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中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
國內學者最早對社區教育的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最早的文章為對美國社區教育模式的討論,如《美國社區學院的職能》(毛澹然,1984),對美國社區教育這一形式的歷史、職能以及特點做了介紹[1]。侯懷銀(2017)對國外社區教育進行了總結,認為“社區教育即民眾教育、社會教育、非正規的社區教育服務、學校教育的開放過程和結果、學校教育和其他社會事業的結合體”[2]。吳遵民(2011)研究認為,1986年上海市真如中學與工廠聯合成立的“社會教育委員會”標志著中國現代社區教育實踐的興起[3]。2004年12月,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4];2016年6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5]。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學者開始積極探索中國社區教育發展理論、比較國內外社區教育發展模式、思考國內社區教育的現狀與問題和開展區域性案例研究等。然而,較東部沿海地區而言,西部地區的社區教育在發展歷史、發展規模、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居民參與度、科研成果、成果轉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離。
2016年11月,貴州省教育廳正式批復同意成立貴州省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2017年3月,銅仁市教育局批復同意成立銅仁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至此,貴州省和銅仁市相繼成立了省、市的社區教育工作牽頭單位,指導全省、全市開展社區教育工作,豐富社區教育理論,健全社區教育制度,促進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筆者在中國知網中,通過輸入“銅仁社區教育”這一主題,僅搜索到兩篇關于銅仁社區教育的論文。兩篇文章均由《銅仁日報》刊發,發表時間分別是2018和2019年,主要談及區域性社區教育的意義和必要性。為了進一步掌握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情況,促進市民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城市,本研究通過量化分析、質性研究, 運用結構式和半結構式調查問卷,摸排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現狀,找出發展困境,以期為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提供路徑參考。
本研究擬回答以下幾個問題:銅仁市社區教育現狀(社區居民了解度、社區居民參與度、社區居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社區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等)如何?如何提升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水平?
本研究向在銅仁市工作生活,或曾在銅仁市工作生活過的855人發放了結構式和半結構式調查問卷,共涉及8道量表題(包含個人年齡段和學歷層次試題)和1道問答題。同時,本文還就銅仁終身學習網設計了兩道試題,了解居民瀏覽該網頁情況、了解居民最感興趣的社區教育內容。
問卷對象的情況如下:參與問卷調查的人數占銅仁市常居人口的0.0199%;問卷對象為銅仁市常居居民或者近5年以內曾在銅仁市工作或生活滿3年的臨住人群;問卷對象的年齡段從少年(7~17歲),青年(18~40歲),中年(41~65歲),到老年(66歲以上)均有一定數量的分布,其中以青年和中年為主;問卷對象的學歷從小學及以下、中學、大專、本科到研究生均有分布,其中中學、大專和本科學歷人群居多。
量表題主要采用可信度較高的李克特(Likert scale)5分量表,回答題為半結構式問答題。前者運用SPSS 23.0對數據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后者運用扎根理論,對填寫的文字資料進行三級編碼,通過演繹歸納得出結論。本文所有采集數據在征求本人同意情況下,按照科研保密原則,讓每位參與人盡量客觀描述現象,試題涵蓋銅仁市社區教育的熟悉情況、發展概況、發展困難、科研實力和綜合評價等,由微信問卷星收集相關數據。
為了考查本調查問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本研究設計了對調查問卷的核心試題“對銅仁市社區教育了解程度”(以下簡稱Q1),“銅仁市社區教育最需解決的問題”(以下簡稱Q2,1~5分別代表政策引導;宣傳力度;資金投入;居民參與;其他),“社區教育對終身教育的作用”(以下簡稱Q3),“對銅仁市社區教育的綜合評價”(以下簡稱Q4),“銅仁市社區教育的科研實力”(以下簡稱Q5),“對銅仁市社區教育的參與度”(以下簡稱Q6)進行了信度分析。信度,又叫可靠性,是檢驗同一事物的重復測量結果的一致性程度,可用于反應問卷調查的穩定性或可靠性[6]。通過SPSS的可靠性統計數據,6項試題基于標準化項目的Cronbach a系數為0.675,而實際Cronbach a系數為0.628。對于探索性分析而言,本信度值依然可靠性較強,能為后續的研究提供支撐。
1.問卷試題的描述性分析
為了直觀形象展示調研結果,本研究繪制了表1對調研情況進行報告。表1展示了各個問卷試題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標準差、方差、偏度和峰度值。從表1的數據可知:6個問題的平均值(mean)有一半低于3,普遍分值較低;6個問題的標準差和方差相對較小,說明采集的數據較為集中,分散度較??;6個問題的偏度(S系數)基本上呈現負偏態現象,說明低分段存在極端值;6個問題的峰度(K系數)基本上大于零,說明數據呈現了高狹峰,分數過于集中。

