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湖北省監利市人民醫院放射科,湖北監利 433300
附件包塊是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有學者針對卵巢癌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這類患者大多伴有附件包塊[1]。在附件包塊患者中,少數包塊的性質為惡性,通常在查體中被發現[2]。確定術前分期對改善預后非常重要,但附件包塊的術前診斷、術前分期評價均有難度,導致預后欠佳。目前,CT 在這類疾病診斷中應用廣泛,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有研究認為,單純利用CT 對附件包塊術前分期進行評價,效果不夠理想[3]。糖類蛋白125(glycoprotein 125,CA125)對卵巢癌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關于其對附件包塊術前分期評價的研究較少[4]。人附睪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HE4)既往在卵巢癌評價中應用廣泛,且其對附件包塊性質的評估也有重要價值[5-6]。本研究將CT 與血清CA125、HE4 聯合用于附件包塊術前分期的評估中,旨在為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
選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湖北省監利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2 例女性盆腔附件包塊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34~70 歲,平均(49.19±10.85)歲;體重指數18~24 kg/m2,平均(21.29±1.86)kg/m2;包塊平均直徑(5.11±2.05)cm。本研究方案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主訴有下腹墜脹、月經紊亂、白帶增加、陰道出血等表現;②經常規超聲篩查,提示存在盆腔附件包塊;③無CT 檢查禁忌;④術前行血清CA125、HE4 檢查;⑤接受病理穿刺檢查;⑥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的腫瘤;②既往有婦科病灶切除史;③肝、腎、腦等重要臟器嚴重受損;④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
所有患者均行CT 檢查,采血檢測血清CA125、HE4 水平,并行病理穿刺診斷,分析包塊性質。
1.2.1 CT 檢查 儀器為西門子64 排螺旋CT,管電流200~220 mA,層厚5~10 mm,層間距5~10 mm。在受檢前2 h,患者禁食。在接受掃描前1 h,取500 mL 1%泛影葡胺口服,促使腸道充盈,以恥骨聯合上緣為起點,以髂嵴上緣為止點。首先行平掃,取1.0 mL/mg 對比碘海醇,經壓力注射器注入,速度為3~5 mL/s,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的延遲時間分別為20~30、60~70、90~100 s。經ADW4.3 獨立工作站對圖片予以處理、分析,行薄層重建,層間距1.25 mm,層厚1.25 mm。對病灶大小、形態進行觀察,分析是否存在鈣化、腹水。由2 名經驗豐富的醫師閱片,當兩人意見不一致時,經商討后得出最終結果。
1.2.2 血清指標檢測 在患者入院后,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靜置1 h,轉速3000 r/min,離心20 min,分離血清,存放于低溫冰箱待測。經酶聯免疫雙抗體夾心法測定血清CA125、HE4 水平。主要儀器包括離心機(奧豪斯)、移液器(賽默飛世爾)、洗板機(賽默飛世爾)、全自動酶免分析儀(鑫貝西生物)、全自動酶標儀(諾亞威)、恒溫培育箱(瑪瑞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試劑包括底物溶液A(鼎國昌盛生物)、標準品(鼎國昌盛生物)、終止液(鼎國昌盛生物)、底物溶液B(鼎國昌盛生物)。首先將樣本從低溫冰箱內取出,行復溫處理,試劑在使用之前,從低溫冰箱取出,靜置30 min。利用醫用蒸餾水將洗滌液稀釋20 倍,試劑均處于備用狀態。之后檢測步驟: ①根據說明書建HE4 或CA125 標準曲線;②每孔取稀釋后的樣品100 μL,加入各孔;③將酶標板封蓋,在37℃條件下靜置120 min;④將酶標板中殘留的液體去除,經吸水紙拍干,無需清洗;⑤取HE4 或CA125 抗體工作液,以每孔0.1 mL劑量加入各孔,在37℃條件下靜置60 min;⑥經洗滌液進行3 次洗滌,每次浸泡時間為1 min;⑦取ABC工作液加入各孔,每孔加入劑量為0.1 mL,空白孔無需添加,在37℃環境下靜置30 min;⑧經洗滌液進行5 次洗滌,每次浸泡時間為1 min; ⑨每孔取0.1 mL TBM 終止液,在37℃環境下靜置12 min,各孔均取0.1 mL TBM 終止液、顯色液加入,經全自動酶標儀測定光密度值,波長為492 nm。血清HE4 正常范圍為0~150 pmol/L,超過該范圍則視為陽性。CA125 正常范圍為0.01~35 U/mL,超過35 U/mL 視為陽性。
所有患者均行病理穿刺,分析良性、惡性病變情況,并據此分成良性組和惡性組,比較兩組的血清CA125、HE4 水平。
