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毛莉
摘 要:當代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也是推動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堅持“生態與發展并重,城市與自然交融”的原則,高質量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探索生態文明思想在園林事業中的具體實踐。市園林部門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立足本職工作,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新時期認真領會和把握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堅持用當代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烏魯木齊市園林事業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力爭在解決目前所面臨問題的同時實現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多贏局面。
一、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在烏魯木齊市園林工作中的具體實踐
十八大以來,烏魯木齊市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潔城行動,著力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加強城區建設管理,讓城區治理更加完善、環境更加靚麗、生態更加優良。 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指出: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1。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園林工作緊跟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將園林綠化作為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關鍵環節。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要義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原則是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立足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和方略。烏魯木齊市作為祖國邊陲的綠色屏障,“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理應將在發展經濟,實現脫貧的同時穩步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
2018年,烏魯木齊提出將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事實上,從生態環境來看,烏魯木齊地處歐亞大陸中心,世界上離海最遠的城市等客觀條件,造就了其干旱缺水,植綠不易,園林綠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困難重重的不利條件。“求生態”逐步成為市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建設“美好家園、美麗首府”,同時加快推進落實“樹上山、水進城、煤變氣、地變綠、天變藍、城變美”項目,成為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具體目標,既是城市建設的現實需要,更是改善民生、建設宜居和諧烏魯木齊的長遠之計2。
(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辯證關系。這一原則是基于長期實踐和經驗教訓而提出的,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既為實現生態文明找準了著力點也明確了生態路徑。
烏魯木齊市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同時持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進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市各族群眾盡享生態紅利。為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實現2020年創建成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所作出一系列舉措,烏魯木齊市提出“樹上山、水進城、煤變氣、地變綠、天變藍、城變美”的部署要求,成為烏魯木齊市園林行業的工作目標,并高效完成“樹上山、地變綠、城變美”的具體目標任務。2017-2019年期間累計完成“樹上山”綠化面積50049.95畝,種植喬灌木665.82萬株,完成“地變綠”造林、增綠、綠地提升改造50006.97畝3,充分體現生態文明思想對烏魯木齊市園林工作取得實質性效果,通過逐步擴大綠化面積,充分發揮園林綠化的固碳作用,提升烏魯木齊市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為實現綠色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增加基礎性保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烏魯木齊市具體情況,有助于把握未來趨勢,深刻揭示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仍是當下的首要任務,為如何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指明方向,為加快推動烏魯木齊市綠色發展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和路徑化對策。平衡好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合理的發揮好綠水青山在功能、文化等方面的價值,讓烏魯木齊市經濟邁向新的階段。將烏魯木齊市園林綠化與生態草地、森林、農田,以及礦產資源緊密相連,形成城市農業、畜牧業、工業經濟發展的物質支撐體系。只有形成草地、森林等城市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將踐行綠水青山放在重要位置,才能為烏魯木齊市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黨始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優美的生態環境也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立足我國發展新階段和人民新期待,明確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烏魯木齊市園林工作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舉措之一,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生態文明領域的具體體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切實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動員全市各族人民的力量,營造出人人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者、支持者、參與者的氛圍,堅持環境和民生互相促進,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現階段烏魯木齊市常住人口350.58萬,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10年前的6.91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2.7平方米4。首先,從政府層面來看,烏魯木齊市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快制定并完善地區性生態建設的政策文件,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烏魯木齊市換成生態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的建議等綜合性文件,2015年頒布《烏魯木齊市主體功能區規劃(2015-2020年)》5,將市域空間構建“四區、四廊、一環”的生態保護空間格局,依托從烏魯木齊南部的山地山前區到北部的荒漠區,從西往東的4條水域,以及150余公里長的城市繞城公路打造的生態環境帶,將城市生態帶串聯,配合網格化,形成大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格局。其次,從園林部門層面來看,市園林部門通過“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描繪出市民百姓對美好生活共同的期盼。對現階段烏魯木齊市常用的204種主要園林植物進行綜合性評估,逐步規范并形成數據庫式園林管理模式。充分研究從植被選擇、養護管理、景觀小品設計等各個方面力求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趨勢。同時遵循“宜種樹則種樹、宜種花則種花、宜種草則種草”的自然之道,逐步形成城市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庭院綠化和林蔭停車場建設等一系列錯落有致、成景成蔭的城市綠色體系6,。最后,從市民百姓層面來看,自2018年起,烏魯木齊市舉辦春秋兩季萬人規模的義務植樹活動,讓市民參與到城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共享生態福祉,充分展現烏魯木齊市植綠文化和人文景觀,為市民提供親近自然、享受自然和優美生活環境的機會。
