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新疆 和田 848000
作為骨折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的一種并發癥,肺栓塞出現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呈現出進一步嚴重現象,并且因此導致病死率以及殘疾率顯著增加。對于骨折患者而言,手術后一經表現出下肢深靜脈血栓現象,則存在較高概率使患者因為表現出肺栓塞最終死亡。對此確定有效方式展開肺栓塞疾病預防干預,意義顯著[1-2]。以往治療期間,華法林以及肝素等療法獲得廣泛運用,對于抗凝作用可以確保發揮,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患者表現出肺栓塞現象,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該次研究將該院2017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82例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數字奇偶法分組,分別探析采用基礎治療+下腔靜脈濾器以及采用基礎治療方式進行肺栓塞預防可行性,以實現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有效預后。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收治的82例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數字奇偶法分組;干預組(41例):女15例,男26例;年齡30~58歲,平均(42.29±2.25)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1.02±0.29)年。常規組(41例):女14例,男27例;年齡31~59歲,平均(42.32±2.27)歲;病 程6個月~3年,平均(1.03±0.32)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骨折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疾病獲得確診;②無認知方面障礙;③該研究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與家屬完成知情同意書簽署。排除標準:①對于研究要求不配合者;②存在精神疾患史者;③對藥物有禁忌證者。
常規組:采用基礎治療方式進行肺栓塞預防,主要選擇500 IU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66825)對患者展開治療,用藥方式為皮下注射;此外采用3 mg華法林鈉片(國藥準字H37021314)對患者進行治療,用藥方式為口服。干預組:采用基礎治療+下腔靜脈濾器進行肺栓塞預防,對于基礎治療方式同常規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保持相同;此外添加下腔靜脈濾器進行治療,在對患者實際情況加以了解情形下,合理完成下腔靜脈濾器選擇,并且配合實施Seldinger技術治療,針對患者健側股靜脈實施穿刺操作,就其下腔靜脈加以觀察,確保正常后,并且對腎靜脈開口位置明確后,將濾器輸送器導入,合理完成濾器安裝,并且對其展開固定操作,防止位置變化呈現出血栓現象。于外鞘管以及濾器導管中合理準備肝素鹽水進行添加,控制換藥頻率為1次/d,對患處干燥無菌做出保證,在3~10 d后,將其合理拔除。
對比兩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的水腫發生率、治愈率、肺栓塞發生率。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水腫發生率(36.59%)、治愈率(100.00%)同常規組水腫發生率(39.02%)、治愈率(92.6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肺栓塞發生率(0.00%)低于常規組肺栓塞發生率(17.07%)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水腫發生率、治愈率、肺栓塞發生率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edema,cure rate,and incid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肺栓塞主要指栓子對患者肺動脈造成堵塞而呈現出肺循環障礙的一種病理生理綜合征,其誤診率、發病率以及病死率均呈現出顯著性特點,往往繼發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出現。對于深靜脈血栓誘因進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血流緩慢、靜脈損傷以及血液高凝狀態幾方面。骨折出現會使患者下肢血管壁呈現出廣泛損傷,血管內皮損傷后會導致內源性凝血機制激活,使血小板凝聚性呈現出一定程度增強,對應導致凝血因子增加,使纖維蛋白溶解酶活性表現為一定程度降低,并且對外源性凝血機制造成直接激活,使靜脈血栓出現。具體干預期間,下腔靜脈濾器有效應用可使肺拴塞發生率顯著降低。對于下腔靜脈濾器而言,其主要分為臨時型、回收型以及永久型。對于永久型下腔靜脈濾器而言,其表現出的并發癥較多,往往呈現出折斷、移位以及下腔靜脈阻塞等現象;而對于臨時型濾器而言,其傳送系統往往表現出感染現象,并且于其上下腔靜脈會表現出連接桿長時間滯留現象,從而使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加,如在置入期限內呈現出血栓脫落,仍會導致患者表現出肺栓塞情況。而對于可回收型濾器而言,其表現出諸多優勢,對于上述兩種濾器表現出的系列不足可以充分避免。
臨床針對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在實施肺栓塞預防期間,下腔靜脈濾器有效運用,可獲得顯著肺栓塞疾病預防效果[3-7]。其對于致命性肺栓塞可以充分預防,可促進術后患側肢體腫脹消退,將骨折以及穿刺位置等血腫情況進行有效改善[8-19]。
該次研究發現,干預組41例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表現出水腫患者15例(36.59%)、治愈患者41例(100.00%)、表現出肺栓塞患者0例(0.00%);常規組41例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表現出水腫患者16例(39.02%)、治愈患者38例(92.68%)、表現出肺栓塞患者7例(17.07%);干預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水腫發生率、治愈率同常規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肺栓塞發生率(0.00%)低于常規組肺栓塞發生率(17.07%)明顯(P<0.05),同范勝家[20]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靜脈濾器預防肺栓塞的作用》一文中表現出一致研究結論:靜脈濾器組46例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表現出水腫患者21例(45.65%)、治愈患者46例(100.00%)、表現出肺栓塞患者0例(0.00%);對照組46例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中,表現出水腫患者23例(50.00%)、治愈患者44例(95.65%)、表現出肺栓塞患者5例(10.87%);靜脈濾器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水腫發生率、治愈率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靜脈濾器組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肺栓塞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肺栓塞發生率(10.87%)(P<0.05),充分證明下腔靜脈濾器運用于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肺栓塞預防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下腔靜脈濾器有效運用,對于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肺栓塞發生率的降低可獲得顯著效果,最終可實現骨折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有效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