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楊瑞梅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COVID-19防疫與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淺析,針對中國經濟復蘇對國際經濟的影響、沈陽疫情期間經濟發展狀態進行了簡要描述,最后肯定了沈陽正在采取的防疫政策,進一步指出未來繼續堅持的防疫常態化管理措施。
關鍵詞:COVID-19;防疫;經濟發展;對策
一、背景
基于經濟學視角,政府為了控制COVID-19疫情蔓延而采取的全員核酸檢測導致檢疫成本極高,容易造成檢疫過度和資源浪費,不利于經濟復蘇與發展。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又可以節約防疫資源、降低抗疫成本、維護經濟穩定,是COVID-19防控戰疫面臨的重大挑戰。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很多中高風險地區,比如武漢、大連、沈陽、南京等地均采取了全員核酸檢測的措施進行排查,但是導致了極度的資源浪費,既消耗了大量的資金、又對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極大壓力,產生了防疫過度的現象。其后果就是,盡管控制了疫情,但是經濟成本極高,不利于經濟發展和居民的生活質量。如何才能既防疫又不影響經濟發展成為目前最熱點的課題之一。
二、經濟發展現狀
1.中國經濟恢復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COVID-19引發的經濟放緩之后,中國是第一個顯示經濟復蘇的經濟體。文獻[1]探討了中國在COVID-19之后的經濟復蘇。從全球風險值季度數據來看,傳染病大流行意味著其他國家的經濟低增長和能源消耗。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最大,對中上收入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明顯(0.17%),其次是經濟增長中低收入國家(0.16%)和高收入國家(0.15%)的增長率。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對中國能源消費的影響最為顯著,高收入國家(0.11%—0.45%),其次是中上收入國家的能源消費(0.08%—0.33%)和中低收入國家(0.02%—0.05%)。其結果表明,上中等收入國家將從新冠肺炎后的中國經濟復蘇中獲益最多,其次是中低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COVID-19后恢復的中國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對高收入國家能源消耗的增加產生了最明顯的影響,其次是中等收入國家。還應注意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不一定會導致中等收入國家能源消耗的增加。總體而言,中國經濟復蘇對其他國家的溢出效應遠遠超過其他國家的能源消耗。
2.沈陽經濟發展現狀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沈陽經歷了三次疫情緊張期
(1)第一次是2020年春節期間,沈陽各個購物、餐飲、娛樂等場所均被不同程度的關閉或者嚴格限流,帶口罩、測溫、登記、掃碼已經成為沈陽市居民最熟悉不過的程序。地鐵、公交車上要求佩戴口罩和掃碼已經成為出行的常態。昔日春節熱鬧的太原街、中街等地方也變得冷清,甚至空無一人。這種情況下的經濟發展自然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春季學期高校一直采取線上教學,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均采用了線上教學轉為下線教學的應急教學措模式。
(2)第二次是2020年12月23日韓國入境病例,導致了沈陽市20多個病例的緊張局面。之后沈陽封城、全員核酸檢測,導致了經濟成本過高,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3)第三次是2021年7月23日南京輸入病例1例,利用大數據排查的方式篩出密切接觸者,并在后期隔離觀察,又發現1例確診患者,至此,德爾塔病毒導致的疫情在沈陽并沒有擴散。由此可見,大數據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為節約經濟成本、促進經濟復蘇和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之外,沈陽市大多數市民已經注射新冠疫苗,對有效防控疫情傳播、建立群體免疫提供了安全保障。
三、對策建議
在未來的抗疫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點。
1.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可以為追蹤疑似病例提供精準有效的依據。
加強入境人員管理和病例發生時密切接觸者的綜合追蹤是預防疫情爆發的關鍵因素。何時恢復工作和重新開放學校取決于國家本地有效再生數。當有效繁殖數穩定在1以下,最好長時間保持在0,并保持相對穩定。同時,嚴格按規定采取防治措施,對上述關鍵因素進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重新考慮新冠肺炎流行病的二次爆發。當然,如果恢復工作和上學,那么失業率會很低。如果有二次暴發,只要找到密切接觸者即可及時有效控制疫情。此時,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可以為追蹤疑似病例提供精準有效的依據,也可以降低經濟成本,有利于經濟的復蘇。進一步,醫療資源有助于更好地制定COVID-19策略[2]。
2.加強市民注射新冠疫苗的意識,應接盡接,繼續發揮社區的作用,調動廣大市民對接種新冠疫苗的積極主動性。
3.提高居民個人防護意識。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個人防護對新冠疫情的爆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公共場所掃碼進入等這些防疫措施,不能懈怠。高校錯峰開學,幼兒園、小初高根據疫情狀態靈活選擇上課方式。
四、結論
沈陽作為全國交通樞紐城市,防疫意識更要受到各級領導、工作人員的重視。防控新冠疫情刻不容緩,作為社會公民,從自己做起,做好防護,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參 考 文 獻
[1]Q. Wang, Fuyu Zhang, What does the Chinas economic recovery after COVID-19 pandemic mea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other countries?J. Cleaner Production, 295 (2021) 126265,20PP.
[2]J. Yang, S.Y. Tang, R.A. Cheke, Impact of varying strengths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secondary outbreaks of COVID-19 in two different regions, Nonlinear Dyn., 2021, 20PP, https://doi.org/10.1007/s11071-021-06294-6
作者簡介:白潔(出生年月:1982.1),性別:女,民族:回族,工作單位:遼寧大學數學院,職稱:講師,籍貫:山東省平原縣,博士研究生學歷,應用數學專業,研究方向:生物數學。楊瑞梅(出生年月:1970.12),性別:女,民族:漢族,工作單位:遼寧大學數學院,職稱:副教授,籍貫:江蘇省,碩士研究生學歷,應用數學專業,研究方向:統計。
基金項目:2021年在沈高校“雙服務”項目立項——建設高端智庫,輔助政府決策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