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娣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江蘇 鎮江 212000
乳腺癌屬于臨床常見疾病,女性群體高發,對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均存在嚴重威脅,通過早期診斷與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1]。相關數據統計表示,乳腺癌在女性群體高發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已經成為了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2]。乳腺癌患者預后與多種因素相關,如腫瘤分級、腫瘤體積、術式等,通過對乳腺腫瘤分子狀況的檢測與分析,可為臨床診療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有利于對患者預后的評估[3]。目前對乳腺癌患者開展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進行孕激素受體(PR)、雌激素受體(ER)以及C-erbB-2等的分析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顯著意義[4]。另孕激素受體有PR-A、PR-B兩個亞型,近年來臨床對該兩亞型的蛋白表達情況也有一定關注。基于此,該次研究選取該院2019年1—12月確診的乳腺癌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對乳腺癌患者在病理診斷中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于該院確診的乳腺癌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滿足乳腺癌診斷標準;②術中獲得明確的乳腺腫瘤組織樣本;③認知功能正常,臨床資料完整;③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既往精神疾病史者;③特殊生理時期如哺乳期、妊娠期等;④依從性不佳者。按照PR、ER檢測結果將患者分為陽性組(PR+ER+)與陰性組(PR-ER-)。陽性組患者41例,均為女性,年齡32~78歲,平均(51.75±9.25)歲;發病位置包括左側22例,右側19例。陰性組患者41例,均為女性,年齡33~75歲,平均(52.18±10.07)歲;發病位置包括左側23例,右側18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已經簽署同意書。
兩組患者均經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或手術獲得足量的病理組織標本。對所采集的組織標本,先使用1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進行固定處理,并以石蠟包埋。后對標本進行連續切片,切片厚度為4 um,進行HE染色以及ABD免疫組織化學染色,DAB顯色,以蘇木素復染,對組織的病理特點進行觀察分析。其中PR、ER陽性表達情況的判定時,其表達位置為細胞核,如出現棕黃色、黃色、棕褐色顆粒,則提示陽性染色。采用高倍光鏡下(×400)隨機進行5個視野的觀察,每個視野中100個細胞,計算陽性細胞占構成比,設為a,并記錄染色強度,設為b,對a×b結果進行半定量分析。對a,無陽性細胞則計0分,陽性細胞占構成比1%~10%計1分,陽性細胞占11%~25%計2分,陽性細胞占26%~50%計3分,陽性細胞占51%~75%計4分,陽性細胞占76%及其以上計5分。對b,無著色計0分,淡黃色或黃色計1分,棕黃色計2分,棕褐色計3分。按照a×b結果差異進行分級,其中0~2分為陰性,3分及以上為陽性,3~4分(+),5~6分(++),6分以上(+++)。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①兩組C-erbB-2陽性檢出率比較。C-erbB-2陽性判定標準:無染色或陽性細胞數量在10%以下為陰性,陽性細胞數在10%以上為陽性,其中10%~20%為(+),21%~50%為(++),50%以上為(+++)。②比較PR-A組、PR-B組的C-erbB-2陽性表達情況。③兩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比較。淋巴結轉移,根據連腋窩淋巴結清掃結果或者是淋巴結活檢結果進行判定。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陽性組C-erbB-2陽性檢出率低于陰性組,陰性率高于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erbB-2陽性檢出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c-erbB-2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PR陽性組 中PR-A亞型20例,PR-B亞型21例。PR-A組C-erbB-2陽性率高于PR-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R亞型C-erbB-2陽性表達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R subtypec-erbB-2[n(%)]
