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泉 程敏東
嘉興學院創業學院堅持以紅船精神為引領、傳承紅色文化為依托,以推進雙創教育為主題,構筑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三實三創實踐發展模式,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斜杠人才”,不斷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創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的實踐人才培養體系
(一)創業價值觀進課堂
嘉興學院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制定“課程思政”育人提升計劃,鼓勵教師專業導論、專業選修課、專業實踐中開展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走心式”思政課程的課堂教學;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互聯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必修課程,并于第二講專門講述紅船精神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內涵,及圍繞紅色主題的“創業實踐”等課程;依托原創紅色話劇《初心》創作排演及品牌IP運營,開設成為全校公共選修課,進而替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實踐學分。
(二)將創業價值觀融入創業實踐
嘉興學院依托浙江省雙創示范基地為大學生創新協會等創新創業類社團,開展系列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及實踐課程;依托大一上學期及大一下學期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創業基礎”等創業類課程,在豐富學生創新創業的理論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紅色實踐項目的孵化,依托“紅旅賽道”扶持創新創業項目的成長;在項目培育過程中將紅船精神的創業價值觀沉浸式融入創業實踐項目中。將雙創教育與思想教育深度融合,以紅船精神為引領,將首創、奮斗、奉獻為主要內涵的“ 紅船精神”貫穿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的全過程,實施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三進”育人模式,逐步形成從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衍生品的設計包裝、傳播、推廣和銷售實行全鏈條紅色實踐孵化模式,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現自己職業目標和人生價值,實現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目標。
二、構筑三實三創實踐發展模式
“三實三創”即:構建融合實驗、實習、實訓三個環節和創意、創新、創業三個階段為一體的“三實三創”實踐教學體系,搭建實驗實訓、科技項目、創新創業、學科競賽等分層分類遞進的實踐教學立交橋。三實三創實踐發展模式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完全貫穿于學生的本科培養過程中。
第一階段,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環節教學,將以“紅船精神”為引領的價值觀融入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施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三進”育人模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雙創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二階段,“二年級基礎實驗+基礎綜合”,以基礎實驗/實訓項目為主,輔以綜合性開放實驗/實訓項目、認知類實習、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及知識類科技競賽,培養學生基礎實踐能力,激發學生雙創意識;
第三階段,“三年級專業實驗+專業綜合”,以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等為主,輔以省/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及學科競賽,培養學生掌握扎實專業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第四階段,四年級實踐課程等大綜合,以專業綜合訓練、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為主,輔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實際問題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三、打造以教學建設為基礎的資源協同平臺
(一)實施“課訓賽孵”雙創人才培養機制
嘉興學院以課程改革為基礎,將學科競賽和科技創新訓練融入課程內容,以建立SRT、新苗、國創“三級”創新創業訓練和國際級、國家級、省級、校級“四類”學科競賽,搭建了專業創客空間、眾創空間、地方產業園(眾創空間、孵化器)的“三段”孵化平臺,形成“課程+實訓+大賽+孵化”的“課訓賽孵一體”的雙創人才培養機制,使學生的科研創新訓練與創業實戰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
(二)優化對接地方資源服務能力
嘉興學院堅持深度融入地方、對接行業、服務社會,與嘉興及所轄縣(市、區)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搭建“雙師、雙會、雙園”對接平臺。針對項目聘請校內教師和產業導師“雙師”指導,支持校內教師、產業導師、學生三方共同創新創業;以“同行相親,同籍相扶”為紐帶,嫁接異地商會、行業協會“雙會”幫扶;以“項目類別”為導向,推薦大學生創業實踐園、地方孵化園“雙園”對接,形成“科技創新項目—競賽訓練項目—實踐孵化項目”項目鏈條,“創新教師—創新創業導師—產業導師”導師鏈條以及“訓練專項經費—項目扶持資金—天使投資基金”資金鏈條,從課程、實踐到創業各階段,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與活動平臺。
(三)打造校園雙創教育品牌
嘉興學院努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品牌化,設計“育成”LOGO(育成即“培育夢想 成就事業”),打造育成校園文化品牌,推出育成講堂、育成集市、育成實驗/精英班、育成火種節、育成微課堂等系列實踐活動,推出的“嘉興學院創業學院”公眾號受到社會和廣大師生的歡迎,在線關注人數達萬余人,多次登上青春浙江機構榜榜首,曾名列全國高校機構榜第三;同時,學校初步形成了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創意產業鏈,從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衍生品的設計包裝、傳播、推廣和銷售實行全鏈條紅色實踐孵化模式。
(四)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保障機制
嘉興學院充分利用學校“經濟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浙江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嘉興市大學科技園”“嘉興學院G60科創走廊產業與創新研究院”“阿里巴巴產學研基地”等一批校企實踐育人平臺,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崗位、真實的流程、在真實的操作中開展專業實踐和社會實踐;為學生理論課程中穿插的各類技能測試、技術開發、檢測、市場調研等提供真實的生產經營場景及原材料、產品及市場反饋信息。同時,學校進一步開放校內各類教學資源,建設13個校級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13個融入專業的育成創客空間及2個大學生創業實踐園,逐步建立了“13132”縱向垂直型的孵化鏈。
四、形成具有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雙創教育實效和示范引領作用
(一)雙創教育品牌特色
以紅船精神為引領,嘉興學院將首創、奮斗、奉獻為主要內涵的“ 紅船精神”貫穿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的全過程,構建了“紅色引領、藍色創新、綠色行動、青色傳承、黃色保障”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五色融合”的育成品牌,營造全員參與雙創的氛圍。
(二)雙創教育實踐特色
首先,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環節教學,實施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三進”育人模式,逐步形成從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衍生品的設計包裝、傳播、推廣和銷售實行全鏈條紅色實踐孵化模式,以雙創實踐倒逼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雙創精神和實踐能力。
其次,實施“課訓賽孵”一體化的雙創人才培養機制,創建“雙師、雙會、雙園”“三雙”幫扶模式,鼓勵學生將教師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業實踐活動,支持校內教師、產業導師、學生三方以“股權激勵”的方式共同創新創業,形成支持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
最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融合實驗、實習、實訓三個環節和創意、創新、創業三個階段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以項目為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三級訓練、四類競賽、三段孵化”的真題真做,形成了全員參與創新創業實踐育人的局面。
(三)育人特色
通過實施實踐教學四段綜合,試圖將雙創實踐貫徹于本科高校培養的全過程,構建從“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養成——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創業實踐指導”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實際問題能力。
(四)成果特色
將雙創教育與思想教育深度融合,以“紅船精神”為引領,將首創、奮斗、奉獻為主要內涵的“紅船精神”貫穿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的全過程,實施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三進”育人模式,逐步形成從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衍生品的設計包裝、傳播、推廣和銷售實行全鏈條紅色實踐孵化模式,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現自己職業目標和人生價值,實現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目標。
(劉清泉,嘉興學院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