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
【摘要】目的:探討雙歧桿菌活菌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方法:根據納入標準選擇我院兒科128例小兒腹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4例,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如靜脈補液,降溫,糾正電解質紊亂,對照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口服蒙脫石散,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雙歧桿菌治療。治療1周后,觀察兩組患兒腹瀉癥狀的緩解時間、治療的有效率和炎癥指標情況。結果:通過對兩組患兒癥狀緩解的時間進行比較,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體溫恢復、大便次數、大便性狀、嘔吐)緩解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進行統計,對照組總的治療有效率為87.5%,實驗組中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6.88%,比較差異顯著具有對比意義(X 2=3.9051,P<0.05)。炎癥因子指標水平比較,兩組患兒在治療前不論是TNF-α還是IL-6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TNF-α、IL-6均有所改善,兩組患兒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雙歧桿菌活菌聯合蒙脫石散對小兒腹瀉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快速有效地控制癥狀,提高臨床總的治療有效率,值得進一步臨床研究探索。
【關鍵詞】雙歧桿菌活菌;蒙脫石散;小兒腹瀉;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25.7 【文獻標識碼】A 【DOI】
小兒腹瀉又稱腹瀉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其特征是排便次數增加,大便稀疏或水樣。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一周歲以內的幼兒發病人數占有50%,5歲以下的兒童平均每年發生約3次。嚴重的腹瀉可以直接影響到兒童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兒童生長發育不良,嚴重者可以導致患兒出現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導致兒童死亡,而且由水、電解質失衡導致兒童嚴重脫水死亡的發病率也較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高質量的疾病護理在降低病死率和加速兒童康復方面起著關鍵作用。臨床治療小兒腹瀉主要以調節飲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合理用藥,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上蒙脫石散的應用比較多,但是在應用蒙脫石散治療后,其腹瀉的復發率比較得高,近些年來,雙歧桿菌活菌聯合蒙脫石散在小兒腹瀉的治療上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為了驗證并進一步分析其臨床應用,本文選擇了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治療的128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小兒腹瀉患兒128例,其中男70例,女58例,年齡最大5歲、最小3個月,輕度腹瀉96例,中度腹瀉25例,重度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4例,本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專家審查結果認定后并獲得批準,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臨床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所有患兒均符合小兒腹瀉診斷標準;(2)患兒自發病未超過5天,就診前未進行規范化治療。(3)均表示知情并明確同意參與到本次的臨床研究中。
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的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者;(2)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者;(3)患兒伴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如心肝腎功能受損者,嚴重的營養不良等;(4)患兒嘔吐嚴重,不能經口服藥者。
1.2 治療措施
兩組患兒均給予基礎的常規治療,包括調整飲食、控制感染、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蒙脫石散。用法:對于小于1歲的兒童每次服用1g,每天3次,兒童年齡≥1周每次1.5克,每天3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雙歧桿菌活菌治療。蒙脫石散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0.5g,小于1歲的患兒每次1片,大于1歲患兒每次2片,每天2次,飯后溫水或牛奶沖泡服用。
兩組兒童治療1周后觀察其臨床效果。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嘔吐、腹瀉、大便次數)緩解時間判定其治療的整體療效。(2)記錄兩組患兒炎性細胞因子指標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使用均值進行統計。
1.4 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效果評定:根據對患兒治療效果進行評定,顯效:患兒在治療后腹瀉次數減少,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每日1~2次,全身其他伴隨癥狀消失。有效:患兒腹瀉、大便性狀等癥狀較前明顯緩解,大便次數每日3次,全身其他伴隨癥狀明顯減輕。無效:患兒臨床癥狀及各項檢查較前無明顯變化,甚至有明顯加重現象。總的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之和除以總的病例數乘以100%。
1.5 統計學分析
本文使用SPSSV15軟件統計數據,排除差異表示數率用[n(%)]表示,采用計量時的數據率用(x±s)表示,應用X 2檢驗,t檢驗,差異統計學P<0.05認為具有研究的顯著性。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通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進行對比,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療效
經過對兩組患兒臨床療效進行醫學對比分析發現,對照組總的治療有效率為87.5%,實驗組中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6.88%,比較差異顯著具有對比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水平比較(x±s)
通過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指標進行對比,發現兩組患兒治療前不論是TNF-α還是IL-6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TNF-α、IL-6均有所改善,兩組患兒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3。
3 討論
3.1 小兒腹瀉的病因分析
根據病因,小兒腹瀉可分為感染性(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感染)和非感染性(包括飲食性、癥狀性、過敏性和其他原因)兩大類。
