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成 盧冠男
1.遼寧省朝陽市第四醫院結核五療區,遼寧朝陽 122000;2.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吉林吉林 132013
結核性胸膜炎為臨床常見的肺外結核病,近年來發病率持續遞增,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和免疫狀態異常是導致結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因素,若未對患者予以及時地治療,不僅影響到病情的治療效果,還會導致患者誘發胸腔疾病合并癥[1]。目前,臨床常采用四聯抗結核方案等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發展,但易受到耐藥性等因素的影響,長期療效欠佳,而莫西沙星是目前耐多藥結核治療中的常用抗結核藥物,具備縮短療程,提高療效的優勢[2]。基于此,本研究對四聯抗結核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朝陽市第四醫院收治的48 例結核性胸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4例。實驗組中,男11 例,女13 例,年齡18~52歲,平均(33.42±4.12)歲;病程1~7 周,平均(3.24±0.57)周。對照組中,男12 例,女12 例,年齡19~55歲,平均(31.56±5.54)歲;病程1~9 周,平均(4.25±0.66)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結核性胸膜炎診斷標準:①胸腔積液為滲出液;②結核菌素試驗為中度陽性或強陽性;(2)有自主意識與識別能力,治療依從性較高[3]。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患者;②合并其他心、肝、腎、肺疾病患者;③溝通障礙的患者;④某些特殊原因不能規律休息的患者。⑤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4]。
對照組患者行四聯抗結核方案聯合常規治療:口服異煙肼(江蘇瑞年前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270,生產批號:19081745,規格:0.1 g/片)0.3 g/d、利福平(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71,生產批號:190305,規格:0.15 g/粒)0.45 g/d、吡嗪酰胺(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3303,生產批號:18172549,規格:0.5 g/片)1.5 g/d、乙胺丁醇(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602,生產批號:19111126,規格:0.25 g/片)0.75 g/d。實驗組患者行四聯抗結核方案聯合藥物莫西沙星治療: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患者口服莫西沙星(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39,生產批號:192607,規格:0.2 g/片)0.4 g/次,1 次/d,兩組患者均予以持續12 個月的治療。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具體如下。顯效:與治療前相比,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變改善情況為80%~100%,無不良反應發生;有效:與治療前相比,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病變改善情況為50%~80%,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無效:與治療前相比,臨床癥狀無變化或病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2 個月后使用流式細胞計數對每組患者肺組織中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CD8+、CD4+水平進行測定,統計CD4+/CD8+數值。③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2 個月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測定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因子指標,分為干擾素-α(interferon-α,INF-α)、γ 干擾素(interferon-γ,INF-γ)、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轉化為正態分布后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的IL-2、IL-4、IL-10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IL-2、IL-4、IL-10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治療后的IL-2、IL-4、IL-10 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水平比較(pg/m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白細胞介素水平比較(pg/mL,±s)
組別IL-2IL-4IL-10對照組(n=24)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實驗組(n=24)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29.34±15.46 42.56±19.66 11.579<0.001 36.45±11.28 59.57±15.10 12.643<0.001 76.54±58.67 189.91±101.36 11.565<0.001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28.76±10.27 33.34±18.62 12.578<0.001 1.874 0.089 8.541<0.001 35.57±10.86 47.77±15.26 10.092<0.001 1.943 0.065 11.254<0.001 78.25±43.97 146.04±102.26 11.236<0.001 2.314 0.063 15.242<0.001
兩組治療前的CD8+、CD4+、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CD8+、CD4+、CD4+/CD8+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治療后的CD8+、CD4+、CD4+/CD8+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組別CD8+(%)CD4+(%)CD4+/CD8+對照組(n=24)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實驗組(n=24)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31.25±7.68 52.42±6.43 10.230<0.001 38.24±3.57 49.72±4.24 10.046<0.001 1.25±0.21 1.69±0.13 7.655 0.001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30.92±8.51 58.35±7.46 11.569<0.001 2.562 0.103 5.424 0.020 37.97±3.62 53.13±4.06 12.643<0.001 1.942 0.213 6.454 0.011 1.29±0.18 1.78±0.15 15.001<0.001 2.668 0.089 3.964 0.013
實驗組治療后的INF-γ、INF-α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的INF-γ、INF-α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INF-γ、INF-α 均高于治療前,且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NF-α、INF-α比較(ng/L,±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NF-α、INF-α比較(ng/L,±s)
組別INF-γINF-α對照組(n=24)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實驗組(n=24)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5.35±0.26 10.78±1.15 6.430 0.042 12.65±3.54 18.69±2.13 7.541 0.037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5.60±0.27 72.59±7.36 32.566<0.001 1.581 0.155 22.154<0.001 14.86±4.05 62.36±6.71 41.328<0.001 1.654 0.142 20.1020<0.001
有關研究表明,結核性胸膜炎的病理機制主要與結核分歧桿菌侵入患者胸膜有關,若未及時地予以患者治療,會導致過多的纖維蛋白沉積于患者的胸膜當中,降低血管通透性,使得患者發生呼吸困難、胸廓外觀塌陷等癥狀,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5-7]。目前,臨床常采取胸腔穿刺抽出胸腔積液的聯合藥物治療的方式幫助患者控制病情的發展,雖臨床療效顯著,但對于晚期患者而言,胸腔積液的抽出難度較大,治療效果欠佳。研究表明,氟喹諾酮類藥物在結核性胸膜炎的治療當中療效顯著,具備較高的抗菌活性,能夠通過參與DNA 的復制與分解,進而誘導巨噬細胞內的結核桿菌死亡[8-13]。鹽酸莫西沙星是具有較高抗結核作用的氟喹諾酮類藥物,聯合四聯抗結核方案能夠增強對T 細胞依賴性抗原的體液,增加其吞噬能力,有效清除結核分枝桿菌,降低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幫助患者減輕全身炎癥反應,平衡免疫細胞因子的水平,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聯系顯著,是目前臨床常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14-16]。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的CD8+、CD4+、CD4+/CD8+、INF-γ、INF-α 高于對照組,IL-2、IL-4、IL-10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的CD8+、CD4+、CD4+/CD8+、INF-γ、INF-α、IL-2、IL-4、IL-10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CD8+、CD4+、CD4+/CD8+、INF-γ、INF-α均高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的IL-2、IL-4、IL-10 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結核性胸膜炎患者應用四聯抗結核方案聯合藥物莫西沙星治療效果優于四聯抗結核方案聯合常規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結核性胸膜炎癥狀態,遠期治療效果顯著,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可加大患者數量,研究藥物對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長期隨訪及時了解患者預后,進一步研究兩種藥物對于患者復發率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