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梅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習Scratch軟件不但能讓學生提高編程能力,促進計算思維培養,使學生從思維層面和能力層面得到提升,還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定基礎。筆者在實踐中研究基于scratch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以期能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推廣、普及編程教育。
【關鍵詞】Scratch;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Scratch采用搭積木的方式編程,程序編寫簡單直觀,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學性,對初中學生理解程序結構和程序設計思想非常有幫助,能為初中生后續學習VB、Python等編程軟件的學習打下很好的編程思維基礎。筆者在過去兩年里在七、八年級學生中開展基于Scratch編程的教學,研究Scratch編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期能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推廣、普及編程教育,以促進學生心智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等。
在課堂實踐研究中發現,要讓Scratch編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實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有以下幾個有效策略。
一、堅持立德樹人,整合課程內容,滲透德育
茂名地區初中學生沒有專門的Scratch編程學習教材,Scratch編程學習所使用的教學內容都是整合參考各中小學的教材內容,進行課程內容的改編,主要是以故事、動畫、游戲為教學主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學習需求。
如《漂亮的風車》這一課主要學習導入新角色、用“圖章”復制圖像、角色被點擊事件響應、舞臺坐標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讓風車動起來。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把這個學習案例改為《綠色環保的節能風電》,讓學生了解我國節能風電的作用、意義以及分布地,增長學生見識,普及綠色環保理念,呼吁學生節約用電。
這樣的改編教學案例都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滲透德育,讓學生深切感知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獲取事例中蘊含的很多生活的信息。這課堂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知識技能,還能提高學生思想認識。
二、創設真實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活動,學習應該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學習,才能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得的新知,不但易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
在 Scratch 編程教學中,要緊扣學習案例內容,以視頻、時事熱點、身邊故事等作為引子,創設真實情境,引入新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營造創意表達的環境和氛圍。在此強調“真實情境”,是因為初中生對真實有效的事情更加感興趣,而且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更加認真、端正,而不是當作小游戲玩玩而已。
如在《垃圾分類 PK 賽——鍵盤信息的獲取及偵測》這一課中,結合時事熱點,以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城市垃圾分類為導入,使用網絡視頻“中國大媽垃圾分類PK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并以設計“垃圾分類PK賽”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關注環境保護。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驅動的模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筆者在這兩年的教學實踐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驅動的模式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展示交流等環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相對成熟,具備自主探究能力,同時,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的活動,有效的任務驅動法能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得知識,自主獲得知識,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任務驅動是通過細化任務,轉變任務為問題導向,引導學生探索,突出重點難點。因此,筆者在Scratch課堂教學中是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生要學習的案例細化成學習知識點,將知識點轉換成問題,問題轉換成任務,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掌握編程基礎,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加有趣,切實有效。
如在《垃圾分類 PK 賽——鍵盤信息的獲取及偵測》這一課中,將學習知識點“詢問……并等待”的用法轉換成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如何提問。再將問題轉換成學習探究活動“為張姨完成出題內容——編制第1題的提問:舊衣服屬于什么垃圾?答案:干垃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完成了任務,解決了問題,掌握了知識點,鍛煉了編程設計思維。
四、實行抱團學習,培養互幫互助意識,學會與人合作,增強學習信心
Scratch編程內容簡單易學,大部分學生很快上手,學得快的同學對課堂上的內容都是“吃不飽”的,所以筆者在課堂上實行抱團學習,讓先進生在“吃完”知識點后,能在幫助后進生的過程中“吃透”知識點,鼓勵先進帶后進,這樣通過互幫互助,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還大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后進生得到幫助后嘗試到了學習的喜悅,感受到成就感,由此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這樣的課堂是和諧的、積極的。此外,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更加培養了一種互幫互助的意識和品質。
五、利用社團活動實現課堂的延伸,以賽促學,培養更專業的編程人才
普通課堂教學是推廣、普及編程教育的重要方式,一節設計好的課程能讓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達到學習效果,這就是相對成功的課堂了。50人的大班額、每周一節信息技術課、學生家用電腦的欠缺等客觀因素讓學生社團必不可少,學生社團能彌補普通課堂上學習的不連續性和深度、廣度延伸,實現Scratch課堂教學的延伸。每個社團20至30人,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學習,提供大量的、系統的學習素材給學生學習,由淺及深,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完成,自定學習進度,個別問題,教師單獨輔導。這樣的學習模式實現了分層教育,還讓學生之間存在學習競爭,增強學生學習勁頭,也讓學生能有足夠時間完成項目的制作,體驗完整的創意設計過程。因此在社團中能夠更好地培養編程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筆者對Scratch編程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有所成效,但還要堅持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尋求更多更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玩中學”,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出來,引導學生借助Scratch表達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編程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意識等各方面能力,增強參與未來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慶;基于Scratch的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昝曉佳;Scratch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