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楚嬋



【摘要】大部分小學生喜歡兒童詩歌,所以,教師可指導小學生利用聯想構建的方法進行兒童詩歌的創作,通過聯想激發興趣、構建支架、打通詩性,推進兒童詩歌創作的研究發展,讓小學生形成兒童詩歌的言語表達能力,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審美情趣,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聯想;兒童詩歌;創作
一、開展兒童詩歌創作研究的原因
兒童詩歌,是指以兒童為欣賞對象的詩品,是一種重視節奏、聲韻美感,讀起來瑯瑯上口,文字清新自然,內容生動活潑、淺顯易懂,適合兒童念唱或誦讀的文學體裁。
大部分小學生喜歡兒童詩歌。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中,就出現了大量的兒歌韻文、兒童詩歌,足見兒童詩歌對兒童言語能力的形成、思維能力的培養、審美情趣的提升乃至祖國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引導小學生創作兒童詩歌,把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通過兒童詩歌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就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二、了解現狀,確定兒童詩歌創作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探索兒童詩歌創作的方法。部分教師卓有成效,但也有不少教師走入誤區。在大量兒童詩歌創作指導課例中,很多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詩歌創作的方式過于單一、生硬,主要表現為:
(一)以誦讀為主,讀后直接進行創作,作品成了生搬硬套。
(二)簡單的讀寫訓練,直接仿寫句式,沒引導小學生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三)創作指導成套路。變現為“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到“理解詩句,明確大意”再到“出示句式,學生仿寫”。
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但缺乏詩性思維的引導和訓練,兒童詩的仿寫就成為語言的變式復制,小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束縛,作品很可能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基于以上思考,筆者把兒童詩歌創作作為探究內容,以兒童詩歌創作中的聯想作為切入口,通過指導小學生利用聯想構建的方法來創作兒童詩歌。
兒童詩歌的創作源于豐富的想象,其核心在于大膽的聯想,引導小學生進行發散的、具體的、有序的聯想構建,則影響著兒童詩歌創作的根本。
這一教學法把小學生領進詩歌的大門,孕育詩心,打通詩性,最大程度地激發創作的動力,形成兒童詩歌的言語,培養思維,提高審美情趣,提升語文素養。
三、基于聯想構建下兒童詩歌創作的研究
(一)聯想激發興趣,輕扣兒童詩歌的大門
兒童詩歌作為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我們可以先大膽把閱讀兒童詩再引導仿寫的一貫路子放一放。結合賞讀的兒童詩特點,利用聯想激發小學生創作兒童詩歌的興趣。
在執教《讓詩意在泡泡中生長》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
師:我們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這游戲叫“比一比,聯想力”。第一種玩法,我給出一個詞或數字,同學們來聯想一個相似的事物。第一個詞語是“白云”,它的形態像——
生:像一只小綿羊。
生:像一卷棉花。
生:像一輛跑車。
師:大家想象的翅膀都打開了。請看大屏幕,第二個是圖案“0”,它的形態像——
生:像一個雞蛋。
生:像一張嘟著的小嘴巴。
生:像一個大窟窿。
師:你們的思維就像蜘蛛網一樣,想得真豐富。這是第一種玩法,接下來是另一種玩法。下面,老師同樣要給你們出一個詞語,你們要說出跟這個詞語相關的事物。請看大屏幕——小綿羊。
生:我想到了柵欄。
生:我想到了羊圈。
生: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
師:你聯想的世界真遼闊?。∠乱粋€詞——草地。
生:我想到了蝴蝶。
生:我想到了兔子。
生:我想到了紅軍。
師:你想到與草地相關的故事,有創意!最后一個詞語,你看——我的爸爸。
生:我想到了煙斗。
生:爸爸愛吃的鵪鶉蛋。
生:我爸爸掉下的白頭發。
師:你們都是天生的詩人,這種大膽的聯想,打開了詩人的眼界,兒童詩就此而生。
這個導入游戲片斷中,筆者先讓學生進行相似聯想,繼而是進行相關聯想。通過這樣激趣、好玩的游戲方式,學生在腦海中構建了無形而又發散的聯想模型。
其實,兒童詩歌的創作就要從“潤物細無聲”的激趣開始,激活小學生創作兒童詩的敏感點、興奮點,激發創作熱情,相得益彰。
(二)聯想構建支架,編織兒童詩歌的搖籃
聯想,在學生創作兒童詩歌時,起著重要的支架作用。通過聯想,構建兒童詩歌的言語表達、畫面與意境、結構布局,孕育學生的詩心,編織兒童詩歌的搖籃。
1.聯想構建兒童詩歌的語言
在賞讀兒童詩歌的時候,讓學生走進兒童詩歌的畫面,通過聯想的構建,既給兒童詩歌的創作提供了支架,又讓學生在詩性思維上得以拓寬自己的路子。在給小學二年級學生上兒童詩歌作品《鄉下孩子》時,筆者是這樣指導的:
師: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首小詩是怎么展現鄉下孩子生活快樂的情景的?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一小節。
生:鄉下孩子/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
師:你看到怎樣的畫面?