二、正確認識烏魯木齊園林綠化面臨的問題表現
當前,在踐行生態文明思想下烏魯木齊市園林綠化工作呈現向好的趨勢,生態生產觀與生態民生觀齊頭并進的新局面,但同時也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第一,城市生態總體規劃亟待加強。在烏魯木齊市園林行業中時刻營造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氛圍,但較內地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和不足,整體生態環境仍相對脆弱。從整體性出發,對烏魯木齊市生態總體規劃進行考量發現,現階段,作為綠洲城市,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脆弱,生態防護功能不健全、水資源匱乏、植物物種多樣性不足等問題依舊存在7,城市生態總體規劃的階段性與區域性較為明顯。
第二,城市地域特色園林文化發掘潛力有待提升。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是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的要義之一,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是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與沿線國家互通合作,致力共同改善生態環境。第一,烏魯木齊市作為“一帶一路”上重要一站,發掘其城市地域園林特色有其必要性。烏魯木齊的地域特色園林文化應該傳承歷史發展的同時緊跟時代的腳步。作為綠洲城市,烏魯木齊園林綠化起步較晚,較為短暫的園林文化未形成地域特色明晰的脈絡。早在1985年,烏魯木齊市就將大葉榆和玫瑰定為首府的市樹和市花,但其知曉率低,加之培育歷史和氣候條件的制約,也未形成特色園林文化品牌,因此以“一帶一路”為契機,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南,在烏魯木齊市城市空間范圍內,集中烘托市樹和市花的氛圍營造,強化市民的認知。第二,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首府城市,在地域特色園林品牌的打造方面自然離不開少數民族生態文化的提煉,此類元素的融入,一方面繼承并探索烏魯木齊市作為內陸城市園林綠化管理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契合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突出的城市位置,最終形成人文與生態相輔相成的烏魯木齊市園林文化城市品牌。
三、對策建議
烏魯木齊市生態文明建設中共有的許多結構性突出問題促成了其園林管理工作中一系列生態改善、文化品牌創建、公共體系服務等環節,因此為確保更好的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從其核心要義出發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完善烏魯木齊市生態總體規劃,從法律層面上更新完善《烏魯木齊市綠化條例》,突出園林綠化的法律地位,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度;從組織層面上成立系統完善的生態規劃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協調推進,適時適度公布規劃意見;從技術層面上吸收多層次專業技術人員,將規劃實施方案落地,秉承整體性設計規劃和設計布局,進一步提高生態景觀的質量;逐步建立并完善烏魯木齊市園林行業數據庫,為實現烏魯木齊市生態文明總體規劃增添合理性和科學性依據,夯實總體規劃的根基。
第二,繼續推進人才引進項目。完善人才結構的梯隊建設,一方面將產學結合,為當地大中專院校的相關專業提供實踐平臺,大力引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規劃與設計、生物學、生態學等多元化學科的項目基地,給烏魯木齊市大中專院校提供實習機會解決部分就業,同時讓高校學生們參與性的探索烏魯木齊市生態文明建設,增加科研過程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對現有人才隊伍進行優化培養,通過生態園林規劃設計與制圖能力提升培訓、園林景觀植物栽培養護培訓、常見林業草原病蟲害防治培訓等業務培訓工作,提升烏魯木齊市城市園林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確保城市園林工作高效開展。
第三,對烏魯木齊市城市地域特色園林文化進行精準定位。首先,著力打造“一帶一路”特色園林文化機遇條件,烏魯木齊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中的重要一站,地緣優勢日趨顯現,發揮區域門戶開放優勢,將烏魯木齊園林景觀設計時需要對城市的歷史文化進行凝練,多元化多層次的地域文化與園林景觀設計相結合,兼具觀賞與參與兩種特性,通過主題立意以及空間營造,繼續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新疆風格、首府特色”的標準,力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其次,關注烏魯木齊市園林科技項目的成果轉化,逐步推動地域特色園林文化的創新發展。依托市科技局、市文化與旅游局、科研院所和大中專高校等相關單位,加強政策支持的力度,搭建起成果轉換基地,確保城市地域特色園林文化項目直接與市場需求應用不脫節,以此來提高兩者的匹配程度,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為下屬園林基層單位和園林綠化施工方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的咨詢和及時準確的技術性指導服務,園林科技項目應時刻秉承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服務于一線基層園林綠化養護單位。
四、結語
烏魯木齊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以加強城市生態總體規劃進程、健全園林綠化高質量人才隊伍、發掘城市地域特色園林文化潛力為契機點,正確認識烏魯木齊園林綠化面臨的問題。結合實際,以踐行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為宗旨推進烏魯木齊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永續發展。遵循當代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其核心要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著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創建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烏魯木齊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促進烏魯木齊市的高質量發展,打造西北地區特色宜居生態文明城市。
參考文獻
[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M].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2019:144-146.
[2]烏魯木齊市綠色發展厚植生態文明優勢http://www.sayibak.gov.cn/info/1172/17766.htm
[3]翟勤盈.山青地綠,城美人和——烏魯木齊市園林生態建設新貌圖集[M].烏魯木齊林業和草原局(市園林管理局).2020:16.
[4]烏魯木齊市推進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http://www.sohu.com/a/341120742_132983
[5]烏魯木齊市構建“四區四廊一環”生態保護格局http://www.sohu.com/a/126607767_564600
[6]2018年烏魯木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2019-06-04[引用日期2019-06-04]
[7]孫喆. 烏魯木齊市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幾點思考[J]. 新疆林業, 2016(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