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爾波力·胡瓦提汗 努爾古力·阿吉克
摘要:新疆新源縣哈拉布拉鎮地處新源縣最西端,東與自治區公安廳新源監獄相,西至特克斯河,與鞏留縣隔河相望,北抵鞏乃斯河。水資源豐富,農田灌溉以特克斯河為主,躍進大渠為主干渠,適宜農牧經濟發展。主要適宜作物有小麥、玉米、大米、大豆、水稻、西瓜、花生、棉花、中藥材、亞麻、油料等,是遠近聞名的“大豆之鄉”、“大米之鄉”、“蘆葦之鄉”,是伊犁州“優質果品基地”。為使廣大農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哈拉布拉鎮麥后復種大豆高產栽培技術,提高種植效益,將哈拉布拉鎮產栽培技術總結,供廣大農民參考。
關鍵詞:大豆;高產;栽培
哈拉布拉鎮屬河谷平原,地緣遼闊,總面積約95萬畝,農區面積5.18萬畝。屬逆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長,全年日平均溫差12℃,最低氣溫-25℃,年平均氣溫9℃,無霜期長達175天,年均降水量均在250-300毫米,為半干旱農業氣候。
1小麥栽培技術措施
1.1品種的選擇
選用新冬33號、新冬41號等早熟、高產、優質的冬小麥品種。種子要求經過精選處理,并進行藥劑拌種,用種子量0.3%的三唑本酮或拌種雙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可防除小麥散、腥黑穗病。
1.2 施肥
冬小麥全生育期施尿素40kg/667 m2、優質農家肥1-2t/667 m2,磷酸二銨20kg/667 m2、硫酸鉀6kg/667 m2。播種時尿素10kg/667 m2和全部的農家肥、磷酸二銨、硫酸鉀混勻后均勻施入耕層中。
1.3 播種
適墑時及早進行整地,耕深25厘米左右播種,播期為10月15日~10月30日。播種量為23kg/667 m2,,播種深度4-5厘米,播種行距15厘米等行距條播。
1.4越冬前管理
冬小麥播種后,從10月底至11月初滴冬灌水60~80m3/667 m2,確保冬麥安全越冬。
1.5 返青期管理
4月初灌返青水50-60m3/667 m2,弱苗田隨水施尿素2~3kg/667 m2,以促進幼穗分化。旺苗田不滴肥,著重控制。
返青期選擇無風天氣進行化控,噴矮壯素200~250 g/667 m2,總噴施2次。化學調控可縮短小麥節間長度,增加莖稈強度,提高小麥抗倒伏能力。
返青期選擇無風晴朗天氣進行化學除草,用20%二甲四氯水劑300~400ml/667 m2或用72%的丁酯乳油40~50毫升/畝,兌水40~50kg/667 m2噴灑。
1.6拔節期管理
拔節期加強水肥管理,總灌水1次,灌水量70m3/667 m2,隨水滴施尿素7~8kg/667 m2。
1.7 孕穗~抽穗期管理
冬小麥孕穗~抽穗期是決定穗粒數的關鍵期,總灌水2次,孕穗期1次,抽穗期1次,每次滴水量60~70 m2,每次隨水施尿素4~5kg/667 m2,磷酸二氫鉀1~2kg667 m2。
1.8 灌漿期管理
冬小麥灌漿期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時期,此期加強水肥管理可提高小麥粒重。灌漿期滴水1次,灌水量60~70m3/667 m2,每次隨水施尿素4kg/667 m2,磷酸二氫鉀2kg/667 m2。6月上旬選擇晴朗天氣葉面噴3%的尿素,0.4%的磷酸二氫鉀。
1.9乳熟~成熟期管理
冬小麥乳熟期,蠟熟中后期為最佳收獲時間,及時收獲,一般收獲時間在6月底至7月初,防止風雨天氣造成損失,及時清糧入倉,防止雨水造成小麥霉變發芽。
2 麥后大豆栽培技術措施
2.1 品種的選擇