以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分析CT 聯合血清CA125、HE4 診斷與病理診斷的一致性,并計算相應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 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 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 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此外,以病理分期為金標準,分析CT 聯合血清CA125、HE4 對女性盆腔附件包塊術前分期的評估價值。并比較不同臨床分期患者的血清CA125、HE4 含量。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一致性檢驗采用Kappa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2 例患者中,有41 例(44.57%)惡性,51 例(55.43%)良性。良性組患者血清CA125、HE4 水平低于惡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清CA125、HE4 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CA125、HE4 比較(±s)
組別例數CA125(U/mL)HE4(pmol/L)良性組惡性組t 值P 值51 41 16.91±6.15 451.29±71.68 43.138 0.000 36.89±8.74 218.91±43.87 28.961 0.000
CT 診斷盆腔附件惡性包塊的靈敏度為78.05%,特異度為94.12%,準確度為86.96%,陽性預測值為91.43%,陰性預測值為84.21%,與病理診斷一致性為0.732。
血清CA125 聯合HE4 診斷盆腔附件惡性包塊的靈敏度為65.85%,特異度為92.16%,準確度為80.43%,陽性預測值為65.85%,陰性預測值為92.16%,與病理診斷一致性為0.594。
CT 聯合血清CA125、HE4 診斷盆腔附件惡性包塊的靈敏度為85.37%,特異度為94.12%,準確度為90.22%,陽性預測值為92.11%,陰性預測值為88.89%,與病理診斷一致性為0.801(表2)。

表2 CT 聯合血清CA125、HE4 與病理診斷的一致性
經CT 聯合血清CA125、HE4 對惡性包塊患者術前的臨床分期進行評價,33 例與病理診斷相符,總符合率為80.49%,與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CT 聯合血清CA125、HE4 及病理穿刺對臨床分期的評價[n(%)]
Ⅰ期患者的血清CA125、HE4 低于Ⅱ期、Ⅲ期患者,Ⅱ期患者血清CA125、HE4 低于Ⅲ期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CA125、HE4 的比較(±s)

表4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血清CA125、HE4 的比較(±s)
與Ⅰ期比較,aP<0.05;與Ⅱ期比較,bP<0.05
臨床分期例數CA125(U/mL)HE4(pmol/L)Ⅰ期Ⅱ期Ⅲ期F 值P 值10 13 18 422.39±23.64 448.93±20.06a 483.49±19.84ab 29.206 0.000 34.39±2.75 37.42±2.03a 40.57±3.16ab 16.761 0.000
盆腔附件占位性病變以附件炎癥、功能性囊腫、卵巢腫瘤等常見,其中以卵巢腫瘤居多[7]。術前對其進行診斷,并明確臨床分期,有利于選擇更有效的方案予以干預,改善預后。目前,CT 在盆腔包塊診斷中應用廣泛,它具有分辨率高、定位準確等特點,可及時觀察到局部骨骼、脂肪、軟組織、囊液等改變情況[8]。然而,有研究認為,CT 對輸卵管積膿容易誤診[9]。輸卵管積膿大多表現為臘腸樣擴張,且管壁較厚,管腔內壁可觀察到皺壁,呈不對稱擴張,有少量腹水,大多伴有卵巢膿腫[10-11]。卵巢內部結構分辨難度較大,由于解剖結構欠清晰,易將闌尾膿腫、輸卵管積膿診斷成卵巢惡性病變[12]。因此,臨床還需結合其他方式對盆腔附件包塊進行診斷與鑒別,提高診斷符合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盆腔附件包塊惡性病變患者相比,良性病變者的血清CA125、HE4 水平明顯降低,且將CT 與血清CA125、HE4 聯合用于盆腔附件包塊性質的鑒別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與病理診斷一致性較高。CA125 被證實在輸卵管、子宮內膜等組織內均存在,一旦上述組織出現異常增生,則可導致CA125 在體液內表達增高[13]。然而,有研究認為,部分盆腔良性包塊也可致CA125 上調,如輸卵管炎、盆腔炎癥等,提示單純通過血清CA125 進行診斷,可能效果欠佳[14]。HE4 被認為在卵巢癌的病灶組織內呈高表達,其在正常組織內呈低表達,甚至無表達[15]。有研究指出,HE4 對Ⅰ期盆腔腫瘤的診斷效果由于CA125,且該指標不會受到患者月經情況的影響[16]。本研究針對盆腔附件包塊患者采用CT 與血清CA125、HE4 聯合診斷,效果良好,進一步證實該方案對鑒別盆腔包塊性質有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CT 聯合血清CA125、HE4 對盆腔包塊術前分期的評估價值,提示其對盆腔包塊Ⅰ期、Ⅱ期、Ⅲ期的評價與病理診斷結果未見明顯差異,但總符合率仍低于病理診斷。有研究認為,與B 超相比,CT對術前惡性包塊的評估價值更高,它能完整體現病灶組織與鄰近組織的關系,明確周圍組織是否受到侵襲[17-18]。此外,血清CA125、HE4 對盆腔包塊分期的評價也有一定價值,隨著臨床分期越高,腫瘤侵襲性越強,二者在血清內的表達水平越高。因此,在日后的盆腔附件包塊性質鑒別、術前分期評估中,可將CT 與血清CA125、HE4 聯合應用,為疾病干預提供依據。本研究雖初步得出結論,但仍存在局限,如樣本量較小,且所納入血清指標項目有限,因此還需擴大樣本量、增加觀察項目以建立對盆腔附件包塊的診斷模型,從而獲得更為可靠的結論。
綜上所述,CT 聯合血清CA125、HE4 可對盆腔附件包塊進行有效鑒別,與病理診斷一致性較高,且三者聯合用于評價盆腔包塊術前分期中的效果較好。此外,本次研究納入病例數偏少,未來還需增加病例數予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