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含
青年官兵是部隊建設事業的主力軍與中堅力量,是軍人集體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新時代對青年官兵心理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應結合實際,培育青年官兵利于新時代部隊建設發展的“心”素質。
(一)智能化戰爭新形態催化心理焦慮。伴隨腦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集成創新發展,人類科技步入智能化時代,并在軍事領域得到了廣泛而高效的應用。現實不斷提醒人們,以無人化為核心表現形式的智能化戰爭形態已成功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角。智能化時代,一場戰爭可能就是一次戰役或一次戰斗,戰爭、戰役、戰斗的界限趨向模糊,作戰持續時間和作戰轉換時間空前縮短,加之高精確度、大毀傷性新型武器裝備的發展應用,緊張快速的戰場節奏必定給官兵造成巨大身心壓力。戰爭形態的改變、戰爭新元素的加入擴大了武器殺傷力和戰場不確定性,給人員心理造成強烈刺激,對軍人的意志力、戰斗力、決策力產生摧毀性影響,加重了官兵的緊張、焦慮和恐懼情緒,使其心理穩定性遭到破壞。
(二)聯合制勝新樣式挑戰心理耐力。回顧世界軍事史,軍兵種由單一走向多樣、由獨立走向合成是必然發展趨勢,軍事領域發展變革持續至今,聯合作戰已成為未來戰爭制勝的關鍵手段。聯合作戰戰場狀況瞬息萬變、任務轉換頻繁,官兵在任務受領和執行實施全程都需要時刻保持高集中、高投入的工作狀態,復雜的任務種類、高負荷的任務內容以及無止境的協調轉換對官兵心理耐力形成了極大挑戰。心理耐力的消耗往往會附帶引發生理性疲勞,導致消極的心理后果,如個體自信心下降、應激情緒高度持續、集體恐慌、決策猶豫等。這些消極心理容易導致部隊士氣低落,凝聚力渙散,戰斗力下降,嚴重時甚至造成人員心理失常,招致任務失利。
(三)認知發展新需要引發成就壓力。如果說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化發展是造成新時代青年官兵心理壓力的外因,那么官兵的個人認知發展需要則是其心理壓力形成的內在動因。青年一代官兵出生成長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物質資料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注重個人的情感體驗,更勇于追求實現個人價值,找尋自我獲得感。家庭的期許、社會的期盼和自我需求的發展,不斷強化青年官兵作為軍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激發其建功立業的內在動機。對成績的渴望、被他人認可的期盼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能夠提升青年官兵的個體努力水平、促進個人進步,但若是不能很好地調和價值追求與客觀現實之間的關系,就可能引發官兵個體認知失調,導致出現急躁心理或者畏難情緒,使官兵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受到打擊,引發成就壓力。
(一)增強心理彈性。心理彈性是指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過程,即對困難經歷的反彈能力。良好的心理彈性就像心理上的“免疫系統”,可以幫助官兵有效對抗各種精神刺激和危險因素侵襲。要想在充滿高壓的作戰環境下保持高效的戰斗力、敏銳的觀察力和快捷的行動力,軍人就必須具有堅定的戰斗信念、高度的抗壓水平和頑強的意志力。心理彈性對個體保持心理穩態、提升心理防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強青年官兵心理彈性,有助于其在壓力環境下調節心理狀態,提升心理適應能力。
(二)提高團隊意識。現代戰爭聯則強、合則勝。謀求整體合力是軍隊建設的永恒課題,攥指成拳方能一擊破敵。聯合作戰重在協調配合,未來一體化聯合戰場上,作戰行動強調聯合性、協調性、整體性的融合統一,這就對團隊凝聚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團隊意識與團隊精神的塑造培養是凝聚力形成的關鍵,凝聚力是作用于群體成員使其留在群體內部的各種因素的合力,個體擁有很強的團隊意識是集體形成強大內部凝聚力的前提。一方面,個體通過將個人目標與集體目標相融合、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統一,可以充分調動發揮集體的內部潛能,保證集體高效率運轉;另一方面,高凝聚力的集體又具有激勵和控制的功能,能夠幫助其成員更好地約束、規范和協調自身行為。
(三)強化自我認知。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新時代給予青年官兵更廣闊的天地去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個人抱負,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成就壓力。對官兵個人而言,面對壓力,信念、價值觀和自我效能感是最重要的個體應對資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會影響到個體對壓力事件的評估。恰當地認識自我,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擁有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青年官兵展現個性才能,發揮價值作用,實現個人追求。
