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筱裕 張英艷 江雪梅▲
1.北部戰區總醫院門診部,遼寧沈陽 110000;2.齊齊哈爾醫學院護理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子宮內膜癌屬于婦產科常見性腫瘤,其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通過手術治療改善患者臨床表現,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2]。但是手術治療中,患者缺乏對于疾病的正確認知,出現負性情緒,發生很多并發癥,進而對于患者的預后恢復造成不良影響[3-4]。階段性護理是近年來新型的護理方式,根據患者手術病情特點,結合醫院護理工作實踐,制定針對性的階段性護理方案,進而提高患者護理效果[5-6]。本研究探討階段性護理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生活質量、心理情緒及依從性的影響。
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北部戰區總醫院收治的80 例子宮內膜癌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依據隨機紙片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 例。對照組中,年齡25~49 歲,平均(38.4±10.2)歲;病程1~6年,平均(2.7±0.6)年;臨床分期:Ⅰ期20 例,Ⅱ期20例,觀察組40 例,年齡26~48 歲,平均(39.0±10.5)歲,病程1~5年,平均(2.5±0.8)年,臨床分期:Ⅰ期19 例,Ⅱ期2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參照《子宮內膜癌篩查和早期診斷專家共識》中的診斷標準[7];②患者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排除標準:①既往精神疾病史患者、合并有認知功能障礙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本研究經北部戰區總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及家屬均在知情同意情況下,參與本研究。
對照組采用常規性護理措施,根據患者臨床特點,采用術后鎮痛護理,調整患者日常翻身的頻率,減少壓瘡的發生,做好穿刺護理,避免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階段性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第一階段:術后,根據患者心理特點采用心理干預,患者缺乏對疾病的基本認知,容易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焦慮、緊張、抑郁和恐懼等,對患者的預后恢復造成了不良影響,同時不良情緒可能帶動其他患者,影響科室的整體護理效果。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多為患者提供特異性心理支持,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多采用積極向上語言,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基本過程。加強護患溝通,消除和緩解患者術后不安感,平復患者和家屬的情緒,盡可能讓患者主動性參與術后康復。②第二階段:患者手術后第2~3 天,向患者講解術后康復注意事項,一些主動性、被動性訓練內容和訓練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認知特點,講解術后飲食指導的重要性,多注意休息和規律性睡眠,爭取最大限度獲得患者配合。③第三階段:患者進入手術后第4~7 天,強化患者按摩和主動性運動,對患者雙側下肢進行反復輕柔按摩,3 次/d,30 min/次,鼓勵患者主動性抬高下肢,做直腿抬高運動,起初為被動性運動,逐步演變為主動運動,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抬高角度從25°~45°,逐步提高角度和抬高時間,6 組/d,5 次/組。④第四階段:患者手術后8 d 開始,指導患者進行靜脈循環泵操作訓練,3 次/d,30 min/次。向患者講解穿壓力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患者術后要保持10 d 壓力襪穿著,根據臨床特點有效降低靜脈炎發生率。⑤建立微信群:為有能力患者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交流術后運動康復指導,推送運動康復內容和注意事項,更高效完成自我護理管理。本研究均護理干預10 d。
1.3.1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不確定感評分情況 參照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分別對患者疾病知識、疾病治療、預后、注意事項的不確定感進行評價,總分數160 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的疾病不確定感越強烈[8]。
1.3.2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參照生活質量核心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9-10],主要評價患者日常生活狀態、飲食狀態、服藥狀態等,總分120 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越高。
1.3.3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情緒情況 主要包括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評分,其中抑郁情緒評分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ore,SAS)進行評價[11],臨界值為53 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抑郁情緒越嚴重,分數越低患者抑郁程度越低,焦慮評分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ore,SAS)進行評價,臨界值為53 分,分數越高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分數越低患者焦慮程度越低[8]。
1.3.4 比較兩組依從性情況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分別對患者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遵醫囑指導等情況進行評價[12-14],信度系數(Cronbach′s α)為0.684,問卷回收率為100%,總分100 分,評分>80 分為依從,60~80 分為部分依從,<60 分為不依從,依從性=(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的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不確定感評分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生活質量評分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40 40 78.6±10.2 79.3±9.8 0.313>0.05 90.2±11.7 116.4±12.1 9.844<0.05 4.726 15.069<0.05<0.05 68.7±10.4 69.8±11.5 0.448>0.05 80.2±9.9 99.7±10.6 8.503<0.05 5.065 12.091<0.05<0.05
兩組干預前的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的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情緒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情緒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郁情緒評分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焦慮情緒評分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40 40 69.8±6.4 68.7±7.0 0.733>0.05 51.2±5.8 36.7±6.8 10.260<0.05 13.619 20.738<0.05<0.05 70.2±7.8 69.2±8.0 0.566>0.05 53.8±7.2 37.1±6.5 10.888<0.05 9.771 19.695<0.05<0.05
觀察組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依從性的比較[n(%)]
子宮內膜癌需要手術治療,但在術后發生感染、靜脈炎、壓瘡等并發癥,不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對患者預后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13-14]。常規性的護理措施僅集中在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和填壓式的健康教育,缺乏對于康復階段的健康指導,影響患者預后恢復水平[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干預前的不確定感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抑郁情緒評分、焦慮情緒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的差異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兩組的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干預前,抑郁情緒評分、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的不確定感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抑郁情緒評分、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階段性護理應用,通過不同階段逐步實施護理干預,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患者的不確定感和生活質量,同時也降低不良情緒評分,間接性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階段性護理的實施,主要是根據子宮內膜癌患者手術后病情特點進行,并且還需要結合醫院的護理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較高,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案,進而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初始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患者剛剛接受完手術,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緒,處于茫然、不安狀態,此時護理人員要通過更加和藹的態度和精心的護理操作,來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慰藉,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促使其認可手術后康復過程,進而提高患者配合度和依從性。階段性護理進入第三階段后,需要加強患者運動護理,通過主動性、被動性多方面的運動護理,提高康復效果,減少靜脈炎、壓瘡等并發癥發生率[17-18]。患者進入第四階段后,多是進行健康指導,注意患者更好、更快掌握自我護理管理能力和水平,更利于患者出院后,仍然將科學的、專業性的護理干預持續下去。
綜上所述,階段性護理在子宮內膜癌患者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生活質量、心理情緒,提高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