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偉全+馮偉偉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敷貼法在小兒腹瀉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擇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腹瀉患兒120例,按照隨機數字抽簽法,將患兒劃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治療,研究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的治療基礎上,接受中醫敷貼治療,對比2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兒在脫水、腹瀉、發熱等臨床癥狀方面的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兒,即相應數據進行比較,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833%,對照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為7500%,對比兩組數據,組間差異P<005,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結論小兒腹瀉臨床治療過程中,在對患者行常規療法的基礎上,使用中醫敷貼法,可以快速解除患兒的臨床癥狀,改善其治療效果,促使患兒早起康復,對于患兒正常生長發育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實踐普及應用。
關鍵詞:中醫敷貼法;小兒腹瀉;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72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9-0064-02
小兒腹瀉屬于兒科臨床常見性病癥,誘發因素相對較為繁雜,而且病原廣泛。小兒腹瀉以患兒大便性狀改變、次數增多為臨床特點,一般情況下,患兒均存在發熱、嘔吐以及腹痛等癥狀[1]。在中醫治療中,小兒腹瀉的最佳療法為敷貼法,常規而言,中醫敷貼,即對藥物進行細致研磨,時期呈現為細末狀,取多種液體進行充分混合,調制為糊狀制劑后,于患兒臍部進行敷貼,該方法經過長期驗證、完善,在當代醫學中的應用較為成熟[2]。本院為了探索小兒腹瀉臨床治療最佳途徑,進一步提高小兒腹瀉臨床治療效果,保證腹瀉患兒可以正常生長發育,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患兒行中醫敷貼療法,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治療效果,具體實驗過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擇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腹瀉患兒120例,所有患兒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發熱、嘔吐、腹痛、脫水、大便呈蛋花樣、大便呈稀水樣、大便次數增多等情況,經過臨床全面檢查,確保符合小兒腹瀉診斷標準,且不存在其他嚴重的臟器疾病、心源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情況。就本次實驗內容對患兒家屬進行宣教,獲取了120份知情同意書,實驗經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批合格。按照隨機數字抽簽法,將患兒劃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有男36例,女24例,年齡介于5個月~3歲之間,平均為(24±03)歲;病程介于1 d~6 d之間,平均為(37±05)d。研究組有男38例,女22例,年齡介于4個月~3歲之間,平均為(26±04)歲;病程介于1 d~5 d之間,平均為(36±03)歲。就2組患兒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各組數據值基本相同,即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治療,主要包括水電解質糾正、補液、脫水糾正、腸道正常菌群恢復、腸黏膜保護、止瀉、補充維生素等;取鋅制劑給予患兒口服,單次劑量為10 mg,1次/d;取思密達,對患兒進行保留灌腸,1次/d,取規格10 g/袋的酪酸梭菌活菌散,患兒年齡不足6個月,3次/d,每次1/3袋;年齡介于6個月~2歲之間,3次/d,每次2/3袋;年齡介于2歲~3歲之間,3次/d,每次1袋。
治療組患兒在對照組患兒的治療基礎上,接受中醫敷貼治療:診斷患兒的腹瀉分型,風寒瀉,取暖臍膏敷貼,主方包括制附片、肉桂、吳茱萸、五倍子、丁香、黑胡椒、干姜等;濕熱瀉,取清熱膏敷貼,主方包括木香、苦參、葛根等。具體制備如下:取適量上述藥物,細致研磨,過篩后,混勻備用。以生理鹽水對患兒臍部進行擦拭,確保皮膚清潔,于患兒臍窩內置入適量的要分,輕輕按壓,確保其可以充分填滿患兒臍窩后,取敷料、膠布進行妥善固定。每天換一次藥。治療周期為3d[3]。
13觀察指標記錄并對比2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即脫水、發熱、腹瀉。記錄并對比2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判定標準:患兒治療3 d后,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為顯效;患兒治療3 d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為有效;患兒治療3 d后,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過程中,借助版本為SPSS210的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2組腹瀉患兒臨床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相關數據。其中,記錄為n(%)形式的計數資料,由χ2對組間比較數據進行檢驗;而記錄為(x±s)形式的計量資料,則由T對組間比較數據進行檢驗;若結果顯示P<005,可以判定本次實驗的統計學意義具有明顯性。
2結果
212組患兒脫水、腹瀉、發熱等臨床癥狀比較見表1。
3討論
小兒腹瀉屬于臨床常見性病癥,多發于6個月-3歲嬰幼兒群體,會導致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影響患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小兒腹瀉的多發季節為秋季、冬季,潛伏期介于1d-3d之間,病發初期,患兒的臨床癥表現多為嘔吐、惡心等,腹瀉時,大便呈現為稀水樣,或是蛋花樣,不存在黏液、膿血等,日排便次數多達10次左右,可能合并電解質紊亂、脫水、酸中毒等情況[5]。
現階段,臨床治療中常用的西醫療法并不具備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因此,本次實驗過程中,對患兒行中藥敷貼。在中醫理論中,小兒腹瀉屬于泄瀉,歸為消化道疾病,主要誘發原因為脾腎陽虛、脾胃虛弱、感受外邪、內傷飲食等,加之患兒機體發育不成熟,脾常不足,外邪入侵后,極易出現脾腎氣陽虧虛,導致脾病濕盛,出現泄瀉情況。因此,臨床治療需要遵循調理脾胃的原則[6]。取中藥對患兒臍部進行敷貼治療,不僅可以快速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還能縮短患兒病癥,通過調理患兒脾胃,停止腹瀉。此外,中藥敷貼成本較低,但藥物濃度相對較高,不僅具有臨床操作便捷的特點,而且治療便利,患兒接受程度較高,因此,值得臨床普及使用[7]。
綜上所述,在小兒腹瀉臨床治療過程中,患兒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中藥敷貼療法,可以快速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效果十分確切,有利于患兒實現早期康復的同時,還能保證患兒預后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實踐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YeXL[A fur ther in vestigation on the pathogenesis,pathology and the rapy of in fantile diarrhe a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medicine][J].Zhongxiyijiehezazhi=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evelop ments in traditional medic ine/ZhongguoZhongxiyijieheyanjiuhui(chou),Zhong yiyan jiuyuan,zhu ban,2013,02(18):17-17
[2]LeungWaiK,WuJustinCY,LiangSM,ChanLS,ChanFrancisKL,XieHe,FungSaraSL,HuiAricJ,WongVincentWS,CheChun-Tao,SungJosephJYTreatment of diarrhea-predomin anti rritable bowelsyndrom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 dicine:a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trial[J].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17(33):100-102
[3]韓金英探討中醫敷貼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效果[J].醫學信息,2014,01(09):457-457
[4]沈華清談中醫臍部敷貼治療小兒腹瀉172例觀察分析[J].中外醫療,2013,30(06):24-24
[5]向群華中藥內服加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腹瀉的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3(04):303-304
[6]薛素芳中藥敷貼治療74例小兒腹瀉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11(06):3332-3332,3333
[7]陳文芳,劉巧玉,張智紅,等經絡按摩加穴位敷貼在小兒濕熱泄瀉中的臨床運用[J].醫學信息,2014,07(04):140-140,141
(收稿日期: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