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珍
江西省上饒市立醫院消化內科,江西上饒 334000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腸胃黏膜慢性皮膚病變,目前其在我國發病率還比較高,嚴重影響到了患者們的日常生活,在臨床上的治療以迅速清除幽門螺桿菌為主要治療目的[1-3]。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潰瘍是消化科常見的一種慢性消化性疾病,藥物治療方法是該科臨床醫生針對該病主要病因采取的一種治療方法。但由于藥物種類繁多,若所用藥物選擇不當,會使得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從而可能導致患者病情急劇加重[4-6]。在慢性消化性潰瘍的疾病治療中,四聯藥物療法應用較為廣泛,但是由于該病治療存在早期復發率高等不良特點,反復聯合用藥后還存在藥物耐藥性明顯增加等問題,因此目前臨床診治過程中應加強研究找尋更加高效的綜合治療方式。本研究選擇56 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潰瘍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四聯療法與康復新液的聯合治療方案,分析評價其臨床應用效果、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潰瘍復發率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上饒市立醫院收治的56 例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8 例。觀察組中,男12 例,女16 例;年齡31.5~74.6歲,平均(52.5±3.2)歲。對照組中,男15 例,女13 例;年齡34.2~76.5 歲,平均(54.6±3.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 ①患者經過多次胃鏡醫學檢查及進入胃腸對黏膜周圍組織進行病理活檢后均確診診斷為慢性肌肉萎縮性乙型胃炎、腸腺增生上皮下消化物增生或不典型腸腺增生; ②患者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患有胃部惡性腫瘤、消化道腫大出血、胃腸道外科手術史患者;②有針對藥物使用過敏史患者; ③研究15 d 前服用活性質子泵激酶抑制激動劑和其他抗生素等藥物的肺炎患者。
對照組給予7 d 的常規四聯治療:艾司奧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79,生產批號:20180311)20 mg;呋喃唑酮(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698,生產批號:20180326)100 mg;阿莫西林(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698,生產批號:20180372)1 g;膠體果膠鉍(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79,生產批號:20180396)2 粒,4 次/d。7 d 后,停用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然后給予艾斯奧美拉唑、膠體果膠鉍,繼續治療3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康復新液(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3020995,生產批號:20180361)10 mL,飯前口服,3 次/d,治療28 d。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①治療效果。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復查胃鏡顯示胃黏膜急性潰瘍炎癥基本消失或者局部胃黏膜灰白潰瘍區明顯減少,胃黏膜潰瘍面基本愈合;有效:患者各項指標均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患者各項指標均加重,復查胃鏡顯示胃黏膜急性潰瘍無明顯改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包括幽門螺桿菌清除率與復發率:采用13C 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無幽門螺桿菌則為清除;再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則為復發。清除率=清除例數/總例數×100%;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③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包括胃黏膜食管萎縮、腸化、不典型增生。
應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n(%)]
幽門螺桿菌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幽門螺桿菌是許多胃病發生發展的一個重要病因,其與多種消化系統疾病均有密切的關系,諸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等。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潰瘍復發和胃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臨床上極少可見幽門螺桿菌的自發性清除,因此需及時殺滅細菌,避免引發更為嚴重的疾病。臨床上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初期多數無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最終會發展為消化系統疾病,諸如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如果幽門螺桿菌不當的根除,復發率很高,臨床治療以抑制胃酸分泌,清除幽門螺桿菌為主,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治愈辦法,其中四聯療法、康復新液聯合治療的應用價值較高,但具體的機制仍存在爭議,值得深入研究。
醫學研究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的首要原因,有效地根除幽門螺桿菌是慢性消化性潰瘍治愈的主要方法。現國內外共識普遍推薦四聯療法(兩種抗生素+弱堿性制劑+鉍劑)抗幽門螺桿菌治療。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幽門螺桿菌耐藥率也大大提升,四聯療法根治幽門螺桿菌成功率也有所下降,現很多研究采用中成藥及一些輔助性用藥聯合四聯療法根治幽門螺桿菌取得了不錯的療效,提高了幽門螺桿菌的根治率,并使得患者潰瘍及腹痛、腹脹癥狀得到良好緩解,使廣大病患容易接受,受益匪淺[10]。近幾年隨著醫療事業不斷發展,有研究[11]指出,四聯療法結合康復新液治療胃潰瘍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根治幽門螺桿菌,臨床總有效率可達到92.30%。艾斯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對酶活性和胃酸分泌均有較佳抑制作用,具有快速起效、持久作用強、耐藥性差和刺激度小等特點[12];青霉素是一種廣譜抑菌劑,具有很強的殺菌功效[13];呋喃唑酮有較強的滅氧菌作用,對細胞合成及繁殖有較大的抑制作用[14]。上述藥物聯合使用,可有效地促進胃黏膜屏障的恢復,提高免疫功能。而康復新液由美洲大宗提取的有效藥用成分精煉而成,含有多種醇類表皮牛長因子、黏糖氨酸和多種氨基酸活性成分,不僅能明顯地減少胃液的分泌、總酸的排出和胃蛋白的排出,且還能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促進血管新生,加快受損組織脫離,對各種潰瘍和創傷具有快速修復作用,能夠提高免疫功能,對胃潰瘍患者具有一定保護作用[15]。
本研究以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為基礎,加用康復新液進行聯合治療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四聯療法與康復新液的聯合治療,具有抗炎通利血脈之功效,臨床療效顯著。康復新液促進了肉芽的增長,快速地修復損傷組織,具有促進細胞生長的功效,迅速修復各種潰瘍。此外,康復新液還能夠減少胃蛋白酶排出,抑制消化的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濃度,從而有效地預防了潰瘍復發[16]。加之與四聯療法聯合治療,臨床效果更加明顯,可以成為消化性潰瘍優選藥。
綜上所述,四聯療法聯合康復新液治療不僅可有效地改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潰瘍的癥狀、提高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同時能夠有效抑制潰瘍病情的復發,降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