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林
摘 要 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價值沒有得到彰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對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目標不明確、陳述不清晰。究竟要學些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教師模糊,學生也糊涂。為改變這種狀況,深入推進綜合性學習,需要教師正確理解學習內(nèi)容,合理確定學習目標,分層陳述預期學習結果。
關鍵詞 綜合性學習;目標確定;目標陳述
近日筆者看到一位老師就統(tǒng)編《語文》七年級下冊《孝親敬老,從我做起》設置的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孝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
2.過程與方法:采用任務驅動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參與課堂,加深學生對“孝親敬老”的體會,并落實到學生的具體行動中去。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心存感激、孝敬長輩、回報社會的美好品德。[1]
該目標從三個維度確定,涉及“孝文化”的繼承發(fā)揚、“孝親敬老”的具體落實、“美好品德”的培養(yǎng)培育,但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這個學習目標有不少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目標的主體不當。學習目標應當陳述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可上述目標陳述的行為主體不是學生,卻是教師。如目標2中的“采用”“調動”“加深”“落實”、目標3中的“培養(yǎng)”陳述的都是教師的行為。教師做了這些工作,學生的能力和情感是否發(fā)生變化,在這目標中看不出來。
目標的用詞不準。上述目標的用詞含糊,不精準。如“了解”“繼承”“發(fā)揚”,這些詞語都是非行為動詞,描述的是人內(nèi)部的心理狀態(tài),盡管是從學生角度陳述,但是學生學習之后知識、能力和情感的變化無法觀察、測量。
目標的能級不清。學習任何內(nèi)容都有一個程度的問題,按照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布魯姆的觀點,認知領域的目標分為六級,即記憶、理解、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明確所學知識、所獲能力的目標層次有助于師生選擇適當?shù)膶W習方法和學習技術,有助于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價。而在上述目標中除了“了解”一詞外看不出其他方面有什么知能情感的層次。
目標的語文屬性不足。既然是語文綜合性學習,那么結果就要體現(xiàn)學生在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變化。上述目標中“了解”一項涉及語文性外,其他似乎與語文關聯(lián)不大。語文綜合性學習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但其途徑和方式必須是語文的。可上述目標沒有這樣的學科性陳述。因此,該學習目標的確定與陳述有點“泛語文”傾向,似乎作為班會活動課、道德與法治課、美術課的學習內(nèi)容也合適。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此番表述強調的“綜合”是以語文學科屬性為靈魂的,離開了語文性也就丟失了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那么,應該怎樣去做好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目標確定與陳述呢?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要正確理解綜合性學習的學習內(nèi)容
確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目標離不開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課程標準強調綜合性學習的學習內(nèi)容來自學生學習和生活,來自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nèi)外大事,是學生感興趣的、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教學建議”中也要求“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因此,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不限于教材的安排,它可以有自由選擇的空間,不過它選擇的原則是明確的,那就是“應貼近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且學生對之有著濃厚興趣。
由此可見,在對待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上我們要清晰地知道學習內(nèi)容本身不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標,而是達成語文學習目標的憑借。學習內(nèi)容本身所傳遞的人文精神、價值觀念等伴隨活動深入開展為學生接受應視作綜合性學習活動帶來的額外獎賞。
如《孝親敬老,從我做起》這一內(nèi)容在“道德與法治”課程里也有,單純從標題內(nèi)容上看,似乎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種好品德,如果就此為學習目標,顯然就陷入了“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尷尬境地。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孝親敬老”只是一個活動話題內(nèi)容,不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目標。面對此活動話題,教師就要思考怎樣從語文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把“孝親敬老”的美德熔鑄到學生的血液中,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而這才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內(nèi)容”。
二、要系統(tǒng)把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階梯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個完整的課程系統(tǒng),但很多時候我們教師忽略了綜合性學習的整體性、漸進性,往往就某一主題確定學習目標,沒有深入考慮前后的連貫性、知能的遞進性及學生學習的可能性。上述目標的陳述就存在著與語文學科屬性若即若離,不甚匹配的傾向。因此,我們要堅決杜絕隨意確定目標確定的隨意性,系統(tǒng)把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階梯。
在這里,所謂“系統(tǒng)思考”,就是所定目標既要符合課標要求,又要兼顧到學情,是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情形。符合課標要求指的是要找到教材或自定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與課標總目標、學段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點、契合點。兼顧到學情指的是要評估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狀況及其發(fā)展的可能性。如“孝親敬老”這一專題,初一學生是有基礎認知的,但對其認識的廣度、深度及系統(tǒng)性是不夠的,這方面的知識需要搜集、需要學習,因而搜集資料、整理學習是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那么,具體如何定位呢?這就需要研讀課標,課標第三學段要求“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而到第四學段不僅要求搜集資料,而且要“討論分析問題”,由“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到“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因此,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中必須把搜集、整理、討論、分析、撰寫、交流有關“孝”的內(nèi)容確定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這樣既體現(xiàn)了學習內(nèi)容的前后銜接、能力水平的階梯上升,也體現(xiàn)了綜合性學習的語文屬性,即在學習活動的推進過程中始終貫穿著讀寫聽說、始終在學語文用語文。
三、要精準陳述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它在教學及其設計中具有導教、導學、導評的功能。精準陳述學習目標,可幫助教與學雙方找到學習的方向和著力點,使教學評一致起來。怎樣使目標陳述變得精準呢?首先要從學生的角度去陳述,陳述學生學習之后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應該達到的程度。其次要盡量選用外顯的行為動詞,諸如“辨認”“口述”“解釋”“概括”“區(qū)分”“檢查”“評價”“制作”“設計”等。對于需要通過長期教學才能達到的目標,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可用表現(xiàn)性詞語進行描述,通過對學生在參加活動之后感受的描述來評判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的變化。第三要考慮學生學習之后達到的能級水平,要分層表示。如“辨認”“口述”就屬于“記憶”層面;“解釋”“概括”就屬于“理解”層面;“實施”就屬于“運用”層面;“區(qū)分”就屬于“分析”層面;“檢查”“評價”就屬于“評價”層面;“制作”“設計”就屬于“創(chuàng)造”層面。[2]
如“孝親敬老,從我做起”專題,其學習目標可表述為:
1.搜集查閱有關的“孝”的故事、名言警句(知識),交流討論現(xiàn)代社會“孝”的內(nèi)涵(理解、分析);
2.調查訪問父母、鄰居,評價“孝”的傳承,撰寫交流調查報告(運用、評價、創(chuàng)造);
3.討論確定“孝親敬老月”活動主題,制訂并完善活動方案,合作制作宣傳手冊和宣傳海報,到校園或社區(qū)進行展示(運用、創(chuàng)造);
4.撰寫分享活動后的感受和思考(理解、創(chuàng)造)。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學習目標確定與陳述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創(chuàng)新工作,沒有現(xiàn)成的路可走,唯有共同探索,才能讓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意義充分發(fā)揮出來,真正改變語文學習的生態(tài),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
參考文獻
[1]周佳慧.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設計思考——以統(tǒng)編本《孝親敬老,從我做起》專題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2):90-92.
[2]皮連生.學與教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96.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南通市海門區(qū)中小學教師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