生:以前,我靠在爸爸背上和躺在媽媽懷抱的畫面。
師: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你感受到了鄉下孩子這份溫暖。還有同學想來說說你想到的畫面嗎?
生:我好像看見鄉下孩子在媽媽懷里玩草繩,我好像看見鄉下孩子在爸爸背上騎馬。
師:真是快活極了,這樣的生活情景多溫暖、幸福啊。一幅幅溫馨的畫面讓我們難以忘懷。鄉下孩子——
生: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 ,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
師:哎喲,我們看吶,鄉下的孩子還可以是媽媽懷里(? ? ?)的(? ? ?),爸爸背上(? ? ?)的(? ? ?)。我們閉上眼睛在鄉間走走,結合剛才看到的畫面和下面的泡泡,來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
生:鄉下孩子/曾是媽媽懷里高興的百靈鳥。
師:能在媽媽的愛護下長大,真快活!
生:鄉下孩子/曾是爸爸背上歡樂的小鳥。
生:曾是媽媽懷里饞嘴的貓咪。
生: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荷花。
師:你們看到的畫面可真豐富??!大家感受到鄉下孩子真是幸福極了。
這個片斷中,筆者沒有讓學生們進行簡單的語言模仿,而是在充分的賞讀基礎上,讓學生走進鄉間,通過聯想泡泡的方式構建學生發散的思維網絡。鄉下孩子天性本“野”,與鄉間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物我相融,把詩歌的言語表達內化為自己的所想所感,渾然天成,讓學生們自然習得言語表達的方法,思維更加發散,眼前一片開闊。
2.聯想構建兒童詩歌的畫面
優美的兒童詩歌,每每讀時讓人產生明快的節奏、愉悅的共鳴與意象豐富的畫面。在兒童的眼中,兒童詩歌就是順手拈來的好玩的東西,就是自然流露的童真童趣。那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聯想構建兒童世界里有趣、好玩、詩意的畫面。
請看筆者給小學五年級學生上的兒童詩歌創作指導課《讓詩意在泡泡中生長》:
師:請一位同學讀第一小節。
生:當我學著寫“小綿羊”\一下子,樹呀,房子呀,柵欄呀\凡是我眼睛看到一切\就都彎卷起來,像羊毛一樣。
師:根據第一小節,老師構建了一幅“聯想地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生:作者由小綿羊這個中心詞,想到它在樹下,住在房子里,還在柵欄邊,再想到了羊毛是彎卷的。
師:原來,它們之間是有這樣的聯系的。如果讓你也來學著寫第一小節,你想對哪個詞語展開聯想?
生:我想對“一望無際”這個詞語展開聯想。
生:我想寫“我的媽媽”這個詞語。
生:我想用“一億”的“億”來聯想。
生:我想用“小魚”來聯想。
生:我想用“樹葉”來聯想。
師:下面,你們就根據第一小節,開始構思屬于自己的“聯想地圖”。
(出示學習單,師巡視,相機指導)
師:你是圍繞哪個詞來展開聯想的,想到什么?
生:我圍繞“蝴蝶”展開聯想,我想到了花間、樹叢、小草,而蝴蝶的身上有扇子般的翅膀,翅膀上點綴著畫家用彩筆畫下的有趣的形狀。我還圍繞“小魚”展開了聯想:小魚生活在小河、溪流和大海里,小魚身上有靈活的尾巴,尾巴會搖來搖去。
師:從空中再到水里,你特別喜歡圍繞小動物來展開聯想。
生:我圍繞“蝴蝶”展開聯想,我想到了花朵、草原、土地,蝴蝶身上有翅膀,它的翅膀五顏六色,十分美麗。
生:我是圍繞“大樹”來展開聯想的,我想到了遼闊的天空、無邊的草原和遍地的野花,大樹上有心形的樹葉,樹葉的綠色送來了溫柔和清涼。
師:畫面感越來越豐富了!
