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強
摘要:水稻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不陌生,因為水稻是我們生活中較為重要的糧食。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食品的質量與安全。其實,稻米的品質與水稻的栽培技術密切相關。想要提升稻米的品質,就必須提升水稻的栽培技術。因此,相關部門應注重對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本文將針對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展開探討,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水稻;栽培技術;稻米品質;影響
引言:
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對于生活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食品安全與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社會中仍舊存在著一些無良商人出售一些品質較低的稻米,影響人們的健康水平。為此,為了給人們提供更高品質的大米,就必須對影響稻米品質的因素進行嚴格的把控。經過相關的分析與實踐,發現影響稻米品質最主要的因素則是水稻栽植技術,如果在水稻栽植的過程中,沒有輔以相應的栽植技術,那么稻米的品質也無法保障。因此,必須積極推廣科學的水稻栽培技術。
1、簡述影響稻米品質的主要因素分析
1.1秧苗素質
稻米的質量與秧苗素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秧苗素質是保障稻米質量的前提。在水稻的栽培過程中,首先應保證水稻秧苗的素質,對水稻秧苗進行精心的培育和管理。只有保證水稻秧苗的素質,才能保證水稻品質優良。在水稻栽植過程中,一旦秧苗的素質不佳,不管是農戶采取何種栽植技術,都很難實現預期的水稻種植管理目標。這也就提醒農戶在水稻栽植中要想保證水稻生產和質量好,就必須要保證秧苗的素質,在栽植前就要選擇優良的水稻品種進行栽培管理。
1.2農田質量
農田的質量關系到也關系到稻米的品質。因此,在農田的選擇上應多加用心。首先,農田應選擇在較為開闊和平整的地形,這樣才能保障農田中的水稻在日照、灌溉以及通風方面相對均衡。其次,農田應選擇在土壤較為松散的地區,以便于水稻的秧苗充分的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此外,農田也應選擇在方便灌溉的地區,這是因為水稻種植需要充足的、適當的水資源灌溉,因此就必須要考慮到水資源的問題。最后,還必須要考慮水稻生長過程中其生理習性的變化,只有在滿足了水稻的生長特征的基礎上,水稻才能夠保持較好的生長勢頭,從而保證稻米質量
2、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及運用實踐探討
2.1 有機肥料的運用
有機肥料是水稻栽培技術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科學合理的施肥,是促進水稻健康生長的關鍵[1]。在水稻栽培中,采用的有機肥一般以氨態氮 (由微生物分解的含有植物腐爛或動物排泄物蛋白質或尿素、尿酸的氮源)為主要構成部分,能為水稻生長供應所需的營養。然而,在實際的施肥過程中,底肥所占的百分比為80%,其余肥料會在作物分蘗期間再予以施加,確保水稻生長中對氮、鉀、磷和硅等 4 種營養元素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氮肥的使用能夠提高稻米品質,改善其外觀,但是氮肥的使用方法也會對稻米品質造成影響,比如氮肥一次性施用量過大,會比多次均勻施肥而產生更多的直鏈淀粉,使得蛋白粉含量降低。因此,在其實際的施肥過程中,還需對肥料的使用量進行合理的控制,以提升稻米的品質。而硅肥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稻米的堊白度和堊白率,優化稻米外觀。因此,將以上四種肥料進行合理配置施用的過程中,能夠在改善外觀的同時,也改善稻米口感和加工品質。
2.2適時選擇適宜播種期
水稻的種植需要選取合適的播放時間,科學合理的控制水稻的播種時間十分重要。經過相關的實踐發現,一季稻的播種時間是清明前,二季稻的種植時間是 6月底和7月初[2]。水稻的營養生長期決定品種生育期的差異情況,水稻生長發育 100到180d的這段時間里,對光照和溫度的需求較大,這直接影響稻米營養的吸收,以及淀粉含量和粗蛋白質、精密率的提升,適宜播種對稻米品質的提升非常重要。水稻的種植時間會影響水稻的質量,早播種、早育苗和晚播種、晚育苗對稻米的生長都有所影響。然而,通過人們就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后發現,播種和插秧的時間較晚,稻米質量更加精細。反之,會增加加工難度,降低稻米中粗蛋白質含量和膠稠度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種植戶應根據當地氣候與自然條件的差異,在合適的播種期內進行水稻播種。
2.3 雜草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措施的運用
農作物在其生長的過程中,免不了病蟲害的困擾。同樣,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也存在著病蟲害的困擾[3]。首先,在水稻生長的環境中,存在大量雜草,吸取了水稻所需的水分及營養,直接影響了水稻的營養生長。因此,雜草防治技術措施對提高稻米品質非常重要。目前對雜草進行防治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藥劑除草,但若是雜草具有較強抗藥性,則需要在雜草出芽前實施防治,可采用丁草胺和闊葉草劑。在病蟲害方面,常見的有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蟲以及紋枯病等。要培育具備抵抗病蟲害能力的壯秧,以降低稻米品質受到的病蟲害影響程度。同時,也可以采用化學和物理手段對稻米品種的自身性能進行優化,比如春季時期深水泡田、秋季時期深翻,又或者對稻田和周圍雜草進行及時人工清除。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稻米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給人們提供更為優質的稻米,應從影響稻米品質的源頭入手,提升水稻的栽培技術。因此,相關的部門應積極鉆研水稻的栽培技術,以生態農業技術為保障,切實的提升稻米的品質,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稻米品質的需求和要求,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稻米。
參考文獻:
[1]潘永翠,張曉輝. 基于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分析與實踐[J]. 中國農業信息,2016,(05):125-126.
[2]石長友,馬小慧. 淺析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的影響[J]. 南方農業,2016,(13):27-29.
[3]朱德峰,張玉屏,陳惠哲.淺談水稻栽培技術對于水稻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5,(17):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