表1 銅仁市社區教育調研結果表
2.銅仁終身學習網的描述性分析
銅仁終身學習網是銅仁市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為了方便廣大市民的學習,了解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情況,發布銅仁市社區教育信息,免費提供課程學習的公共網站。自2017年上線以來,對于該網站的瀏覽情況、信息更新情況和內容版塊情況等,一直沒有開展專業調研。截至2021年7月,該網站最后一條通知公告發布時間是2020年12月18日,最后一條新聞資訊發布時間是2020年7月1日。鑒于上述情況,本文專門針對該網站開展了調研,具體調研結果見圖1和圖2,其中圖2中的1~7分別代表:1=養生保??;2=旅游休閑;3=文化藝術;4=心理健康;5=育兒百科;6=職業培訓;7=其他。由圖1和圖2可知,廣大市民對銅仁市終身教育關注程度較低,從未瀏覽的人群占比最大;廣大市民對旅游休閑和職業培訓類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對育兒百科類最不感興趣。

圖1 瀏覽頻率直方圖

圖2 市民最感興趣的社區教育信息直方圖
為了進一步了解年齡段、學歷層次2個類別變量和Q1~Q6這5個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本文運用SPSS逐一進行了單因子方差分析,進一步探索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和關系的強度,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學歷對于社區教育的參與度的顯著性為0.020,小于顯著水平0.05,說明學歷對社區教育參與有顯著影響,并且影響強度較大。

表2 年齡和學歷與Q1~Q6之間的方差分析匯總表
根據方差分析結果,為進一步尋找學歷與社區教育的參與度之間的關系,本文把學歷作為自變量,社區教育的參與度為因變量,對兩變量展開相關分析。根據SPPSS軟件分析結果,學歷和社區教育參與度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128,右上角標示“**”,相伴概率小于0.01,表示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相關性分析說明學歷和社區教育參與度呈顯著負相關,即學歷越高,社區教育參與度越低。
根據調研結果,結合量化分析情況,現將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現狀總結如下:
第一, 居民對社區教育了解程度低。調研結果表明:Q1的平均值為2.63,處于所有問卷試題平均值中的低極值區。Q1的具體數據分布顯示:8.77%的居民對社區教育非常不了解,30.18%的居民對社區教育不了解,51.93%的居民對社區教育知道一點點,這三類人群占比率高達90.88%。
第二, 居民對社區教育參與度不高,高學歷居民尤其突出。Q6的平均值僅為2.85,處于低端值。Q6的具體數據分布是:12.75%的居民完全不參與社區教育活動,13.8%的居民幾乎不參與社區教育活動,53.68%的居民偶爾參與社區教育活動,這三類人群占比共計80.23%。根據問卷調查數據,本研究對居民年齡和學歷與Q1~Q6之間分別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學歷對社區教育參與有顯著影響,并且影響強度較大。進一步線性關系分析證實,學歷和社區教育參與度呈顯著負相關,即學歷越高,社區教育參與度越低。
第三, 居民對社區教育內容的多樣性有要求,對旅游休閑和職業培訓的關注度相對較高。問卷表明,居民在瀏覽銅仁終身學習網時,對養生保健、旅游休閑、文化藝術、心理健康、育兒百科、職業培訓等內容均有關注,除育兒百科外,其他內容的占比比較接近。進一步發現,旅游休閑和職業培訓是居民最感興趣的社區教育內容,分別占20.94%和19.88%。
為了探索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本文通過調查問卷、深度訪談和網絡志方法收集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相關資料,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資料收集表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論,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三級編碼,逐步歸納核心概念。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是質性研究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建構方法,其主要宗旨是在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直接從原始資料歸納出核心概念[9]。經過本文整理,共提取16個開放式編碼(一級編碼),整合成3個關聯式編碼(二級編碼),最后歸納出3類核心式編碼(三級編碼)。具體編碼情況如表4所示。
通過三種數據采集方法,經過逐層歸納,本研究初步得出:第一,市民對社區教育知之甚少,參與度有所欠缺;第二,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第三,市民對社區教育內容有更高的要求,發展社區教育需提升社區教育的內涵建設。

