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
遼寧省盤錦市人民醫院麻醉科,遼寧盤錦 124000
胃鏡檢查與治療在臨床早已廣泛應用,但其屬于侵入性操作,容易使患者產生恐懼情緒和惡心嘔吐的應激反應,不利于完成胃鏡治療[1],同時胃鏡檢查會刺激活腎素醛固酮緊張素系統,致使患者血壓持續上升[2],因而無痛胃鏡檢查能極大降低患者的不適感[3]。研究表明,0.1 μg/kg 舒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在無痛胃鏡檢查中,降低了丙泊酚引起的注射痛、惡心、嗆咳等不良反應,但舒芬太尼易引起呼吸抑制[4-5]。阿芬太尼為短效鎮痛藥,起效快,靜脈注射1.5~2 min 達峰[6]。本研究在胃鏡治療中應用阿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同步靜脈持續泵注,觀察可否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選取2020年5—11月盤錦市人民醫院內鏡中心無痛胃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胃息肉的12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各60 例。其中女53 例,男67 例;年齡30~65 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Ⅰ~Ⅱ級;體重指數(boby mass index,BMI)18.5~27 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不良嗜好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s)
組別例數年齡(歲)性別(例,男/女)BMI(kg/m2)對照組試驗組t/χ2 值P 值60 60 43.28±6.93 42.72±7.26 0.434 0.665 33/27 34/26 0.034 0.854 23.02±2.85 22.83±2.83 0.350 0.727
所有患者禁食8 h、禁水2 h,進入內鏡檢查室后開放靜脈通路(20 G 靜脈留置針),鼻導管吸氧(6 L/min)5 min。對照組患者采用單次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1A07211;規格:1 mL∶50 μg)0.1 μg/kg+丙泊酚(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6PE7889;規格:20 mL∶200 mg)2 mg/kg,維持泵注丙泊酚6 mg/(kg·h)。試驗組患者采用單次靜脈注射阿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3S04021;規格:2 mL∶1 mg)6 μg/kg+丙泊酚2 mg/kg,維持泵注丙泊酚3 mg/(kg·h)+阿芬太尼7 μg/(kg·h)。兩組患者均在睫毛反射消失后胃鏡進入口腔,治療中出現體動或嗆咳時單次注射丙泊酚3 mL;出現心率(heart rate,HR)下降(HR<55 次/min)時靜注阿托品(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10181;規格:1 mL∶0.5 mg)0.3 mg;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下降(MAP<65 mmHg,1 mmHg=0.133 kPa)時靜注麻黃堿(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91202-1;規格:1 mL∶30 mg)6 mg;麻醉過程中持續鼻導管吸氧3 L/min,出現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下降低于95%時,立即托下頜提高氧流量。兩組患者均在胃鏡治療結束停止藥物泵注,患者肌力恢復5 級后可下床。所有患者均在檢查前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河南潤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2072;規格:1 mL∶5 mg)5 mg,預防惡心嘔吐[7]。
比較兩組患者入室時(T1)、單次靜脈注藥后(T2)、治療時(T3)、蘇醒時(T4)、肌力恢復時(T5)的SpO2、HR、MAP、胃鏡治療時間、蘇醒時間、肌力恢復時間、丙泊酚總劑量、疼痛數字分級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評分、惡心、嘔吐、體動、嗆咳及呼吸抑制發生率。①記錄胃鏡治療時間、蘇醒時間(治療結束至患者睜眼)、肌力恢復時間(從蘇醒至肌力恢復5 級);肌力臨床分級:0 級為完全癱瘓,沒有肌肉收縮;1 級為肌肉有收縮,但無關節活動,不能產生動作;2 級為肢體能在床上平移,但不能抬離床面;3 級為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 級為肢體可以對抗部分阻力,但不完全;5 級為肢體可以對抗充分阻力,肌力正常[9]。②NRS 評分分值0~10 分,0 分為無痛,1~3 分為優秀,4~6 分為良好,7 分及以上為差,10 分為最痛(7 分及以上影響正常生活)d。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及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轉換為正態分布后行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T2、T3時間點的MAP、HR 高于對照組,T2時間點的Sp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2、T3、T4時間點的MAP、HR、SpO2均低于T1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5時的MAP、HR、SpO2與T1時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MAP、HR、SpO2 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MAP、HR、SpO2 的比較(±s)
與本組T1 時比較,aP<0.05
