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杰 許青宗 張 雪 賈博涵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綜合病房,遼寧大連 116033
在臨床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是其中較為常見且多發的一種疾病[1]。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發病機制主要是冠動脈粥樣硬化,有研究顯示,在臨床上,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而血脂和炎癥因素是血液化驗可以評估的實驗室危險因素[2]。目前,如果患者心梗在時間窗內,臨床治療心肌梗死患者的方法主要是介入治療,其次是溶栓,若超過時間窗,或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則應用有創治療,通過調節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其炎癥反應,進而控制病情進展[3]。他汀類藥物能夠降低心肌梗死患者血循環中的膽固醇,進而發揮調節血脂的效果,但在臨床檢查中,仍有部分患者經過治療后膽固醇指標不合格,還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本研究選取在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旨在探尋有效且安全的治療心肌梗死的藥物方案,對于心肌梗死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94 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47 例)與對照組(47例)。研究組中,男28 例,女19 例,年齡46~62 歲,平均(54.8±4.1)歲;病程6~49 個月,平均(24.5±2.1)個月。對照組中,男29 例,女18 例,年齡45~61 歲,平均(53.2±4.6)歲;病程7~48 個月,平均(24.8±2.3)個月。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經過各項檢查,確診為心肌梗死[5];②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藥物過敏及不耐受的患者; ②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不全的患者;③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④晚期惡性腫瘤患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高熱、應用免疫抑制藥物的患者;⑥存在嚴重創傷史的患者; ⑦合并甲狀腺功能異常的患者;⑧合并腦卒中的患者;⑨患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兩組心肌梗死患者全部進行常規治療。醫護人員需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應用β 受體阻斷劑、硝酸酯類藥物、腸溶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氯吡格雷等藥物治療,并告知患者要臥床休息。
對照組應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25;生產批號:20130424)進行治療,口服,劑量:1 次/d,10 mg/次,睡前服用。患者需持續治療6 個月。
研究組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首先給予患者依折麥布片(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3;生產批號:20160118)進行治療,口服,劑量:1 次/d,10 mg/次,晨起服用;再加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25;生產批號:20130424)進行治療,口服,劑量:1 次/d,10 mg/次,睡前服用。患者需持續治療6 個月。
1.3.1 比較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 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檢測方法:患者在空腹情況下,取4 mL 靜脈血,醫護人員通過靜脈血分離血清,通過應用從太陽生物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購買的試劑盒,采用免疫比濁的方法測定TNF-α、hs-CRP、IL-6 水平[4]。
1.3.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治療效果評價標準[5]:顯效,經過心電圖檢查,顯示ST 段正常,癥狀消失,體征恢復,同時,心肌梗死面積減少>70%;有效,經過心電圖檢查,顯示ST 段回落幅度超過50%,癥狀明顯改善,體征明顯好轉,同時,心肌梗死面積減少30%~70%;無效,經過心電圖檢查,顯示ST 段回落幅度沒有明顯變化,癥狀沒有改善,體征沒有好轉,同時,心肌梗死面積減少<30%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3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 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檢測方法:患者在空腹情況下,取4 mL靜脈血,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克曼公司;型號:AV5800)進行測定。參考值如下:TC<200 mg/dL 或3.0~5.2 mmol/L;TG<150 mg/dL 或1.7 mmol/L;LDL-C<120 mg/dL 或3.12 mmol/L[6]。
1.3.4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包括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肌痛、腹脹等[7]。
1.3.5 比較兩組患者心肌酶水平 包括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磷酸肌酸同工酶(creatinine kinase isoenzyme,CK-MB),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8]。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TNF-α、hs-CRP、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組別例數hs-CRP(mg/L)TNF-α(mol/mL)IL-6(pg/mL)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47 47 3.1±0.5 2.2±0.1 11.073 0.032 25.6±2.4 17.9±2.1 11.462 0.041 26.4±4.5 19.6±3.2 11.465 0.028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的TC、TG 、LDL-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TC、TG 、LDL-C 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較(mmol/L,±s)
組別TC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TG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LDL-C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47)研究組(n=47)t 值P 值6.5±1.1 6.7±0.9 0.952>0.05 5.2±0.6 3.8±0.7 12.042<0.05 12.258 11.346<0.05<0.05 1.8±0.3 1.5±0.2 1.547>0.05 1.1±0.4 0.8±0.3 12.159<0.05 11.485 12.852<0.05<0.05 4.2±0.6 3.9±0.2 1.267>0.05 3.1±0.3 1.8±0.1 12.043<0.05 12.634 11.852<0.05<0.05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n(%)]
兩組治療前LDH、CK、CK-M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LDH、CK、CK-MB 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水平的比較(U/L,±s)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水平的比較(U/L,±s)