復播大豆一般選擇75~90d的優質、豐產、抗病的早熟品種,哈拉布拉鎮適合播種黑河45號、黑河43號、黑河35號。種子要求經過精選處理,并進行藥劑拌種,在大豆播種前清選種子可以提高豆種的種品質,凡是清選過的均勻整齊的種子,比不加清選的種子生育良好,田間保苗率高,出苗整齊。特別是采用大豆精量點播機播種時,必須對大豆種子進行嚴格清選,實現種一粒種子出一顆苗。 播種前曬種 1~2 d,包衣處理可以防治地下害蟲和根腐病等病蟲害,微肥拌種可使苗全、苗壯。
2.2 精細整地,適期播種
小麥收后,要充分利用余熱和余墑,及時搶墑播種。深翻20 cm,園盤機械耙耕2遍,使土壤達到“齊、平、松、碎、凈、墑”,為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奠定大豆早生早發、苗齊苗壯的基礎,以提高產量。播種時間7月上中旬為最適宜。7月上旬小麥收獲后及時復播大豆,最遲不能超過7月15日。
2.3 播種方法
復播大豆生長期短,應比春播大豆的密度大,種植密度6~8萬株/667m2,播量掌握在7~8 kg/667m2,行距30~35 cm,株距7~10cm為宜。依據品種特性定密度大小。
2.4 施肥
實施“穩氮增磷配鉀補微”的測土施肥技術路線,大力增施有機肥,綜合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水平,施優質腐熟農家肥2000 kg/667m2,單質肥料一般施尿素 5 kg/667m2,過磷酸鈣10 kg/667m2,復合肥10-15 kg/667m2。
2.5 苗期管理
待出苗長至三葉一心、株高5~7 cm 時,結合化學除草及時間苗和中耕;苗高 15~20 cm 時結合中耕除草定苗,分枝多的品種適當減少播量種植密度,分枝少的品種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保苗一般在2~2.5萬株 /667m2,以促進大豆苗勻苗壯,健壯生長。
苗期結合化學除草防治蚜蟲、豆稈黑潛蠅和花葉病:用10%吡蟲啉 500 倍液噴防。
2.6 開花結莢期管理
爭取花多、花早、花齊,防止花莢脫落和增花、增莢是該階段的管理目標。故在結莢期,每隔10天用0.04%的鉬酸銨溶液進行葉面噴肥2次,防止大豆落花落莢。對于大豆生長過旺的地塊,必須進行化學控制技術,在初花期用 15%的多效唑50g加水50 kg噴霧,控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或用質量分數為 25%助壯素水劑10~20 ml 兌水50 kg噴施。如盛花期仍有旺長,用藥量可以增加20%~30%,進行第2次控旺。
大豆花莢期追磷肥效果明顯, 可選用磷酸二氫鉀0.2~0.3 kg加硼砂100 g,對水50~60 kg葉面噴施,噴施部位以葉片背面為好。結莢期每隔7~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
2.7 豆鼓期管理
促進養分向子粒中轉移,促粒飽增粒重是該階段的管理目標,在大豆鼓粒初期,用尿素 0.5~1.0 kg/667m2加磷酸二氫鉀100~150 g/667m2,兌水75 kg/667m2 噴灑。
在大豆鼓粒期,及時灌好鼓粒水,此期若干旱缺水,則癟粒、癟莢增多,而粒重下降。這時如能灌鼓粒水,以水攻粒,對提高大豆產量和品質有明顯促進作用。豆鼓期灌水1次,灌水量為50~60m3/667m2。
結莢~鼓豆期用 40%辛硫磷 500 倍液噴防大豆食心蟲和豆莢螟等。
2.8 收獲
10 月中旬,大豆莖稈呈棕黃色,有90%以上的葉片完全脫落,莢中子粒與莢壁脫離,搖動有響聲時開始收獲,及時晾曬脫粒。
結論
本文主要探討了新源縣哈拉布拉鎮麥后復播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詳細介紹了各個階段的栽培技術與注意事項,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