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來成 孔濤 馬正國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濟源市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較好、質量較高。“十四五”期間,濟源市應結合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突出重點,著力建設農業主導特色產業,有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一、做穩糧食產業
堅持“四抓”,確保糧食面積和產能。抓良田,在平原地區大力開展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在丘陵山區積極開展水源地及口糧田工程建設,持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抓良種,引進推廣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品質優良的糧食作物新品種,全市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抓良機,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盡快破解丘陵山區機械化瓶頸,進一步提高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抓良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糧食高產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集成技術,主推技術到位率不低于95%。
二、做大畜牧業
堅持“質量興牧、綠色興牧、品牌興牧、融合推動”的發展思路,優化畜禽養殖產業布局,引導畜禽養殖向環境承載能力大的山區、丘陵轉移。穩步恢復生豬生產。以濟源雙匯為龍頭帶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在恢復生豬產能的基礎上逐步打造百億級生豬產業化集群。壯大奶牛產業。以濟源伊利乳業為龍頭帶動奶源基地建設,著力建設存欄奶牛6000頭規模的禾牧然觀光牧場、存欄規模10 000頭的偉恒牛業奶牛生態農場,逐步打造百億級奶業產業化集群。提升肉兔產業。以濟源陽光兔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打造全國肉兔種質基因庫和全國標準化養殖基地,提升肉兔產業化集群。
三、做深農產品加工業
按照“三鏈同構”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統籌布局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與初加工、精深加工業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加快完善優質小麥、油料作物、優質果蔬、肉蛋奶及優質特色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支持濟源伊利乳業聯結賽科星、惠龍等奶牛養殖基地,發展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奶產品;支持濟源雙匯、陽光食品、三佳食品等肉類加工企業發展精深加工肉制品;支持濟世藥業等企業加大中藥材深加工力度;支持中沃、豐之源等企業以核桃、山楂、大豆等為原料,發展健康飲品;支持雪苗面粉等企業發展主食加工業。
四、做精特色農業
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模化發展、區域化種植、產業化經營,走產業聚集道路,發展優質蔬菜、薄皮核桃、富硒農產品等特色產業。西部山區以王屋鎮為中心,大力推廣“蔬菜制種+高山蔬菜”生產模式,種植越夏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建設萬畝高山蔬菜高效發展示范基地,保障夏秋淡季蔬菜供應。以城郊現有設施農業核心區為基礎,建設濟源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主要以生產早春、秋延遲及越冬茬次的黃瓜、番茄、辣椒、芹菜及草莓等蔬果為主,保障春季、秋冬季蔬菜供應。以“一村一品”特色村為載體,發展以薄皮核桃為主的林果、花卉、富硒大米等特色產業。
五、做靚休閑農業
休閑農業是現代農業的新型產業形態、現代旅游的新型消費業態,為農林牧漁等多領域帶來新的增長點。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示范帶及通往景區的主要道路兩側,挖掘農業文明,突出文化特色,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切實打造一批集農業生產、農耕體驗、文化娛樂、教育展示、水族觀賞、休閑垂釣、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休閑農業點(村、園),打造生產標準化、經營集約化、服務規范化、功能多樣化的休閑農業產業帶和產業群。大力挖掘溝域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硯瓦河、仙女河文化旅游帶,媧皇谷民宿經濟帶,大峪東溝休閑觀光帶等特色鮮明的溝域經濟帶。持續辦好王屋山國際菜花節、梨花節、富硒水稻節等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切實增強鄉村旅游氣氛,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建好王屋菜花觀光產業園、兔業小鎮、思禮桃花源休閑觀光園區等旅游農業、創意農業,推動農旅結合,延伸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