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靖
【摘? 要】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除了個體的差異性以外,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原本一成不變的環境在結合了孩子的興趣與需求以后,變得充滿生機和活力,具有無數變化的可能。這說明環境可以成為一種隱形的教育資源。而如何有效地創設利于幼兒成長的環境,是每個教育者都應該不斷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創設;幼兒園環境;幼兒的興趣與需求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8-0183-02
Creating a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ive to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Need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indergarten,China) YUAN Jing
【Abstract】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young children, in addition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m plays a vital role. After combining the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needs, the originally unchanging environment becomes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and with countless possibilities for change. This shows that the environment can be an invisible educational resource. How to effectively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children is a problem that every educator should continue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Keywords】Creation;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needs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需要在適合自己的地方生存、成長。比如,向日葵喜歡陽光,于是它跟著太陽的光輝轉動自己的花盤,竭盡全力,吸收所有的熱量。北極熊是世界上的珍稀動物,適合生活在寒冷的北極。但是由于近幾年全球溫度不斷變暖,北冰洋的冰面面積越來越小,原本適合北極熊生存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導致更多的北極熊變成無家可歸的“孩子”。由此可見,環境對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都有極其重大的影響,包括我們的孩子。不同的生長環境讓他們最終展現出不同的個性與狀態。
一、幼兒應該在充滿著綠色植物的自然環境中成長
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在什么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獲得怎么樣的印象。”他非常強調要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以激發幼兒興趣,生發自主性的學習,實現幼兒發展目標。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因此在幼兒園中,充滿植物綠化而又干凈整潔的環境,適合孩子的成長。比如,幼兒所熟悉和喜愛的爬山虎一類植物,喜好攀巖著墻面向上生長,微微的風吹過,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綠茵茵的海洋”。爬山虎既可以在炎熱的夏天幫助降低幼兒園室內溫度,又可以美化周圍的環境。在園舍中應當保留一部分綠色空間,讓孩子回歸到大自然中。
二、幼兒成長的環境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特點、教育學特點以及建筑設計美學的融合統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這就強調了幼兒活動環境應該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所具有的不同心理和教育特質。那么,幼兒園在設計環境的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幼兒能產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給幼兒提供想象與思維的空間。比如,在幼兒園班級內部的區域活動墻面上,教師可以結合每個區角不同的特點,設計一些幼兒喜愛的區域整體墻面,上面可以預留出大量的可供幼兒實際動手操作或者是展示幼兒自制作品或是讓幼兒主動參與布置的版塊。比如,幼兒可以將自己在科學角動手操作和探索的過程的小發現展示在區角墻面上,讓其他的幼兒一起看看,一起想想,一起說說。區角最好為半封閉的結構設計,因為孩子每次自主參與的人數是固定不變的,半封閉的區角結構可以滿足孩子選擇的靈活多變性,給他們提供充足的空間進行自由的探索。
幼兒具有年齡較小,知識經驗不足和喜愛模仿的特點。在室內、室外的環境布置過程中加入田園、童話、大森林、宇宙星空等生動有趣的平面或是半立體的造型設計,可以使剛離開自己溫馨家園的孩子放下心中的孤單,不知不覺地融入這奇幻、美妙的世界中,在不斷接受藝術氛圍熏陶的同時,完成了對藝術美的感受和欣賞,可以為幼兒今后對美的創造與想象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將幼兒從最開始笨拙的模仿,一步步地牽引到對藝術獨特的表達中來。每天不斷積累和沉淀,為的都是明天綻放那不同美麗的花朵,讓幼兒的環境變為“活”的教育。
由于我國國情限制,幼兒園的人數較多,幼兒園園舍和班級活動空間狹小,安全性很重要。3~6歲的幼兒,因為心智和生理發育等特點,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都比較薄弱,受到外在因素傷害的概率也較大。那么,我們在設計幼兒園園舍環境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孩子在活動中安全性的問題。同時,教師也應該對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適時、適當地進行各種安全教育、公共秩序感的培養,要將各種活動環境設施的安全性檢測方面相互結合起來,從而減少幼兒在園事故的發生率,讓孩子能夠安全地玩耍。
三、環境對于幼兒來說是另外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模式
(一)環境是位小老師,帶著孩子慢慢養成好習慣
孩子在自主選擇進入不同的區域進行游戲時,會觀察到每種粘貼了不同標識的材料筐在玩具柜上都有相對應的擺放位置。孩子在每次操作完成后,會逐漸形成將所有材料一一對應,進行還原的良好習慣。這個好習慣的形成并不是在教師不停地說教中完成的,而是在反復地一一對應材料標識的操作行為中形成的。這比教師不停地叮囑更容易讓孩子所接受,效果也更持久,還能使孩子將這個習慣遷徙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二)環境創設的內容更具有整體性、教育性
幼兒園中的每個班級的環境布置特色,與整個幼兒園的整體環境風格是相互融合的一個整體。每個班級所體現的班級文化應與整個幼兒園的園所文化相互結合起來。這樣,孩子無論在哪個年齡段、哪個班級都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形式感受這些環境所帶來的心靈體驗。這樣的環境具有突出的、濃郁的整體文化特色,能夠感染每個孩子。因此,教師要在小、中、大不同的年齡班級,結合不同階段孩子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從每個班孩子的興趣點出發,創設出體現不同領域特色、不同主題內容、適合孩子高度自主參與的特色環境。
(三)環境的創設更關注幼兒的心理需求,減少表面的物質需求
所有環境創設的目的與來源都是從孩子需求出發。幼兒會因為年齡段的不同、性別的不同、家庭環境的影響、對生活經驗的積累和認知能力的差異產生不同的心理需求。這些都是需要環境創設者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細心觀察和了解才能夠準確地感受到。教師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在班級環境設計中有針對性地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然后利用環境引導孩子改變某些不良習慣,從興趣出發,不斷激發其探索的欲望,將環境從肉眼可見的表面觀賞作用逐漸提升到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作用上來。
環境創設的最終目的都是以幼兒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科學的、系統的、不斷變化的幼兒園與班級環境的創設,使環境表現出它所特有的多樣性、變化性及整體性。教師通過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使孩子與環境之間形成一座自主溝通的“橋梁”,可以讓他們自由地進行各種“互動”,將物質的環境變為滿足孩子健康成長的精神環境,使環境不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與孩子相互作用、緊密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李宜臻.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材料創設幼兒園環境促進幼兒發展[J].現代教育創新雜志,2012(06).
[2]肖艷.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全方位解讀和實踐指導——《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概述[J].幼教博覽,2016(10).
[3]李鴻.用"融合"理念創設幼兒園環境——以東部戰區空軍直屬機關幼兒園為例[J].好家長,2019(19).
[4]朱慧.凸顯園本特色深化文化內涵——童真理念下幼兒園環境文化與課程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8(03).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