3.1.1感染因素
由于小兒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完全,對外界的刺激比較的敏感,當食物不潔、食具未消毒處理、飲水不衛生、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等,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失調或機體免疫力低下而引發感染。除此之外,腸道外的感染也容易引起小兒腹瀉,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道感染、皮膚感染或急性傳染病,除了由于發熱、感染源釋放毒素、口服抗生素的應用、直腸局部激惹(膀胱炎癥)作用產生腹瀉癥狀外,有時病原體(主要是病毒)亦可同時感染腸道。
3.1.2非感染因素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喂養不當可引起腹瀉。除外喂養因素外,還有過敏性腹瀉、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缺乏、氣候因素等均可以引起小兒腹瀉。
3.2 小兒腹瀉的治療概述
腹瀉的治療原則為調節飲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合理用藥,控制感染,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主要包括:
3.2.1液體療法
液體療法的作用和意義是為了維持或改善體內已經存在的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恢復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補液的總量由累計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所必需的量三個組成,補液的方法主要有口服補液法和靜脈補液法。口服補液法適合于預防及治療由于輕中等程度的脫水且不會有嘔吐、腹脹的急性腹瀉患兒。靜脈補液適合于有嚴重惡心嘔吐、腹瀉同時伴中、重度脫水等情況的患兒。主要是為了迅速地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現今,由于我國小兒腹瀉所引起的脫水90%屬于中度以下的脫水。因此,除少數(約占10%)重度脫水及新生兒腹瀉時的患者采用靜脈補液外,均宜選擇口服補液鹽溶劑(ORS)進行補液治療。
3.2.2飲食療法
根據患兒的年齡和正常飲食習慣補液治療后4~6小時盡快恢復正常膳食,這樣就可以有效地緩解各種細菌侵入感染后所引起的小兒胃腸道黏膜上皮通透性的改變,同時改善患兒的正常營養供應條件。對于進行母乳喂養的患兒應該繼續進行母乳喂養,使用配方幼兒奶粉的患兒在保證足夠的營養前提下,選用無乳糖或者半乳糖的優質配方嬰兒奶粉進行喂養,對于年齡稍長的患兒飲食不受限。在患兒飲食中避免碳酸飲料、甜點及高糖高脂的食物。
3.2.3腸黏膜保護劑
腸黏膜保護劑促進受損機體腸道和黏膜及其腸壁上皮屏障組織細胞的正常再生、修復,提高腸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常用十六角蒙脫石散(思密達)。
蒙脫石散是一種天然鋁和鎂兩者的硅酸鹽,具有多種層狀的分子結構及不均勻的電荷分布,對于人體消化道內的各種酶與病毒、細菌直接產生的有害物質或者有毒氣體都可以具有較強的固定和抑制作用,使其完全喪失致病性;此外,具有很強的覆蓋和保護胃腸黏膜的能力,改善大便性狀,盡快恢復腸道功能,達到止瀉的目的。
3.2.4微生態制劑
微生態制劑有助于日常保護和快速恢復機體胃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細菌病原體的入侵。雙歧桿菌活菌是一種屬于有機微生態藥物,其通過幫助扶植正常的微生物種群,排除各類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侵入,發揮對細菌的生物拮抗劑效應,達到恢復人體的生理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調整胃腸道的功能,促進腸道黏膜修復,加強腸道屏障作用,并且能夠刺激和合成多種營養素,調節機體營養代謝,促進微量元素和蛋白質的吸收,改善胃腸道功能。
在臨床上約70%的患兒表現為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的水樣便腹瀉,一般不用抗生素,應合理使用液體療法,選用微生態制劑和黏膜保護劑。
經分析,人體腸道內有約400種微生物,其中糞鏈球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占90%以上。當沒有外界因素時,腸道菌群相對平衡。當受到飲食、氣候、環境等因素干擾時,可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其中機會致病菌大量增殖,引起腸道疾病。因此,有必要在常規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加以利用微生態制劑可以起輔助作用。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也可以證實,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觀察組癥狀的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6.88%,對照組的總治療有效率為87.5%,比較差異顯著具有對比意義(X 2=3.9051,P<0.05)。對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對比,兩組患兒在治療前無明顯差異,經過治療后兩組患兒的TNF-α、IL-6的指標均有效改善,兩組患兒對比具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目前臨床上利用雙歧桿菌活菌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容易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廖燕萍,林煒,李紅.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9):20-21.
[2]魯禮榮.小兒腹瀉應用雙歧桿菌乳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治療體會40例[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173.
[3]陳黎明.雙歧桿菌乳桿菌四聯活菌片聯合蒙脫石散對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及藥理學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9):8-9.
[4]倪鑫,王寶西,王荃,等.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診療規范(2020年版)[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21):249-256.
[5]A.P.S.Hungin,C.R.Mitchell,P.Whorwell,et al.Systematic review: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low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an updated evidence‐base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J].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18,47(8):1054-1070.
[6]Castro J,Kesavelu D,Lahiri K R,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djuvant use of poly -antibiotic-resistant probiotic Bacillus Clausii(O/C,SIN,N/R,T)in Acute,chronic and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in children[J].Tropical Diseases Travel Medicine and Vaccines,20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