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教育領域創新改革發展的新時期大環境中,為保證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知識掌握實效,塑造其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意識,有效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培養、增強思想政治類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素養為突破口,強調教師的溝通交流能力、課堂組織協調能力、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的高效培養,確保教師職業專業性能夠滿足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知識的吸取、學習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樹立學生正確“三觀”,助力其今后長遠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思政類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培養
教師作為校園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其職業素養的優劣將直接決定課堂執教成效的高低。特別是針對思想政治學科這種理論性偏強的課程而言,更為考驗教師持有的課堂教學能力。若教師教學水平較為有限,相對單調、邏輯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將難以收獲學生主觀探究興趣,使其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困難。對此,新時期下,為增長學生思想政治類學科課程要點知識的學習、內化、掌握效果,高校應以加強教師課堂教學綜合能力為著眼點,確保教師職業素質可契合日常教學、學生學習的現實性需求,高質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溝通交流能力
溝通交流作為思想政治教師落實教育工作的基礎措施,也是推進課堂教學流程的輔助工具。因此,培養、強化教師與班級學生的溝通能力至關重要,可采取的培養方法有:
一是要求教師注重傾聽。據了解,在雙方互動交流中,“傾聽”可占據約40%的比重,較為關鍵。對此,新時期下的思想政治教師應注意與學生對話時的認真傾聽,運用主動性的引導、暗示,淡化師生間的距離感。鼓勵學生放下擔憂、顧慮,大膽敞開心扉講述內心真實想法,進而掌握學生當下主觀意圖及思想波動。同時,教師應突出與學生對話時的及時回應,將其思想困惑問題加以實時解決處理。避免“一聽了之”、“無果而終”等現象出現[1]。在拉近師生心靈距離的前提下,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建良好鋪墊。對此,高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專業性心理教育活動,保證教師可通過心理學視角掌握傾聽的關鍵,如“微笑肯定”、“眼神鼓勵”、重點提取等。并可將傾聽技巧引進日常課堂執教中,加強師生的交流效率;
二是要求教師貫徹人本理念。教師在日常課堂執教中應尊重班級學生個體間的客觀差異,踐行“關愛學生”、“幫助學生”的教育理念。站在學生視角分析具體問題,逐步化解師生以往的誤會、矛盾,收獲其由衷認可,直至被學生完全接納。這將有益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思想、心理的異常波動,正確解答學生的成長煩惱、思想疑惑。繼而糾偏學生不當性思想認知,確保其可主動配合教師高效完成日常課堂學習任務。在保證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內化成效的基礎上,驅動教師課堂授課綜合質量穩步提升。對此,高校應注重集中教師,開展時下前沿性教育理念的解讀活動。在此間,還需引導教師對時下教學難點進行協同處理,保障課堂授課效率。
2.課堂組織能力
課堂協調、組織能力的外在表現就是教師能夠依照課程教學需要,針對性布置出與課程主題匹配的課堂任務、教學環節、執教流程,組織學生踴躍參加課堂互動活動,有效達成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目標。而培養教師教學課堂組織、協調能力的關鍵要素為:
一是養成教師課堂教學活動方案的習慣。高校應要求教師以“教學大綱”為基本遵循,結合班級學生當前主觀興趣、價值取向、思想主張、思維意識等各項基本學情,對應設計學期課時教學進度、執教教案及多媒體課件、案例教學、課堂討論問題等。保證思想政治知識的解讀深度、課堂教學流程有序,強化思想政治課堂執教的嚴謹性、規范性,增長學生課程難點知識掌握效率;
二是加強教師組織學生課堂互動討論的能力。首先,教師應突出課堂問題設計的巧妙性,確保這些問題可契合課堂重點及學生認知、理解水平,促使學生在問題討論中“有話可說”,能夠在課堂互動中收獲到問題解答新啟發[2];其次,為增添課堂教學生動感、趣味性,教師應適時邀請班級內思維活躍、性格外向的學生回答問題。不僅可給予其他學生點撥,還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最后,在課堂討論中,教師應統籌把控學生思想、思維方向,防止其“離題過遠”。而在集中討論后,教師需對班級學生的思想閃光點、討論結果加以總結歸納,加深學生對課程要點知識的印象、記憶。
3.教學實踐能力
為培養教師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能力,高校應注重豐富教師閱歷,完成“四真”教師培養。
高校應給予思想政治類教師參加學生管理、企業生產、理論宣講的契機。如為思想政治類教師加設班主任、輔導員等職責,加深對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了解,為課堂課程解說積累素材資源;聯合地方企業,定期組織教師參觀、調研企業一線作業情況,塑造教師理論知識服務于社會、生產、生活的思想意識[3];承辦校園大型理論宣講活動,為教師創造思想政治理論講說的平臺等。多方位增強教師綜合能力素養,確保其可將抽象、復雜的思想政治課程知識向學生細致性解說清楚。強化學生課程難點知識理解、內化便利性,促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跨越提升。
4.結語
綜上所述,站在素質教育理念在我國各地高校深入踐行的新時期教育領域背景下,為保證學生思想政治觀念能夠迎合我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確保其思想政治主張的絕對正確,源源不斷的向社會、國家輸送高素質新青年。高校應以思想政治教學源頭為抓手,著重培養、加強教師課堂教學綜合能力。立足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實況、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需要,對應推出相契合、可行的教師培養方案,逐步增強教師職業專業性,保障教師能夠高質完成日常執教任務。為學生健康“三觀”的塑造筑牢有力基礎,成為純潔、可靠、忠誠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金小方.關于分課堂對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的要求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12):142-145.
[2]王永花.試論基于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J].青年與社會,2020(28):119-120.
[3]孫文靜,陳桂.基于學生評教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評估與診斷[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1):73-76.
[作者簡介]向榮(1992—),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