組別MAP(mmHg)HR(次/分)SpO2(%)對照組(n=60)T1 T2 T3 T4 T5試驗組(n=60)T1 T2 T3 T4 T5 88.3±5.8 75.6±4.3a 78.5±4.2a 85.5±4.3a 88.3±5.2 79.6±9.8 67.5±4.1a 70.38±5.4a 76.2±7.8a 79.4±10.1 99.43±0.72 96.18±0.81a 98.12±0.63a 98.33±0.47a 99.55±0.67 tT1 時組間比較值PT1 時組間比較值tT2 時組間比較值PT2 時組間比較值tT3 時組間比較值PT3 時組間比較值tT4 時組間比較值PT4 時組間比較值tT5 時組間比較值PT5 時組間比較值89.3±5.3 83.4±4.0a 82.5±4.8a 84.5±3.3a 88.8±5.3 0.933 0.353 10.072 0.000 4.803 0.000 1.426 0.157 0.513 0.609 79.7±9.6 72.0±5.7a 72.6±5.1a 74.1±6.4a 78.5±8.5 0.047 0.963 6.924 0.000 2.376 0.019 1.580 0.117 0.534 0.594 99.75±0.78 97.12±0.63a 98.10±0.35a 98.37±0.48a 99.63±0.73 1.088 0.279 6.987 0.000 0.176 0.860 0.380 0.705 0.653 0.515
試驗組患者的蘇醒時間及肌力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丙泊酚總劑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的胃鏡治療時間及N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胃鏡時間、蘇醒時間、肌力恢復時間、NRS 評分、丙泊酚總劑量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胃鏡時間、蘇醒時間、肌力恢復時間、NRS 評分、丙泊酚總劑量的比較(±s)
組別例數胃鏡時間(min)蘇醒時間(s)肌力恢復時間(min)NRS 評分(分)丙泊酚總劑量(mg)對照組試驗組t 值P 值60 60 21.98±2.74 21.13±2.96 1.619 0.108 165.28±10.89 68.57±9.69 50.964 0.000 9.68±1.32 6.23±1.10 15.398 0.000 0.85±0.68 0.88±0.63 0.275 0.783 302.25±32.43 228.75±20.02 13.309 0.000
試驗組患者的呼吸抑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及體動、嗆咳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蘇醒后惡心、嘔吐、體動、嗆咳、呼吸抑制發生率的比較[n(%)]
患者在胃鏡檢查與治療過程中常伴有緊張、恐懼的心理,甚至因害怕而拒絕胃鏡檢查,導致延誤診斷和治療[11]。普通胃鏡下手術僅對口腔進行表面麻醉,仍然對咽喉、食管及胃會造成一定的刺激,甚至因惡心嘔吐引起咽喉部疼痛、賁門黏膜撕裂傷以及消化道出血[12]。研究證明,無痛胃鏡下進行高頻電凝電切術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降低治療中肢體扭動,更好地配合手術操作,從而便于醫生更好地觀察和確定病灶,縮短檢查和手術時間[13]。
丙泊酚起效快、作用時間短、鎮靜效果良好,但單獨應用時不能有效地抑制應激反應,隨著其劑量增大還會導致血壓下降[14]。目前舒芬太尼與丙泊酚聯合應用于無痛胃鏡治療較為常見,既減少丙泊酚的用量,又縮短患者蘇醒時間,同時舒芬太尼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但靜脈推注舒芬太尼引起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15-16]。阿芬太尼與舒芬太尼均屬于強效麻醉鎮痛藥物,其中阿芬太尼達到峰值效應時間1.5~2 min,鎮痛持續時間較短,而舒芬太尼達到峰值效應時間3~5 min,鎮痛持續時間較長,同時研究發現阿芬太尼對患者循環和呼吸的影響較輕[17-19]。短效的阿片類藥物持續靜脈泵注可使血藥濃度始終保持在恒定水平,進而對于保持血壓和心率相對平穩更有意義[20]。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靜脈注射7.5 μg/kg阿芬太尼屬于安全范圍內[21],因此試驗組應用阿芬太尼單次靜脈注射6 μg/kg,維持靜脈泵注7 μg/(kg·h),確保患者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胃鏡治療時間均未超過25 min,蘇醒后NRS 評分均<2 分,體動、嗆咳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麻醉方案均可滿足無痛胃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胃息肉。試驗組患者的T2、T3時間點的MAP、HR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阿芬太尼藥理作用弱于舒芬太尼,考慮舒芬太尼達峰值效應時間慢于阿芬太尼,聯合相對較大劑量的丙泊酚持續靜脈泵注保持麻醉深度,導致循環系統抑制較為明顯,而阿芬太尼起效快,同時阿芬太尼聯合小劑量丙泊酚同步泵注,既保證了阿芬太尼平穩的血藥濃度,又減少了丙泊酚的用量,進而對維持循環系統的穩定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兩組患者的SpO2均在T2時出現下降,且試驗組患者T2時間點的SpO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試驗組對呼吸的抑制作用弱于對照組;需要強調說明SpO2下降時,通過托下頜并提高氧流量處理,試驗組SpO2恢復快于對照組,證明阿芬太尼的呼吸抑制弱于舒芬太尼。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患者的呼吸抑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蘇醒時間及肌力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丙泊酚總劑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無痛胃鏡治療中應用阿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同步持續靜脈泵注可減少丙泊酚的用量及縮短麻醉恢復時間,降低呼吸抑制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無痛胃鏡治療中應用阿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同步持續靜脈泵注,能夠達到與舒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麻醉的同等效果,并且減少丙泊酚的用量,縮短麻醉恢復時間,更好地維持循環穩定及降低呼吸抑制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