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欣 浙江省德清縣高級中學

得失是很多人關心的人生結果。有人說:我們追逐的是得,厭棄的是失。于是得者將得視為旅程的結果,欣然接受得的喜悅;失者將失視為開端,渴望以前事為鑒,博得下一段人生旅程的得。但真的應該如此嗎?
作為時刻彼此轉化著的不確定因素,得失其實并不適合作為開端或是結尾。范進將中舉之得視為人生結果來追逐,在中舉之時卻發了瘋。僅僅是出乎意料的一念之差,便讓得成了失,可見將得失作為結尾并不可靠。塞翁的兒子摔下了馬,成了殘疾,本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得相關聯的生活開頭,卻因殘疾在征兵之時免于兵役,繼而免于死亡。由此可知,失作為開頭,亦有可能成為另一方面的得。可見,得失并不是可靠的評判過往成敗的依據。
得失充斥著我們的人生旅程,正是其自身的不確定性與變化,向我們展示了存活于世的鮮活感受。而將得失視為過程,不失為一種合適的處理方式,亦需一些獨特的生活態度。若是一路走,一路擔心是否會因為不經意的差錯而使得成為失,時刻心驚膽戰,如何能夠享受旅程中意外的驚喜?抑或是時刻惦記前事的失,每一步都在謀算如何取得新的收獲,使失成為得,如何能夠活出當下的精彩?
盡力而為,得失則順其自然。這樣的態度使我們活在此刻,不在得到時擔心失去,也不在失去時因對得到的渴望而痛苦。村上春樹曾因自己需用鍛煉維持身材的易胖體質而痛苦,之后他忽然意識到擁有易瘦體質的人們雖現在無須花費時間鍛煉,但在年老時卻會因年輕時的輕視而陷于疾病的苦痛,而擁有易胖體質的自己,卻會因身材的提醒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此后他便不再糾結于獲得與失去,專注于跑步時的精神感受,最終成就了一位獨特的“跑步小說家”。
順其自然的態度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不做努力,而是盡力而為,不貪得失。人世間,我們可以追求的東西太多太雜,若是所有的東西都想抓入手中,必然會導致自己不知所措而一無所得。所以我們要堅定地以努力鋪就走向自己夢想的路,但是一定不要忘記忽視在其他方面紛繁的得。
追求夢想卻不糾結于一時的得失,有目標卻不貪圖在所有方面的得。著眼于過程,視得失為人生的常態,縱世界紛紛擾擾,人熙熙而來,攘攘而往,我自堅持我的主義,看庭前花開花落、天上云卷云舒,亦是人生中一大樂事。
(202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同題競寫)
【簡析】本文語言洗練樸素,觀點辯證,充滿著思辨性。作者在開頭點出人世間的普遍現象就是人們對得失的在意,繼而以例證思考了俗世中將得失視為終點和起點的種種不足,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將得失視為過程,不失為一種合適的處理方式。然后作者進一步論述,“盡力而為,得失則順其自然”的態度。在此基礎上,作者再進一步論證得失順其自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不做努力,而是盡力而為,不貪得失”。這樣的觀點辯證而有深度,體現了內心豐厚的從容和深刻的思考。本文敘議結合,論證有力,先破后立,層層深入,不失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