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丹

2021年10月13日,金永健在北京家中。攝影/本刊記者廖順霆
2021年,87歲的金永健獲頒“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讓他高興的是,這一年也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
從1971年喬冠華在26屆聯大首次發言時提出“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到前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76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時所指出的“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從把聯合國視作“清談館”,到現在強調“世界只有一個體系,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年來,中國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對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以及自身在聯合國所承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金永健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一半是對非洲外交,一半是多邊外交。1990年,他擔任了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家組織代表,1996年3月出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卸任后,又于2001年擔任了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他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演變。
金永健說,我們目前面臨著一場國際大變局,在這個新的動蕩變革期和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要繼續積極推動同聯合國的合作邁向新臺階,聯合國應高舉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在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方面走在前列。
中國新聞周刊: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大通過了2758號決議,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對中國及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金永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對中國、對聯合國、對世界都有重大意義。
對中國來說,一是糾正了過去所受的不公正對待,國際地位受到國際社會承認,并且在國際舞臺上大大提升了一步,為今后在國際社會的發展開創了一個好的局面,是中國外交的一項重大進展。
對聯合國來說,缺少了七億多中國人民的合法代表,聯合國本身是極不完整的。現在它一直強調的“普遍性”原則才真正有了體現,安理會有了中國所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聲音。
對世界來說,那時的世界局勢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整個世界的力量對比和形勢走向發生了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聲音與和平進步的力量加重了。

1996年3月,就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金永健在聯合國總部辦公室。圖/受訪者提供
中國新聞周刊:毛澤東說過,是非洲的黑人兄弟用轎子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你曾在中國駐肯尼亞和尼日利亞大使館工作了13年,也擔任過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長、司長,在你看來,非洲國家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過程中實際起到了什么作用?
金永健:新中國成立后,一直支持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周恩來總理于1963年末至1964年初訪問了亞非十幾個國家,在非洲時宣布了“中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到1970年,中國先后同17個非洲國家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系,通過派遣醫療隊等多種方式與非洲國家緊密合作,并向它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影響深遠,至今非洲國家還常常提到它。中非關系非常牢固。
除了很多非洲國家的支持,中國能以壓倒性多數勝出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自身力量的提升。此外,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雙方宣布尼克松將于1972年訪華,消息一經公布,國際上對中美關系的變化作出了很清楚的判斷,也就出現了“倒戈”。
中國新聞周刊:1977年,你被調往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從非洲國家到美國,從雙邊外交到多邊外交,面臨了哪些新的挑戰,如何調整自己的角色?
金永健:1977年夏季,我被分到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主要負責非洲事務工作,作為中國代表參加聯合國第四委員會(特別政治和非殖民化委員會)、24國委員會、納米比亞理事會的工作。中國不是反對種族隔離特別委員會成員國,但有時也要去聽會。
剛到聯合國時,我對多邊外交完全是門外漢,自己的知識面又很不夠,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比如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安理會開會討論,我對馬島戰爭的過程和背景都不太了解,就要連夜查閱資料。1977年剛去時,每次開會都不敢離場,對每個人的發言要點都要記下來。一兩年之后才知道不需要了,因為各個國家的立場基本是固定的,每次發言都是一個調子,最多換一下個別詞匯。
另外,多邊外交還要求反應迅速,有時會出現需要當場決定、無法及時請示的情況,比如有代表在會場對中國進行挑釁,就要馬上作出反應。
在聯合國工作我的體會是,從事雙邊外交,要對駐在國有深入了解,能接觸各種人群,但視野較窄;從事多邊外交,不容易對具體國家了解深入,但接觸面更廣,視野更寬。1984年春天我回國在外交部非洲司擔任了兩年副司長、兩年司長,明顯感覺個別同事對非洲很有感情,但視野只局限在自己主管的國家和地區上,看不到當時非洲跟世界“大三角”的關系。
中國新聞周刊:你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期間,參與處理的重要事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金永健:我在日內瓦期間,遇到的最主要問題是人權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