表4 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編碼表
為了響應黨和國家關于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號召,繁榮銅仁市社區教育事業的發展,結合量化和質性研究結果,本文構建了基于三螺旋理論的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圖。三螺旋概念最早是由Etzkonwitz在20世紀90年代底提出,用于解釋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產業—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 并在隨后的研究中系統論述了創新系統的進化以及大學與產業關系路徑的選擇[10]。該路徑圖以政府為中心,以社區為載體,以社區教育機構為主體,以三方的互動配合為動力,充分發揮政府的行政職能,按階段分解三方的具體職責,促進三方的螺旋上升,提升銅仁市的整體社區教育水平。
1.政府層面(充分發揮行政職能)
政府是社區教育發展的抓手,需保障社區教育經費投入,制定完善社區教育制度,加強監督管理,提供立法保障,協調社區和社區教育機構的深度融合。在第一階段(起步發展階段),政府需要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保障前期資金的投入,扶持社區教育事業的開展。在第二階段(常態運行階段),政府需要制定相關政策制度保障社區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并代表官方對政策制度進行宣傳報道,提升社區教育活動的認可度和公信力。在第三階段(提質增速階段),政府需要建立長效監管制度,開展定期巡查工作,提供立法保障,全面推進社區教育事業高質量、高水平和高效能運行。
2.社區層面(切實提高市民認知)
社區是社區教育對象的載體,需調研社區教育內容,組織社區教育活動,聯系就業單位,提升市民對社區教育的認識。在第一階段,社區需要調研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預期效果的相關情況,充分利用社區開展廣泛的招生宣傳。在第二階段,社區需要通過舉辦各項活動,吸引更多的市民參與社區教育事業,讓更多市民了解社區教育。在第三階段,社區需要聯系相關企業,協助社區教育機構完成學員的就業工作,解決學習者的后顧之憂,讓市民悉知社區教育的作用。
3.社區教育機構層面(不斷提升內涵建設)
社區教育機構是社區教育活動的實施者,需負責師資招聘和教學管理,開展科學研究,豐富社區教育內容,提高社區教育質量。在第一階段,社區教育機構需根據調研情況招聘專業教師,充實教學隊伍,組織招生工作。在第二階段,社區教育機構需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組建科研團隊,招標科研項目,為教學活動的優化提供理論支撐。在第三階段,社區教育機構需要根據社區的調研需求豐富教育內容,通過教學經驗積累和科研項目支撐,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提質增效。
通過三方的融合,實現區域社區教育提質增速,最終達成社區教育事業從起步發展,常態運行到提質增速的螺旋上升目標,具體情況見圖3。該路徑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提供參考,為區域教育事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通過問卷調查和SPSS數據分析,總結銅仁市社區教育的現狀如下:第一,居民對社區教育了解程度低;第二,居民對社區教育參與度不高,高學歷居民尤其突出;第三,居民對社區教育內容的多樣性有要求,對旅游休閑和職業培訓的關注度相對較高。針對目前的現狀,研究認為:基于三螺旋理論,通過政府、社區和社區教育機構的三邊互動,地域社區教育事業可以實現螺旋上升。其中,政府需充分發揮行政職能;社區需切實提高市民認知;社區教育結構需不斷提升內涵建設。

圖3 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圖
誠然,本文對銅仁市社區教育的現狀做出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解決方案,也構建了銅仁市社區教育發展路徑圖。但是,鑒于本研究樣本數量有限,研究方法也不一定完全合理,研究結果可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后期,本研究將擴大調研對象,設置更多維度的問卷試題,開展準實驗研究法,更加精準地探索社區教育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