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有關情況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介紹《“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情況介紹
高杲:先就國務院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作一個簡要的介紹。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有就業就有財富增長,就有社會穩定發展,要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為編制“十四五”時期的就業促進規劃指明了方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從去年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就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方面扎實推進《規劃》的編制工作。其中包括深入開展《“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的總結評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在《規劃》編制的過程當中,加強與“十四五”規劃綱要的銜接,廣泛聽取就業領域專家、地方、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意見,匯聚眾智、集合眾力,充分咨詢,深入論證,切實把各方面意見都吸收到《規劃》中來。
《規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為主要目標,實化量化“十四五”時期的促進就業重點任務,對“十四五”時期促進就業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推動今后一個時期就業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指引。《規劃》共10部分、28條,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重點闡述了發展環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部署了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第三板塊主要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
總體看,《規劃》體現了“四個注重”:一是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這次《規劃》在深入研判“十四五”時期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結構性就業矛盾將成為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并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人才培養的就業導向,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改善勞動力要素質量。二是注重政策的協同發力。《規劃》把保障就業放在宏觀政策的首位,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目標和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加強與其他各方面宏觀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實現與就業政策的協同聯動。三是注重社會大眾關心的重點領域。《規劃》圍繞優化就業創業環境、穩定重點群體就業、提高勞動報酬、改善就業服務、保障勞動權益等社會大眾普遍關心的重點領域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政策舉措。四是注重解決長期性趨勢性問題。《規劃》聚焦人口老齡化、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對未來一個時期勞動力供需產生較大影響的長期性、趨勢性問題。在強化大齡勞動者就業幫扶,加強人工智能對就業影響的跟蹤研判和協同應對,提升勞動者智能化技術通用技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甚至是突破性的措施。
《規劃》的出臺實施將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不斷開創就業工作的新局面,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答記者問
記者:《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就業領域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和新趨勢,請問對“十四五”時期就業形勢有哪些基本判斷?促進更加充分更加高質量的就業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
高杲:“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各地各部門也把全面做好穩就業工作、落實保就業任務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保障了我們的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應該說,我們五年之間解決了6500多萬人的城鎮就業問題,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控制在5.2%,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
展望“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總體分析研判,雖然未來一個時期在促進就業方面還會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以及大量的不確定因素,但是總體上我們還是有信心能夠使就業保持穩定態勢,從而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堅實牢固的基礎。
從積極因素方面來看。首先,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為促進就業提供了重要支撐。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持續恢復,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也帶動就業逐步企穩。今年以來,其實疫情還是有反復,包括近期的一次規模影響范圍比較大。但總體來講,在國家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決策指引下,疫情都是在較短時期內得到了有效控制。從就業形勢來看,全國前7個月城鎮新增就業82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控制在5.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6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跟全年調控目標相比,已經接近完成了75%。7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回落到5.1%,與2019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0.2個百分點。所以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有信心能夠完成今年年度就業目標任務。從今后一個時期來看,我國已經轉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加快構建,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勞動者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
第二,我國服務業和民營經濟在不斷發展壯大,從而為擴大就業提供了廣闊空間。服務業領域很寬、范圍很廣,而且新興產業在不斷涌現,可以說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民營企業特別是廣大民營中小微企業也包括個體工商戶,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90%以上的新增就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這次疫情,應該說對服務業、民營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沖擊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總體沒有改變我國服務業、民營經濟發展長期穩定向好的勢頭。在“十四五”時期,國家將積極采取有力措施,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的深入融合,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多樣化創新發展,不斷擴大就業容量。同時,隨著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民營經濟穩定增長、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也將助力就業擴面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