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麗萍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中有這樣一句話:“ 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此話特別凸顯出現代科學技術使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大的改觀,也體現出現代科學技術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時至今天,21世紀的人類更是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對人類生活的作用堪稱人類的第五大發明,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又一個里程碑。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的發展、對人類的進步產生了方方面面的積極作用。同樣,它也悄然改變著我們的教育方式。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教育方式的重心由物質資源轉向信息資源,過去單一的“班級授課制”也逐漸向多樣化的網絡授課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發揮著多種媒體功能的優勢,通過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方式的靈活性,調動學生多重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學校、家庭和社區的協同教育,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受益呢?作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筆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巧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而各有側重的協同模式,達到家、學、社信息的互通,促進學校、家庭與社會的聯系,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下面的案例很好地體現出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協同教育的幫助、影響和重要性。
“老師,我很想每天都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啊!可是,媽媽跟姐姐在一起,我只和爸爸在一塊兒。您說,我們全家什么時候能團聚呢?”可愛而可憐的小琪傷心地對筆者說。撫摸著小琪哭泣的小臉頰,筆者的心猛地一震:對呀,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和父母完整的愛,缺少愛的孩子孤獨、自卑、行為異常……筆者眼前的小琪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小琪在父母離異后,跟隨父親居住,家中還有年邁的爺爺和奶奶。由于父親常常早出晚歸,因而對小琪疏于管教,而小琪又不聽老人言,在家中非常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差,學習自覺性不強,不依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不理想,以及偶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為。針對小琪的情況,在輔導、轉化的過程中,筆者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主要措施。
一、常用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教育水平,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內心障礙
要轉化小琪,關心和愛護是首要前提條件。俗話說:“愛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愛護待進生是幫助他們轉化的感情基礎。”小琪常與父親居住在一起,極少時間見到媽媽,無可否認是缺乏母愛的。因此,作為班主任,筆者常常抽空跟她聊天,談學習,生活中的事情,分享她的快樂,了解她遇到的困難,盡力幫助她解決。在培養了“感情”后,她對筆者有了很大的信任,也喜歡主動地走近筆者,跟筆者談她每天發生的事情。筆者會在課余時間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大量閱讀相關的教育知識,豐富自己的教育水平,力求為轉化小琪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知識力量支持。
二、勤用E-mail、微信與學生聊天,深入了解,對癥下藥
要給病人治病,必須了解病的癥結。要轉化小琪,也需要對她進行深入了解,不僅了解其自身原因,還要了解家庭和社會影響。通過聊天,筆者從小琪姑姑口中得知,她“順”走了姑姑的財物的時候,甚為吃驚。筆者想:我得跟她談談。于是,筆者先向家長了解原因,加上自己的推斷得知:小琪將“順”來的錢多用作買各種各樣有趣的文具和零食,還將文具送給高年級的鄰居姐姐。筆者認為,她這種行為完全是為了滿足對物質的需要,小孩子好奇心大,喜歡有趣、新奇的東西,喜歡跟伙伴們比較是正常的事,但是小琪的好奇心發生了異樣的“變化”:看見別人有的東西,就希望據為己有,當現實無法滿足時,就出現了不良的現象。顯然,這種想法是異樣的,不可取的。某本心理專著介紹過,兒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他們看來,世界上仿佛沒有什么東西他不能夠占有,無論在什么地方,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拿,這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他們意識不到這是偷竊。了解原因后,筆者馬上找小琪談這件事,跟她分析偷竊的弊端,她答應筆者會改掉這個壞毛病。后來,筆者還教會她如何利用電子郵箱和微信,常常發信息與她聊天,并給她提出適當的目標,鼓勵她一定要改正不良行為。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小琪都沒有再犯。但是后來有一天,姑姑打電話告訴筆者:小琪的老毛病又犯了。事后,筆者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筆者想到了一點:在轉化的過程中,善抓反復很重要。
三、巧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轉移學生注意力,善抓反復,確保轉化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兒童品行的形成有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其轉變更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逐步改善的深淺,更取決于適當的教育和當事人改過自新的決心和毅力。小琪在這個過程中,就發生了動搖、反復的現象,因此,筆者知道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應善于反復抓,抓反復。決不能因為她出現動搖、反復,就放棄教育,更不能潑冷水,而應堅持不懈地工作。因此,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注意巧用信息技術,如利用多媒體平臺進行教學,提高小琪的學習積極性,并以此轉移她的注意力,把心思多放在學習上,慢慢地抽掉偷竊在她心中埋下的深根。筆者還注意堅持正面教育,捕捉亮點,倍加愛護和扶植,如,當她書寫工整了,成績進步了,筆者會通過電子郵箱獎勵她一張獎狀,讓她再接再厲,繼續進步,促使發展成為穩定的積極因素。
四、善用校訊通等平臺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溝通,雙向管好學生
學生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筆者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進行友好交往,如善用校訊通、E校、釘釘等平臺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增進情感的交流。通過這些工作,使小琪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改進了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筆者對小琪的一片愛心不僅贏得了小琪的愛,使這只迷途的“小孤燕”快樂地回到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也贏得了家長的信任、鼓勵和支持。
五、結語
通過以上個案分析,筆者發現學生出現小偷小摸的不良行為的原因主要存在兩方面:一是家長疏于管教。如,父母的離異,學生得不到完整的愛,心里總覺得自己與同齡人不同,心理發展不完全。家長工作的繁忙,疏于管教,更為學生不良行為的形成提供了“機會”。二是好奇心作祟。如,個案中小琪的不良行為是因為她對新奇、有趣的東西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旦她發現別的同學都有這些物質,而她沒有,心里會產生落差,便會想辦法擁有,當現實無法滿足時,而家長也沒有對學生的錯誤想法及時作出適當的引導時,學生就容易出現不良行為的現象。
經過一年的輔導,巧借信息技術的東風,在家長與學校的協同教育下,小琪已經改掉了不良行為,學習積極性高了,迷途“小迷燕”終于歸巢了。信息技術之風潤物細無聲,筆者深信,只要我們巧用現代信息技術,它將會讓我們獲得更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