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鐵煤總醫院呼吸二科,遼寧鐵嶺 112700
肺部感染往往是其他原發病治療期間的合并癥,發病因素比較復雜,可增加患者治療難度,同時延長住院時間,對于重癥肺部感染,還有可能增加患者死亡風險,需要臨床予以充分關注,因此做好肺部感染治療,具有現實意義。為降低重癥肺部感染的影響,避免呼吸衰竭,減少多器官衰竭,既往臨床常大量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但是,研究認為,大量使用抗菌藥物,容易出現抗生素濫用現象,并且顯著增加耐藥菌數量,反而造成肺部感染無法控制[1]。目前,臨床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肺泡灌洗(fiberoptic broncho scope suction combined with alveolar lavage,FBBL)療法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進行治療,發揮顯著效果。本研究選取78 例重癥肺部感染病例進行分析說明,對聯合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以期為臨床提供更多可行的治療方案。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鐵煤總醫院收治的78 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組,觀察組納入39 例患者,男20 例,女19 例;年齡34~78 歲,平均(62.49±4.24)歲;病程3~12 d,平均(7.52±0.59)d。對照組納入39 例患者,男22 例,女17 例;年齡35~78 歲,平均(61.98±4.38)歲;病程3~12 d,平均(7.38±0.66)d。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2-3]:①所選患者符合診斷及治療標準;②有法定監護人陪伴就診;③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類疾病;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③未成年人;④不滿足治療標準或存在治療禁忌;⑤合并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癥狀后,均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對其病原菌情況進行確定,正確選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做好吸痰、機械通氣、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現象。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FBBL 療法。患者取仰臥位,經鼻或口將纖維支氣管鏡(上海掌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XZ-3 型)置入到支氣管中,如果患者已經建立人工氣道,則經氣道將纖維支氣管鏡置入其中,然后觀察患者各段情況,及時將分泌物吸出。隨后予以肺泡灌洗治療,取20 mL 生理鹽水,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標準,反復操作,合理控制負壓,一般需要<200 mmHg(1 mmHg=0.133 kPa),每天1 次,連續治療7 d。
兩組患者以機械通氣治療時間為準,通氣治療結束后對臨床療效進行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改善程度,包括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pulse blood,PaCO2)、血氧飽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酸堿度(pondus hydrogenii,pH);比較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同時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包括室性心律失常、發紺加重。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PaCO2、SpO2、p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PaCO2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pO2、pH 水平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SpO2、pH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PaCO2(mmHg)治療前治療后SpO2(%)治療前治療后pH(%)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n=39)對照組(n=39)t 值P 值65.63±5.36 65.41±5.28 0.626 0.248 42.98±3.25a 51.89±3.66a 10.527 0.000 78.23±6.71 78.39±6.65 0.527 0.333 93.98±8.56a 84.23±7.23a 12.457 0.000 3.47±0.11 3.51±0.08 0.639 0.114 7.45±0.54a 5.23±0.22a 15.937 0.000
觀察組的癥狀改善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的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的比較(d,±s)
組別癥狀改善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觀察組(n=39)對照組(n=39)t 值P 值5.56.±0.12 8.98±0.47 15.563 0.000 8.24±0.89 15.12±1.81 9.637 0.000 7.12±0.74 13.36±1.12 6.961 0.000 14.41±1.37 22.93±2.89 10.234 0.000
治療期間,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重癥肺部感染的發病因素復雜,普遍認為與支氣管擴張、慢阻肺加重、急性肺膿腫患者長期治療引起局部支氣管充血及水腫有直接關系,重癥肺部感染可導致氣道分泌物阻塞肺部,進而引發炎癥[4]。有學者指出,不恰當的臨床操作,也會引發肺部感染,如果未能及時發現肺部感染,或者治療不及時,就會引發重癥肺部感染,對患者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5-6]。一般來說,重癥肺部感染發生后,肺部血運會明顯不暢,可導致肺組織缺氧、缺血加重。雖然抗菌藥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是由于患者血運明顯不暢,加之全身性抗菌治療,藥物有效濃度可能被血液循環破壞,無法達到肺部,并且長期使用抗菌藥物,還會明顯增加耐藥性[7-8]。因此有學者提出,保持呼吸道暢通,并且提高局部藥物濃度,是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治療的關鍵所在[9]。
FBBL 療法被證實在治療重癥肺部感染中可發揮顯著效果。利用纖維支氣管鏡進行吸痰處理,可及時將支氣管中痰液吸出,促進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排痰,及時將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在此基礎上,有研究認為,采用支氣管鏡進行觀察,其直視功能可直接觀察支氣管狀況,幫助醫師分析患者局部肺段內部狀況,為治療提供更多切實依據[10-11]。同時,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還能將支氣管深部痰液及時清除掉,避免經鼻或經口吸痰治療不徹底的弊端。肺泡灌洗療法可將藥物直接送達肺部,使藥物能夠直達病灶,肺部抗菌藥物濃度明顯提升。與全身性抗菌治療比較,肺泡灌洗療法更加高效,并且能夠顯著增加患者對咳嗽的反射性,有利于及時緩解臨床癥狀[12]。
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與肺泡灌洗療法相結合,既可避免吸痰不徹底所引發的惡性循環,也能進一步強化抗菌治療效果,提高肺部血藥濃度,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明顯幫助。有學者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將FBBL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方法,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間、ICU 住院時間明顯縮短,這是因為聯合治療方案能夠實現迅速排痰,并且改善多種不良癥狀,對穩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具有明顯助益,因而可降低各種操作的治療時間[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為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提供FBBL 療法,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明顯改善(P<0.05),與文獻[15-16]報道內容基本相一致,這是因為聯合治療方法能夠及時消除炎癥反應,從而改善患者動脈血氣功能,并且強化患者肺部功能。同時,聯合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措施,也能明顯縮短癥狀改善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ICU 住院時間,對改善和穩定病情,降低臨床治療和處理難度可發揮顯著作用,并且降低患者醫療費用支出。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期間,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FBBL 療法并沒有明顯增加患者并發癥風險,顯示聯合治療方法安全性比較高。
綜上所述,FBBL 療法治療效果明顯,安全有效,建議臨床在重癥肺炎患者中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