組別LDH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CK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CK-MB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47)研究組(n=47)t 值P 值314.3±38.6 315.1±41.3 0.923>0.05 252.4±27.1 206.2±22.4 12.175<0.05 12.254 11.371<0.05<0.05 1408.3±385.6 1398.9±313.9 1.267>0.05 387.8±57.9 165.5±18.7 12.256<0.05 11.475 12.837<0.05<0.05 290.4±32.2 291.3±32.4 1.231>0.05 161.3±18.1 120.3±15.7 12.098<0.05 12.696 11.841<0.05<0.05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工業化的加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隨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也隨之加劇,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逐年增長。在臨床上,心肌梗死屬于一種心肌缺血性壞死的疾病,該疾病的發病機制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病變,而其病理變化的基礎主要是血液黏稠、血脂升高、炎癥因子水平增加、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等,多發人群主要是中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患者會經常性的出現胸骨后疼痛的現象,而且疼痛感較強,經過治療,依舊不可以完全緩解。大量醫學研究顯示,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和病死率,嚴重時甚至會發生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9]。有醫學報道指出,致使患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病變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血脂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因為血管內皮缺氧缺血性受損所導致的炎癥反應[10]。因此,治療心肌梗死的關鍵就是抑制炎癥因子水平、控制血脂水平[11]。近幾年來,在臨床上,治療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由于手術治療會帶給患者較為強烈的疼痛感,因此,大部分患者會選擇藥物治療,改善存活心肌的功能,進而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療療效。
瑞舒伐他汀是臨床上一種新型的他汀類藥物,該藥物可以抑制甲羥戊酸合成,進而減少內源性膽固醇合成,增加LDL 受體,并促進其分解,進而阻止泡沫細胞形成,抑制炎癥反應,穩定動脈硬化斑塊,同時,瑞舒伐他汀還被稱作超級他汀,該藥物分子中存在著一個極性的甲基磺酰胺基團,有著更低親脂性和更高親水性,從而強效發揮降脂功效[12]。不過,患者單純應用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效果十分不理想,由于增加了藥物應用劑量,導致部分患者存在不耐受的情況,進而增加了發生不良反應的現象[13]。而依折麥布是唯一一種被批準可以用在臨床上的具有選擇性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該藥物的降脂作用與其他藥物不一樣,其藥物機制主要是附著在小腸絨毛刷狀緣,通過對膽固醇的吸收進行抑制,在小腸中,減少膽固醇轉運肝臟,進而使得肝臟膽固醇含量下降,清除血液中膽固醇[14]。因此,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中,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充分發揮藥效,相互補充,以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從而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癥反應,避免發生不良反應[15]。
在臨床上,心肌梗死患者體內的血清hs-CRP、TNF-α 及IL-6 水平均有所上升,而且心肌酶是評估心梗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心肌酶及心電圖、超聲、臨床癥狀緩解程度,是否存在合并癥是評估心梗嚴重程度主要指標),同時,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也是參與冠動脈硬化進展的重要因子,這三種指標不僅共同參與炎癥反應的全部過程,同時也對炎癥反應的加重程度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其中,IL-6 通過釋放黏附因子,影響機體免疫功能,減弱內皮細胞活性,增加斑塊的不穩定性,促進炎癥形成和發展;hs-CRP 是炎癥因子的一種,是反映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血清檢測指標。而人體心肌中含有多種酶類,包括LDH、CK 及CK-MB 等,當心肌損傷時,各類心肌酶譜會出現異常變化,導致上述指標水平上升。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的TNF-α、hs-CRP、IL-6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的LDH、CK、CK-M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LDH、CK、CK-MB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進行治療,可以有效抑制炎癥因子,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同時,可以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情況,進而穩定斑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的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進行治療,不僅可以明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療效,同時,還可以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聯合用藥,充分發揮最大藥效,從而促進患者盡早恢復。本研究顯示,兩組治療前的TC、TG、LDL-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TC、TG、LDL-C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進行治療,可以明顯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依折麥布是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一種,能夠有選擇性的阻止小腸膽固醇轉運蛋白,在腸道內,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從而降低肝臟膽固醇、血漿膽固醇水平的儲存量,聯合用藥,協同發揮控制血脂的效果,同時,預防心肌梗死患者冠脈出現病變的現象。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進行治療,可以明顯降低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同時,安全性高,患者容易接受認可。聯合用藥,通過抑制冠動脈硬化斑塊破裂,阻止血栓的形成,進而預防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瑞舒伐他汀聯合依折麥布進行治療,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癥反應,降低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安全性高,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