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王漢平
寬敞明亮的調度室,碩大的電子大屏,各種數據不停更新,礦坑生產現場清晰的圖像……這是10月下旬,記者在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礦智慧調度室看到的一幕,微微有些頻閃的大屏標志著中煤平朔智慧礦山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09年以來,安太堡露天礦根據集團公司建設智慧礦山推進會部署要求,陸續啟動為電鏟、卡車、鉆機、工程機械等設備安裝防撞系統、GPS智能調度系統,實現安全生產的智能化、數字化、科學化,為全礦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0多年來,中煤平朔在推進“智慧礦山”建設進程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降本增效為重點,持續完善補充“智慧礦山”的建設。目前,該礦建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在應用露天礦GPS智能調度系統、重型卡車防撞系統、設備管理信息化系統等方面收到了顯著經濟效果。
此外,該礦還對GPS卡調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根據生產計劃和設備狀態及設備的實時運轉情況,自動計算并進行運輸卡車和電鏟之間的最優分配,最大限度地避免車待鏟、鏟待車情況的發生,使設備調度管理、生產作業管理、柴油消耗管理更加科學、合理。同時,達到減人提效,降低職工勞動程度,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安全保障力,為全礦乃至安家嶺、東露天礦實現智能綠色開采提供了寶貴經驗。今年以來,該礦還先后為重型卡車駕駛室安裝安全帶,給各種輕型工具車更換新式旗桿燈,極大地提高重型卡車司機安全系數和夜間大型車輛碾壓工具車事故發生。
深秋早晨7點半,初升的朝陽剛剛露出溫暖的笑容,穿戴勞保用品整齊的該礦生產一隊虎班履帶式推土機司機陳國兵就已經來到了交接班室,準備參加班前會。他輕輕彎下腰,人臉考勤識別系統自動進行人臉自動識別。與此同步,陳國兵個人信息便即刻顯示在前方的液晶屏上。
為提高交接班效率,杜絕職工頂替、代簽到和遲到早退現象的發生。近年來,安太堡露天礦在各生產班組交接班室、礦辦公樓設置多個人臉識別考勤機,對各生產班組、部門人員進行編號照相,進入系統登記,完成人臉圖像采集。職工在交接班規定時間面向攝像頭站立,考勤機會自動采集信息,畫面顯示考勤成功后,職工方可離開識別考勤機。
該礦還實行人臉識別與人員手機定位打卡、紙質簽到考勤一體化管理,由此保證考勤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以便人力資源部核對員工每月考勤情況。
“這刷臉機真方便,現在靠一張臉就能隨意簽到,難怪大家伙都說咱礦如今也要拼顏值啦!”陳國兵一邊刷臉一邊笑呵呵地說道。
“通過‘電子眼抓違章省時省力,而且過目不忘、十拿十穩。”駐礦安監處安監員孫凱對礦坑安裝電子攝像頭違章智能識別系統的比喻,既形象又具體。
近年來,該礦在礦坑重要位置及安全監管盲區,安裝多個電子攝像違章智能識別系統。該系統是一個立體化、多層次、全天候、全方位的電子智能監控系統。采用先進的智能識別技術,實現了對各種設備多種違章行為的自動識別、報警、抓拍、存儲和回放查看,識別率高,技術先進,行業領先。
此外,安太堡露天礦還圍繞智慧礦山建設,積極開展“五小”科技競賽,全力打造人人謀創新的創新型班組。同時,將“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理念貫徹到每一名職工,嚴格落實班中安全危險因素人人辨識、人人負責,確保班組安全生產無事故。
有了智能化裝備帶來的切實保障,更需要操作人員盡快熟悉設備性能,掌握操作技能。為此,安太堡露天礦一方面組織各工種設備操作人員進行培訓,使之真正做到對智慧設備“三知四會”,另一方面,精心遴選高學歷、高技能青年人才和廠家技術人員一起學習、調試各類設備的技術參數,為實現智能綠色開采提供了技術保障。另外,為提高全員的整體素質,夯實人才基礎,該礦不斷加大培訓力度,采取崗位培養、理論+實踐等多種方式提升智能人才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全國煤炭行業張立舉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帶動班組員工技能培訓、技能提升、技術創新與科技攻關,培養出一專多能、多技多長的應用型、復合型員工,有力地推動了班組建設和員工素質提升。
安全培訓的多樣化為礦山安全發展“添智增力”。該礦還充分運用班組微信群、三維一體智慧班組平臺等手段,整合培訓資源,注重理論培訓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堅持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月一考、每季一評等有效形式,重點解決現場中遇到的安全技術問題。扎實做好技能大師工作室創建工作,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鼓勵職工創新工作,為礦山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時代召喚使命,責任需要擔當。未來,安太堡露天礦將在集團公司“敬業、求實、創新、爭先”企業精神引領下,始終以搏擊風浪的勇氣、一往無前的姿態,在踐行高質量發展戰略、推動礦山智能高效發展的征程上篤定前行,努力向高標準、高效率、智能化、本質安全型、環境友好型的行業一流礦山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