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張建霞
基層衛生院作為農村三級醫療網點的重要環節,擔負著醫療防疫、保健的重要任務,是直接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法寶。近些年,隨著中醫藥在新農合中優勢的發揮,越來越多的群眾主動選擇接受中醫藥服務,中醫藥服務在農村基層衛生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鎮江市潤州區始終致力于提升全區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堅持高標準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軟硬件建設。規范設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藥綜合服務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規范的中醫藥服務,深受群眾歡迎。
已過古稀的吳銀娣,家住南京鼓樓區云谷山莊,患腦梗4年,安裝心臟起搏器3年半,她在南京發病并在江蘇省中醫院治療,因女兒住在鎮江,長期兩地跑吃不消,于是打算到鎮江潤州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吳銀娣起初并不愿意,覺得小醫院沒有大醫院做得好。“來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才發現,這邊康復治療做得非常好。沒幾個月,就能自己慢慢行走了。”吳銀娣說。
朱萍去年11月覺得渾身疼痛,做了血液檢查以及胸部、腹部CT平掃,未發現異常,但還是背痛難忍,多方求醫無果后,經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師診斷為痹證。通過中醫館針灸、推拿治療,現在已經治愈,朱萍不住地感嘆中醫的療效,幫她除去了病痛,重回健康生活。
5年前,張俊玲做了膽囊切除手術,術后開始出現腹瀉,陰雨天更加嚴重,平常乏力精神不振還怕冷,這種情況經常反復,影響日常生活。后來經朋友介紹來到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第一次在黎明中心的中醫館進行臍灸后舒服了不少,經過兩個療程治療癥狀好轉很多,現在能正常出門了。“醫生幫我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身體好,心情也好了。” 張俊玲說。
中醫館醫生在為患者做康復治療。圖/張建霞
潤州區規模較大的七里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十三五”期間當地建成的第一家“國醫堂”,該中心的中醫診療區使用面積達900平方米,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引進中醫康復器材,集針灸、推拿、理療、熏蒸等中醫藥治療于一體,由資深中醫師主管,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中醫藥服務,深受群眾喜愛。
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中醫藥服務與康復聯合病房進行深入融合,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如今康復聯合病房不斷發展壯大,病人絡繹不絕。該中心拿出整層業務用房,專門設立針灸推拿理療區,與現代康復訓練區組建成一個系統的康復訓練大廳,中醫藥健康服務在這里得到了拓展。
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華路站中醫閣利用中醫、中藥、針灸、理療、康復等功能優勢,積極為迎江路社區康乃馨日間照料中心的老人提供中醫針灸、推拿、康復等中醫藥醫養融合服務,轄區老人在日間照料中心就可以享受吃飯、洗浴、中醫藥保健等一站式服務,樂享健康晚年。
不僅如此,潤州區工業園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金山水城站中醫閣,積極開展“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中醫治未病”等中醫藥服務,針對不同疾病和康復服務對象,制定個性化的中醫康復治療方案,周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中醫藥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潤州區在中醫藥服務基層方面下了一番繡花功夫。當地始終致力于提升全區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堅持高標準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軟硬件建設。規范設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藥綜合服務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個,占比為100%。
潤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發展,將全區中醫館(閣)建設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加以推進,區人大、區政協定期組織視察活動,加速推進項目建設。目前,全區已建成中醫館7家、中醫閣8家,實現了中醫館建設全覆蓋。當地建立中醫藥網絡信息化平臺,與藥房現有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部分站點設立了獨立中藥房,設置了中成藥專柜。中藥飲片(含中藥顆粒劑)均大于100種,中成藥品種均大于50種。中醫館規范配備了10種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和康復設備,中醫閣配備了4種以上中醫診療設備和康復設備。分別可以以中藥飲片、針刺、艾灸、刮痧、拔罐為代表的6類和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各中醫館(閣)自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均能夠利用針法、灸法、針刀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治愈常見病癥,運用中醫藥知識、方法和中醫藥康復手段為中風后遺癥、肢殘及慢性病患者開展各具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當地邀請知名中醫定期坐診,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便捷、高效、價廉的中醫藥特色服務。七里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腎病科、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科等一批中醫特色科室被評為省級特色科室。
全區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中醫藥文化氛圍濃厚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11家衛生服務站均能運用中藥飲片或中醫非藥物療法,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規范的中醫藥服務,深受群眾歡迎。
近年來,鎮江市潤州區在中醫藥服務百姓方面不斷探索、創新。
在中醫康復聯合病房的創新方面,潤州區衛健委選擇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康復聯合病房和骨科聯合病房,開放床位由原來的40張增加到70張,收治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和骨科下轉病人,迅速形成了該中心的中醫和康復特色,其經驗可推廣、可復制。中醫康復聯合病房的建立,極大地緩解了大型綜合醫院的就診壓力,將康復期的病人下轉社區醫院持續治療,實現優質中醫藥資源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同時也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中醫康復聯合病房對中醫藥需求的合理分配,以及提高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藥診療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中醫健康服務領域的拓展方面,潤州區積極探索在亞健康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開展中醫藥健康干預,將中醫藥滲透到亞健康、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不斷拓展基層中醫藥服務領域。積極探索“中醫治未病”特色品牌,自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一直注重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中醫藥特色服務。全區多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群眾實際需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中醫治未病”服務,為社區亞健康人群提供針灸、推拿、拔火罐等中醫藥技術服務,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潤州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圖/張建霞
未來,潤州區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的投入。落實中醫藥各項政策,發揮醫保政策對中醫藥的支持作用。將針灸、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和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及新農合報銷范圍,同時推進中醫藥費用報銷比例。
不僅如此,潤州區將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配齊配強中醫藥人員,同時加強基層中醫藥人員培訓。強化中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扎實開展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培訓和培養工作,逐步建立中醫類別人才引進、進修學習、定期流動的長效管理機制。
此外,潤州區還將積極推進中醫藥特色健康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健康管理人員,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的比例;做好中醫健康教育,力爭做到占健康教育內容的40%以上;實施好中醫藥健康管理項目,在0~36月兒童、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以及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積極運用中醫藥方法,提高重點人群和慢病患者中醫藥健康服務管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