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擬建設貴陽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主要是為將在各縣市區及重點行業進行推廣應用,讓更多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了解并用好該服務平臺,使運營中心在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動知識產權創造過程中真正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的主要的項目內容和工作推進如下:
一、項目研究概述
(一)項目內容
項目建設是整合現有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資源,促進我市技術轉移(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促進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落地應用,形成完善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建設“貴陽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建設”。
依托公司控股單位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的交易資源,以及發揮公司自身優勢,按計劃逐步啟動完善我市技術交易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整合貴州省公共資源(國有產權)交易中心、“一站一臺”、國家知識產權(貴陽)展示交易中心等,打通技術交易全流程,引進社會資源開展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給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及技術成果產業化提供全方位服務。
在整合技術交易資源后,通過大數據技術融合支撐,完成科技條件資源撮合服務模塊、科技金融服務模塊的開發及第三方檢測工作。實現科技資源共享發布、科技成果及知識產權的線上交易、科技金融等業務的一網通辦。
(二)項目技術
1.云上服務器集群架構與大數據平臺應用
云服務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簡稱ECS)是性能卓越、穩定可靠、彈性擴展的IaaS(Infrastructures a Service)級別云計算服務。云服務器ECS免去了用戶采購IT硬件的前期準備,讓用戶像使用水、電、天然氣等公共資源一樣便捷、高效地使用服務器,實現計算資源的即開即用和彈性伸縮。
1)高可用性:使用更嚴格的IDC標準、服務器準入標準以及運維標準,保證云計算基礎框架的高可用性、數據的可靠性以及云服務器的高可用性。可以通過多地域和多可用區搭建出更高的可用性服務,其中包括容災、備份等服務,阿里云都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
2)安全性;通過了多種國際安全標準認證,包括ISO27001、MTCS等。安全合規性對于用戶數據的私密性、用戶信息的私密性以及用戶隱私的保護力度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3)彈性:云計算最大的優勢在于彈性與靈活性。云計算的彈性體現在計算的彈性、存儲的彈性、網絡的彈性以及用戶對于業務架構重新規劃的彈性。
2.云上網站架構創新
“基于大數據融合的貴陽技術交易綜合應用平臺”,平臺建設初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及流量增長性,既要考慮項目未來的擴展性,又要衡量項目的前期運營成本,通過云上網站構架創新解決方案為平臺提供低成本,敏捷快捷的最佳實踐。
(1)系統可以按地域等規則拆解成一個個獨立小系統單元化部署;
(2)成本優先,數據打通、數據安全、容災等需求滯后考慮(能接受數據丟失、系統部分不可用等情況)。
(二)項目政策背景
近年來,隨著相關法律體系的逐漸健全完善,為保證科技市場的健康規范發展提供了基本制度保障。同時,通過政府行為調控,政策紅利逐漸釋放,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相關行為呈明顯增多態勢,成果轉化數量大幅上升。
(三)項目資源
平臺整合的信息資源渠道主要有5個:一是通過與登記機構合作在國家科技成果登記信息及全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信息,二是我省各技術交易服務機構匯集的交易信息,三是貴州省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及個人等交易主體的技術交易信息。四是貴州省公共資源(國有產權)交易中心和“一站一臺”的交易信息、五是中國技術交易所以及貴陽工作站的交易信息。
(四)實施地點及規模
1.實施地:貴陽市高新區貴陽國際人才城
2.規模
(1)線上規模要求能同時在線2000人使用,線下按照年服務200家以上企業,提供技術交易、科技金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知識產權融資、等服務,為20家以上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評估、科技成果評價服務,促進1000萬以上技術交易成交。
(2)技術供需信息相關資源不低于20000條。
(3)培養5名技術經紀人
(4)技術產出:軟件著作權3件、形成技術交易運行規范2項(技術交易體系,企業標準牽頭1項,企業標準參與1項)。軟件著作權3件。
二、研究進展
目前的研究進展主要有:
一是進行項目前期調研工作,主要就當前的技術貿易綜合平臺的建設現狀,科技成果轉化是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二是搭建技術交易門戶網站,本項目主要采取云服務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簡稱ECS)是性能卓越、穩定可靠、彈性擴展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級別云計算服務。
三是搭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將集聚國內外優質金融項目、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資源,推動建立國際金融技術交易交流、協作、發展、開放、創新的常態化合作機制。
四是搭建知識產權服務工作。主要是完成知識產權評估、科技成果評價、科技成果及知識產權的線上交易、科技金融等業務的一網通辦。
三、經濟指標及社會效益
1.技術經濟指標
2021年平臺項目經濟收益100萬元,利潤10萬元。
2社會效益
1)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加強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推進科技基礎設施,為科技成果供求方之間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資源,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步伐。
2)通過搭建企業與科技交流合作平臺,幫助企業把握產業發展和技術市場的最新趨勢,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為各單位和企業提供高科技的成果、項目、需求、專利等展覽、展示和發布服務;以綜合性的項目資源數據庫作為支撐,通過多渠道、多層次、時效性的網絡資訊服務體系,促進專利技術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3)實現跨領域和跨區域的創新整體發展
通過技術交易與跨區域交流,按照“黔中帶動、黔北提升、兩翼跨越、協調推進”的原則,充分發揮黔中經濟區輻射帶動作用,托貴陽市科技成果轉化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著手線下網點布局,實現網上線下結合,集成線下科技中介資源為我市企業的創新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實現跨領域和跨區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四、階段的工作計劃
1.計劃培養10-20名技術經紀人;
2.計劃為20-30家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評估、科技成果評價服務,直接促進10-20項技術交易成交;
3.計劃為60-70家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管理服務,為5-8家企業提供軟件著作權、專利權等技術價值評估服務;
4.計劃為50-60家企業提供融資咨詢和策劃服務,直接幫助10-15家企業獲得融資。
參考文獻
[1]韓睿敏,竇思元.我國技術市場交易特征及分析[J].科技視界,2021,(21):181-182.
[2]梁玲玲,石家宇,路玉瑩.技術中介在技術轉移鏈條中的價值創造及能力提升[J].中國高校科技,2021,(07):93-96.
作者簡介:朱向華(1974),男,漢族,大專,一級科技咨詢師,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