在以后的寫作中不斷積累,不斷使用,從而形成自己獨有的、系統的寫作方式,日后在進行其他文章的閱讀時,學會運用語文的思維來進行了解與分析,提出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三)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初中教學在落實“讀寫結合”的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收獲到很多其他的成果。例如,在“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中,閱讀可以使學生懂得文章所表達的美感或者哲理,豐富自身的想象力,擴大知識和眼界,還能有效地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寫作的練習中,學生調動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經驗,充分開發出審美素養與文學素養的潛力。教師應以“讀寫結合”作為教學初級目標,為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最終目標奠定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二、初中語文教學落實“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豐富“讀寫結合”的學習資源
在落實“讀寫結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的一點是,不論是“讀”或是“寫”,最重要的是要有優質的“讀寫”材料。學生首先要有好的學習資源,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提升和進步。課本上內容是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主動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能拓展豐富的課外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師有多種措施可以豐富教學資源。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在教室設立讀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愛的課外書放到讀書角,互相討論書中的內容與讀書的感受,并且在學期末組織一次寫作和朗讀活動,讓學生分別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內容,并寫出讀后感,以此繼續激勵學生閱讀和寫作;還可以開展圖書館學習活動,帶領學生到校、市圖書館進行參觀、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二)營造“讀寫結合”的學習情境
語文作為一門貼近生活的語言類學科,如果只是局限于單調的教學課堂,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創作靈感,也會導致學生的創作缺乏靈魂。
一方面,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新媒體設備營造沉浸式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熱情。例如,在對《黃河頌》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一同觀看有關黃河的視頻資料,聆聽相應的歌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黃河洶涌澎湃的力量,進而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分段朗讀,激發心中的共鳴,再鼓勵學生自行寫作,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融入校園環境、生活環境,甚至是指定的與文本內容相關的環境中,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生活現實、充分體會文本內容。
(三)拓展“讀寫結合”的相關活動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絕不能只局限于文本知識的輸出,要讓知識在實踐中得到踐行、得到深化、得到升華。落實“讀寫結合”是一個具有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它需要學生真正地張嘴去讀、動手去寫,還需要真正地將這種“課堂讀寫”通過實踐延伸到現實生活中。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比賽。對于校園的朗誦比賽、寫作比賽等活動,教師組織參加的學生形成班級小組,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指導,讓學生在比賽中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其次,還可以組織辯論賽,充分調動學生靈活組織知識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辯論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之后,教師還可以自己設計新的小游戲或小活動,比如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朗讀接龍”,并且讓其他同學談談對內容的感受或是對朗讀的點評,在學生共同參與的氛圍中提高教學的效果。
(四)設計“讀寫結合”的單元教學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都要綜合考慮學生的需求。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為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先充分了解學生之間讀寫能力的差異,通過日常的課堂表現以及課下溝通,衡量學生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出更貼合實際的教學安排;其次,教師必須要系統、全面地掌握教學單元的內容與特點,以便合理地設計教學安排。例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有關的教學設計時,單元涉及講述鄧稼先、聞一多、福樓拜、貝多芬等名人大家事跡的文章,教師可以提煉出“我心中的偶像”這樣一個主題,圍繞主題引導學生先談自己的偶像,然后再引入單元教學內容,安排相應的閱讀與寫作比賽,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入了解名人大家的精神品質,在提升課堂趣味的同時,全面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培養好學生的讀寫對學生當下和未來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落實初中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教師要從豐富優質教學資源、營造沉浸式的教學情境、拓展多樣的教學活動、合理安排單元教學方案四個方面入手,真正做到有目標、有計劃地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為培養優秀的、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祁明霞.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 2015(05).
[2]楊少芳.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切實落實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13).
[3]張紅娜.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讀寫結合”[J].課外語文,2018(01).
[4]穆綺.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J].課外語文, 2015(01).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