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
東臺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鹽城 224200
腦梗死屬于臨床常見、多發性腦血管疾病,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且易復發。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腦血管疾病患者數量超過150萬,且死亡人數超過50萬。迄今為止,腦梗死疾病已成為危害人們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的主要病因之一[1]。早期診斷、治療對挽救腦梗死患者生命、提高患者預后恢復質量至關重要。目前臨床常用治療方法首選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凝集、溶栓、調節血液黏稠度、抑制腦水腫、保護神經等,常用藥物為前列地爾、依達拉奉,前者能夠有效提高血管活性,后者則為常見清除自由基藥物,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2]。該文以2018年1月—2020年6月該院收治的9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簡析前列地爾、依達拉奉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接診治療腦梗死患者90例進行觀察分析,以雙盲法分組,對照組患者共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45~84歲,平均年齡(60.4±1.3)歲。觀察組患者共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齡44~85歲,平均年齡(60.5±1.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同意,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單純采用前列地爾(國藥準字H20103292)治療,用量用法為:將10μg藥物與250 mL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1次/d。
觀察組采用前列地爾(國藥準字H20103292)、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031342)聯合治療,前者用量用法與對照組一致,依達拉奉用量用法為:將30 mg藥物與100 mL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滴注,2次/d。
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4 d。
觀察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著(神經功能有效恢復,對日常生活不造成影響)、一般(神經功能輕度受損,對日常生活產生輕度影響)、不佳(神經功能嚴重受損,對日常生活產生重度影響)3個等級。總有效率=(顯著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0%。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放入抗凝試管內,通過自動血液流變檢測設備對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予以測定,包括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纖維蛋白原。利用NIHSS量表分別對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1周、2周神經功能進行評估,總計45分,分數與神經缺損程度呈正相關。觀察兩組患者用藥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液流變學指標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紅細胞比容(%)治療前 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療前 治療后纖維蛋白原(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2.20±0.15 2.21±0.14 0.327>0.05 1.06±0.12 1.89±0.13 31.471<0.05 51.28±3.75 51.29±3.74 0.013>0.05 32.98±2.02 40.21±2.03 16.936<0.05 0.93±0.05 0.94±0.04 1.048>0.05 0.69±0.03 0.82±0.02 24.187<0.05 5.61±0.42 5.62±0.41 0.114>0.05 3.13±0.33 4.43±0.34 18.405<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不同時間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對比[(±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oint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2周觀察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33.23±3.98 33.24±3.99 0.012>0.05 16.24±2.11 19.05±2.12 6.302<0.05 9.57±1.13 14.98±1.12 22.810<0.0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腦卒中目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人類三大致死因素之一,且據國內相關大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因腦卒中死亡的人群數量已經突破百萬,且近幾年仍呈現緩慢增長勢頭[3]。腦卒中還具有較高的致殘率,不僅危害患者自身的生命健康,還會為其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心理等負擔。臨床將腦卒中分為兩個種類,即出血性和缺血性,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又被稱為腦梗死,該病癥占所有腦卒中患者中的75%左右,因此臨床也將該病癥的治療作為腦卒中患者治療的重點。腦梗死的主要危害在于腦組織發生缺血后會引發局部壞死,而病情得到治療后還會出現再灌注的情況,再灌注時氧自由基就會對腦細胞的外膜造成過氧化影響,同樣也會造成腦組織的損傷,使腦神經功能部分缺失或障礙[4-5]。自由基本身是細胞膜表面電子軌道所包含的未配對原子、分子等物質的統稱,其在人體內各臟器、組織發生缺血性壞死時即大量產生,從而造成細胞結構過氧化,輕則使細胞功能降低,嚴重時則會導致細胞凋亡或壞死。因此腦梗死治療過程中對再灌注后腦組織的保護給予重點關注,通常選擇自由基清除藥劑對腦神經細胞和組織予以保護,而此類藥物臨床應用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者的認可[6-7]。
依達拉奉屬于自由基清除劑,可通過清除腦組織受損時產生的大量自由基物質,從而抑制細胞直至的過氧化反應,保障腦梗死患者腦血管再灌注時腦神經的功能,降低臨床偏癱、功能障礙等概率。前列地爾則是一種以微脂球為載體的前列腺素E1制劑,其中前列腺素E1被微脂球所保護,使其在進入人體后不容易失活,且可以更好地分布于受損的血管靶向部位,保障血管擴張效果,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腦缺血再灌注時的血流量得以保障[8-10]。實際情況下,由于腦梗死患者手術后肢體功能障礙的發生率普遍較高,其血液流變學的各項指標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異常,其中血紅細胞比容、血漿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纖維蛋白原等均異常升高。此時應用前列地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腦血管微循環系統,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最大程度控制腦血管內血液的黏稠度。同時依達拉奉還可針對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發揮拮抗效果,提升紅細胞的變形能力,使其更加適應缺氧狀態,也可避免血液向高凝狀態進一步發展[11]。
依達拉奉在清除氧自由基后可以有效改善再灌注時腦組織的損傷程度,繼而降低術后腦水腫的發生率,降低對神經組織的壓迫,加之其快速清理氧自由基,為神經功能的恢復贏得了更多的時間,也提供了更好的內部環境。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依達拉奉在進入人體內后主要是以陰離子形式存在,因而可以更好地保護神經細胞,改善受損的神經組織功能[12]。
依達拉奉在進入人體后和血漿蛋白的結合率可以達到92%左右,根據人體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在針對健康青年男性和健康老年男性用藥后,其和血液結合后的代謝產物為硫酸類化合物,而和尿液結合后會產生葡萄糖醛酸類化合物,且藥物本身在血液當中并沒有明顯堆積,所有的研究對象均采取2次/d給藥的方式,每次給藥劑量控制在0.5 mg/kg,要求在30 min內全部滴注入靜脈,連續給藥2 d后實施檢查,僅在尿液當中發現濃度為0.7%~0.9%的藥劑殘留,剩余均為代謝產物。依達拉奉在進入到人體后均是以陰離子的狀態存在,且可以將自身的一個電子轉移給氧自由基團,從而形成依達拉奉基團,借此阻斷脂質的過氧化反應過程,對神經細胞發揮保護作用。依達拉奉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能夠有效降低水楊酸發生羥化作用的速率,且隨著藥劑濃度的提升,其對腦勻漿脂質的過氧化作用的抑制效果也會隨之提升,但無法對O2-發揮作用。同時國外醫學研究者還發現,依達拉奉能夠有效猝滅中性粒細胞內的氫基團、氧基團或氫氧基團,但并不損害中性粒細胞本身的功能和活性。依達拉奉的血腦屏障通過率為60%左右,因此在靜脈滴注后也可針對腦內的毒性羥基基團進行清除。另外該藥物還可通過胎盤、臍帶系統進入胎兒體內,抑制因缺氧導致的腦組織損傷。
前列地爾則可發揮擴張血管的功能,為恢復期患者的神經組織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也可有效降低炎性介質的濃度,降低神經細胞受炎性病變的損傷[13-14]。因此,聯合使用依達拉奉、前列地爾不僅可以有效保障患者腦血管組織,降低血液黏稠度,還能有效調節腦神經功能,使其在恢復階段發生神經功能障礙的概率明顯下降,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5-16]。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王永華等[17-18]發表文章結果采用依達拉奉聯合前列地爾治療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88.71%高于對照組72.58%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采用依達拉奉、前列地爾聯合治療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