陽性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低于陰性組,未轉移率高于陰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近年來由于國內居民飲食結構、精神壓力等的增加,乳腺病變的發生率不斷上升。乳腺病變有良性與惡性之分,常見乳腺惡性疾病包括浸潤性導管癌、炎性乳腺癌、浸潤性小葉癌等,對女性健康存在嚴重威脅,雖然研究指出男性也可發生乳腺癌,但仍以女性為高發群體,男性病例較少[5-6]。對乳腺疾病,良性病變常規病理切片即可實現有效診斷,而對乳腺癌,則需要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輔助醫師實現對疾病的進一步診斷與鑒別診斷[7-8]。女性乳腺由脂肪、乳腺腺體、纖維、皮膚等所組成,乳腺癌則好發于乳腺腺體上皮組織。在人類的正常生理活動中,乳腺作用并不明顯,而原位乳腺癌對患者生命的威脅并不大,但由于癌細胞失去正常活性,容易脫落,可能處于游離狀態,經淋巴循環與血液循環,將擴散到其他位置,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9-10]。乳腺癌屬于激素依賴性腫瘤,其發生、發展和患者自身的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情況存在緊密關聯,故通過對乳腺組織中孕激素與雌激素受體表達情況的分析,可輔助進行乳腺癌分期、淋巴結轉移等的判定,而激素水平也是評價乳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11-12]。乳腺組織在發生惡性病變時,上皮細胞雌激素、孕激素受體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失,而細胞仍然會保留部分受體,這也驗證了該兩激素對調節腫瘤生長的作用[13-14]。在病理組織檢查中,通過對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表達情況的分析,有利于判定患者的預后。臨床經驗證實,如兩種受體表達情況均為陽性,則患者預后較好,反之則預后較差。C-erbB-2基因即HER-2基因,屬于細胞來原癌基因,其在較多腫瘤中均存在過度表達以及擴增的情況,與腫瘤的分級、分化有著緊密關聯,且該基因的蛋白產物P185的相關研究在乳腺癌領域已經有了較多成果,其表達水平越高,對腫瘤增殖、血管再生、淋巴結轉移的促進作用越強,且能夠起到抑制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臨床普遍認為該基因及其蛋白產物的陽性表達情況屬于判定乳腺癌患者預后的獨立指標[15]。而C-erbB-2陽性,也提示患者存在多藥耐藥的可能,有利于指導臨床用藥工作的開展,如果病理檢查中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結果提示C-erbB-2完整膜陽性+++,則考慮選擇Hereeptin分子靶向藥物進行治療,以保障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16]。
該次研究結果中,對82例乳腺癌患者在病理診斷中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檢測發現,陽性組C-erbB-2陽性率26.83%(11/41)低 于 陰 性 組82.93%(34/41),陰 性 率73.17%(30/41)高于陰性組17.07%(7/41)(P<0.05),提示雌激素受體與孕激素受體表達陽性者預后更好。PR-A組C-erbB-2陽性率為高于PR-B組(P<0.05),則說明PR陽性組中不同亞型C-erbB-2陽性表達情況存在差異,PR-A組C-erbB-2陽性表達水平更高。翟俊等[17]研究中,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后發發現,PR+ER+組患者C-erbB-2表達陽性率為24.39%,低于PR-ER-組的80.49%(P<0.05),與該次研究基本一致,也驗證了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對判斷乳腺癌患者預后的作用。乳腺癌淋巴結轉移遵循逐級轉移的規律,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很高,甚至不少患者就診時已經出現了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轉移不光會導致患者預后不佳,也會增加患者后期復發的風險,故有必要及時判定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進而及時通過淋巴結清掃術進行治療。該次研究結果中,陽性組腋窩淋巴結轉移率為34.15%(14/41),未轉移率為65.85%(27/41),與陰性組63.41%(26/41)、36.59%(15/41)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雌激素受體與孕激素受體表達陽性者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風險更小,故可認為該兩受體表達情況不光有利于判定患者預后,也能夠為是否開展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提供一定依據。車暢[18]研究中,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后發現,PR+ER+組患者淋巴結轉移率率為35.56%,低于PR-ER-組的68.89%(P<0.05),與該次研究一致,也佐證了該兩指標對判定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病理診斷中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效果理想,通過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以及C-erbB-2表達情況的分析,有利于明確患者的預后,識別患者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可為臨床診療工作的進行提供可靠依據,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