生:我圍繞“小魚”來聯想,小魚生活在河水里,玩耍在水草旁,穿梭在假山附近,陽光照耀下的身體閃閃發光,像穿了一身水晶衣。
師:小魚的快活和美麗,溢于言表,浮于眼前。下面就把你們聯想到的畫面融入到第一小節的寫作中去。
片斷中,筆者以“聯想”為生發點,開發學生創作仿寫兒童詩歌的路徑。有了直觀可視的思維網絡——聯想,學生們構建出的聯想畫面各有千秋、各不相同,想象畫面的廣度、深度讓人出乎意料之外。學生們交流時出口成詩,自成畫面,在原詩作品上有所升華,不拘泥于原創的語言結構,大膽創新,如,“當我夢見‘霍金/一瞬間,地球呀,太陽呀,銀河系呀/凡是我眼睛容不下的/就爆炸起來/像紅巨星一樣。”這樣詩意盎然、畫面豐富的佳作頻生,學生們詩如泉涌,徜徉在兒童詩歌的搖籃里樂而忘返。
此外,筆者還相機根據學生的創作進行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發現詩歌中的奧妙。例如,押韻、節奏……為下一步的自由創作鋪墊。
3.聯想構建兒童詩歌的布局
構建兒童詩歌各小節的結構布局,培養學生創作的高階思維,使其情感的表達層次分明,情感升華。如,小學高年級學生結合“創森家園”征文活動而進行自由詩創作時,大多數學生因為有兒童詩歌創作的積累與訓練,大膽嘗試用聯想構建布局的方法,去進行各小節中心框架整體布局上的構想。其中,一個學生以《你想要什么》為題,通過“藍天——小河——草地——孩子”的小節建構布局,通過詩歌每一個小節反復結構的逐層叩問和對答交流的方式,呈現了佳作,并獲得市征文比賽的一等獎和“綠色小作家獎”,也是區內唯一以詩歌形式獲獎的征文。如下:
(三)聯想打通詩性,創造兒童詩歌的樂園
詩者,興之所致。詩性之存在,和個人的情感、體驗、經歷密切相關。正是在日常的兒童詩歌閱讀、仿寫、創作中,學生們通過聯想的有意構建,聯通了自身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使得自己情之所至、心之所動地自然表達。聯想如同大腦中的詩性脈絡,通達延伸,自然生長,打通了兒童詩歌創作的詩性。
在執教兒童詩歌創作課例《讓詩意在泡泡中生長》時,筆者讓學生根據比利時詩人卡列姆的《我學寫字》第二小節,大膽進行仿寫并進行不拘形式的創作,學生霎時炸開了花。此時無形的聯想已構建于學生們的心中,請欣賞學生的佳作:
當我的筆寫好了“草地”/我就看見野花綻放美麗的笑臉/兩只昆蟲高興地交談著/我馬上就加入到它們的談話中去。
當我的筆寫好了“天空” /我就看見在天空上飛舞的鳥兒/兩只鳥兒旋舞著/我眨一眨眼就把它們全部收入我的眼眸中。
當我的筆寫好了“末世”/我就看見三疊紀的恐龍/兩只劍齒虎在搏斗,/我仿佛坐上了時光機回到了史前。
學生們在學法遷移中自主構建“聯想地圖”,做到心中有聯想便成了詩。
聯想,引導著學生們在兒童詩歌的世界里賞讀——構建——仿寫——創作,把學生們領進詩歌的大門,最大程度地激發創作的興趣,并以此構建創作的支架,打通詩性,大膽創作。讓學生形成兒童詩歌的言語表達能力,培養詩性思維,提高審美情趣,提升語文素養,真正地讓學生暢游詩海,乘風破浪。
[本文系佛山市教育科學規劃青年教師成長專項課題“基于聯想構建下兒童詩歌創作的研究”(課題編號:2019qnzx01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路璐.兒童詩歌創作教學之初探[J].現在基礎教育研究,2011(6):127-133.
[2]童欣瑤.兒童詩歌教學常見誤區及對策[J].讀與寫雜志,2016(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