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我們要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逐漸形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
一、2050凈零方案中的全球能源供應和消費
國際能源署列明了從目前至2050年,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實現全球凈零排放所需要的變革,既不是政府或環境部門單獨能夠做到的,也不是單個國家能夠做到的,它需要空前水平的全球合作。同時,國際能源署認為,2030年全球能源供應總量將降至550埃焦耳,比2020年下降7%。疫情后期,盡管全球人口和經濟顯著增長,但因能源強度(用于產生單位GDP的能源量)下降,這一結果仍會出現。2020年至2030年間,預計能源強度平均每年下降4%,這是通過電氣化、推動所有能源和材料效率提升、減少能源服務需求的行為改變,以及遠離傳統生物能源使用重大轉變來實現的。從消費端來看,國際能源署認為,全球最終能源消費總量,在2020年下降5%之后略有回升,但在凈零方案中,再也沒有回到2019年的水平(435埃焦耳)。2025年到2050年,全球能源消費平均每年下降不到1%,2050年為340埃焦耳。能效措施和電氣化是兩個主要的推動因素,行為變化和材料效率也將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改進,2050年的最終能源消費將在640埃焦耳左右,比凈零方案高出約90%。
二、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根據《氣候觀察》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364.3 億噸,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96.6 億噸,較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存在一定的減排空間。同時,大部分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出現碳達峰,我國仍呈現增長趨勢,實現碳中和的減排壓力大。
根據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數據分析顯示,電力和熱力生產行業是中國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是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中國電、熱生產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為46.61%,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占比為37.29%,交通運輸占比7.68%,居民占比為4.53%,農業占比0.98%,建筑業占比0.47%,服務業占比0.74%,其他行業占比為1.71%。
三、能源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將推動“雙碳”目標得以落實
目前距離2030年碳達峰還有10年,距離2060年碳中和有40年時間;可以說,“十四五”這五年,就是能源低碳轉型的極為重要的關鍵期。因此,建議并考慮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快推動碳達峰工作能夠成勢見效。
一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總裝機容量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任務非常艱巨,這意味著積極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將被制定,將加快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同時,要因地制宜開發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地發展核電;同時,要加快推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調節電源建設,增強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
二是大力推行綠色用能模式。通過以點帶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在重點領域乃至全社會推行綠色用能模式至關重要。將采取更加嚴格的能耗標準,支持推動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非化石能源的替代和用能方式的改變。推動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建筑光伏一體化等綠色用能模式,也要加快取暖、炊事用能等方面電能替代,提升全社會電氣化水平。到2025年實現單位GDP能耗較2020年降低13.5%,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較2020年降低18%的目標。
三是制定和實施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和任務舉措,圍繞促進能源低碳智慧轉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儲能發展等重點任務,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同時,抓好國家和省級“十四五”與“十五五”能源規劃銜接工作,把可再生能源的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節能減排和碳達峰等目標落實到規劃中,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壓實各級各地碳減排責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碳達峰,這項工作現在就要開始做起來。
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及發展碳交易政策建議
(一)碳達峰的操作路徑
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前提,達峰越早、峰值越低,碳中和代價越小、效益越大。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是降低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從能源品種看,煤炭和油氣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分別占能源相關碳排放的79%和21%;從排放增量構成看,近10年油氣的碳排放增量占能源碳排放增量的75%。減少煤炭消費總量,抑制油氣消費過快增長,是實現碳達峰的重要前提。同時,需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滿足全社會新增用能需求。
一是控制煤電和終端用煤。煤電碳排放占能源排放總量的40%,控煤電是碳達峰的最重要任務,重點要控制總體排放量、調整產業布局、轉換主體能源定位??刂瓶傮w排放量,即確保煤電2025年左右達峰,峰值為11億千瓦;到2028年進一步降至10.8億千瓦。調整產業布局,即壓減東中部低效煤電,新增煤電全部布局到西部和北部地區,讓東部地區率先實現碳達峰,其它地區隨之逐步完成達峰要求。轉換主體能源定位,即實施煤電靈活性改造,提升調峰能力,推動煤電由主體電源逐步轉變為調節電源,更好地促進清潔能源發展。
二是壓控油氣消費增速。在終端用能領域,加快實施電能替代,有效抑制油氣消費過快增長,是實現碳達峰的重要舉措。在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大力推廣電鍋爐、電動汽車、港口岸電、電采暖和電炊具等新技術、新設備,積極發展電制氫、電制合成燃料,加快以清潔電能取代油和氣,有效控制終端油氣消費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