(一)完善科學教育管理體系。部隊不僅是錘煉意志、提升本領的訓練場,也是塑造人格、助人進步的大課堂。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對于培育青年官兵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具有重要意義。一是經常進行精神衛生知識宣教。部隊應教育青年官兵正確看待心理問題,正視心理因素對個體的影響作用,通過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娛樂環境,應用疏導、放松、宣泄等方法,改善其對挫折、困境等壓力源的認知,增進個體對訓練壓力、挫折困難等的理性認識。在訓練中,可適度加入對抗性課目訓練,培養官兵直面艱難的心理品質,學習應對威脅的方法技巧,習得冷靜沉著的態度,樹立勇于拼搏的斗志。二是加強對人員的教育指導。在教育訓練過程中積極講授心理防護知識和心理應激反應相關防御技能,著力培養青年官兵面對壓力的自我調適能力,提升心理承受力,促其在刺激條件下能夠有效穩定情緒,緩解緊張焦慮心理,維持心理穩定狀態,避免產生心理失衡。三是重視青年官兵的壓力健康管理工作。對青年官兵心理狀態及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定期、及時、有針對性地關注和干預,幫助引導青年官兵學習積極的壓力應對方式,優化自我認知,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心理彈性,改善壓力知覺狀況,維護青年官兵身心健康。
(二)營造團結穩定心理氛圍。高凝聚力的團體不僅擁有強大的創造力和優越的行動力,也能為身處其中的個人提供更加廣泛的自我實現機會。一是強化關注指導。部隊領導者應積極關注青年官兵心理狀態,時常給予關懷指導,積極為青年官兵創造展現個性、發揮創造力的平臺,促進官兵間溝通交流,增進青年官兵的事業參與感,為其心理資本的積累與發展提供精神支持,使其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二是優化軍事訓練。要善于立足實際,在軍事訓練中加入能夠有效培養、提升團隊凝聚力的課目和內容,采取一定激勵機制,激發青年官兵參與熱情,適時結合心理行為訓練,進一步鞏固和增強集體凝聚力,增強青年官兵對集體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責任感。三是配合開展教育。積極采取多種形式,依托線下教育機會和線上學習平臺廣泛開展戰斗精神教育、團隊精神培育等教育引導活動,鼓勵青年官兵學習優秀榜樣、傳承先輩精神、強化集體意識,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友愛、和諧穩定的軍營氛圍。
(三)構建積極正性社會支持。依據社會支持理論的觀點,一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持網絡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面對各種壓力,迎接各種挑戰。支持系統是官兵情感所系、心理所依,是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正性的社會支持能夠有效促進其個體心理的健康發展。一是施放集體關懷。社會支持在處理壓力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有效應對外界壓力和處理消極情緒的重要心理資源。集體是個體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之一,是青年官兵心理成長的堅強后盾。通過獲取來自集體的積極社會支持,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緩沖系統,能夠幫助青年官兵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內心榮譽感,減輕心理壓力強度和持續時間,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二是重視家庭關系。家庭關系是支持官兵精神和心理的重要社會因素,良好的家庭關系是激勵官兵奮斗的動力之源。要教育引導青年官兵正確認識和處理獨立與依賴的關系,重視家庭情感聯絡,從家庭支持中獲得前進動力。三是密切戰友感情。部隊生活是最典型的集體生活,朝夕相處的戰友是離每個官兵個體最近、最即時的社會支持來源。要著力營造蓬勃向上、互幫互助的內部氛圍,培養青年官兵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的革命情誼,鞏固團結友愛、和諧純潔的內部關系,促進個體構建心理支持資源,增強集體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