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碩華,李艷玲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產科,廣東深圳 518052
母乳作為新生兒最安全的食物,可增強新生兒免疫力及抵抗力,可提供嬰兒6個月內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成份,因此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是產科護士的重要工作[1-4]。隨著二胎政策的推行,我國二胎高齡產婦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二胎高齡產婦極易出現泌乳啟動延遲狀況,且剖宮產會對產婦產后泌乳量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怎樣增加二胎高齡剖宮產產婦的產后泌乳量與母乳喂養率對于促進新生兒生長發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5-7]。該研究對象為2020年9月—2021年1月入院的80例二胎高齡剖宮產產婦,分析早期干預應用于二胎高齡剖宮產產婦中的護理效果及對母乳喂養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入院的80例二胎剖宮產高齡產婦。納入標準:①孕產婦年齡≥35歲,孕周≥28周;②與《SOGC化療與妊娠指南》中高齡產婦診斷標準相符[4];③二胎及剖宮產;④母嬰同室,無母乳喂養禁忌;⑤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②產后出現嚴重并發癥;③有乳腺相關疾病史;④四肢活動受限;⑤母嬰分離。參考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個小組,一個小組為對照組(40例),另一個小組為研究組(40例)。對照組年齡35~45歲,平均年齡(40.06±2.51)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52±1.08)周;體質量59~76 kg,平均體質量(68.14±4.25)kg;身高152~174 cm,平均身高(163.28±4.86)cm;16例初次剖宮產,24例再次剖宮產。研究組年齡35~46歲,平均年齡(40.16±2.63)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71±1.16)周;體質量59~77 kg,平均體質量(68.36±4.38)kg;身高152~173 cm,平均身高(163.19±4.75)cm;15例初次剖宮產,25例再次剖宮產。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干預:母嬰回產科病房后,產婦后給予仰臥位,責任護士指導并協助母嬰進行早期吸吮,時間控制在1 h內,開展常規母乳喂養健康教育。術后6 h產婦可翻身后指導側臥位母乳喂養,之后及時評估產婦母乳喂養情況并在需要時給與指導。
1.2.2 研究組 早期保健護理干預:①母嬰皮膚接觸干預。母嬰回產科病房后責任護士應將新生兒"裸貼"于產婦胸前。新生兒穿上尿布,蓋上被子或穿胸腹部打開的衣服,新生兒手腳、前胸和腹部裸露,將頭部置于母親乳房中間位置,伸展手臂及腿,臉頰與母親貼緊,臉部偏向一側,以激發其自主尋乳的本能,達到有效含乳吸吮。如經過充分嘗試沒有成功,責任護士協助母親將新生兒移到更接近乳房的位置,母親乳頭觸碰新生兒下巴和嘴唇,使新生兒嘴巴張大,有效含乳。產婦與新生兒的接觸時間控制在1 h左右;同時,產后第2、3天于新手兒處于清醒狀態母親愿意肌膚接觸時再次進行上述操作。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實時觀察產婦產后心理變化,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加大與產婦的交流溝通力度,指導其自我調節,如聽輕音樂、臥床靜養等,增強產婦母乳喂養信心,通過發放宣教小冊子、網絡等方式加深產婦家屬對母乳喂養的認知,尤其是丈夫,囑咐其多給予產婦關心、呵護,建議其多與產婦一同觀看親子類節目,增進情感,協助產婦進行產后角色轉換。③生物養育法干預。護理人員應于產婦術后6 h搖高床頭45~60°,將雙側床欄打起,使產婦頭腰部得到充分支撐,自然舒適放松,使新生兒趴在產婦的身體斜坡上,借助重力使母嬰貼合,在此基礎上確保含乳順利,實現母乳喂養。④生物養育法宣教干預和指導。建立網絡互動式宣教平臺,如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由取得國際認證泌乳顧問資格的責任護士擔任群主,邀請產婦加入生物養育法母乳喂養微信交流群,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周一于微信群中發放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內容,微信公眾號內包含圖文、視頻、講座等關于生物養育法母乳喂養的宣教資料,內容包含生物養育法的作用機制、實施步驟,哺乳要點、母嬰姿勢、實施技巧等,囑咐孕婦觀看理解后于微信小程序點擊確認信息,出院后通過微信群及時了解母乳喂養進展情況,對產婦于群內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個性化幫助指導,鼓勵與支持產婦在群內積極交流、溝通。
觀察兩組干預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產后泌乳始動時間(產后自乳房擠壓見乳房清涼乳汁溢出時間)、泌乳量評分、出院日及產褥期結束母乳喂養率、LATCH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自我效能選取中文版母乳喂養自我效能簡式量表進行評估,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Likert級別分為5級評分,總分150分,此量表的Cronbach'a系數為0.95。泌乳量評分標準[8]:根據母親的泌乳情況和新生兒的一般情況如精神狀態、體質量、大小便等綜合評估①無泌乳即0分;②泌乳量少,需添加乳制品即1分;③泌乳量一般,需增加2次哺乳即2分;④泌乳量充足即3分。LATCH量表[9]共5條題目,均為正向積分,各題0~2分,總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母乳喂養越有效,舒適度越高。選取調查問卷評估產婦對母乳喂養指導的滿意度,100分為滿分,<60分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80分為非常滿意。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干預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為(112.53±6.74)分,對照組干預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為(104.48±6.41)分;研究組較對照組干預后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更高(t=3.870,P<0.05)。
研究組干預后泌乳始動時間(11.96±3.13)h,對照組干預后泌乳始動時間(15.17±4.42)h,研究組干預后泌乳始動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651,P=0.012);研究組泌乳量評分(2.67±0.31)分,對照組(2.04±0.36)分,研究組泌乳量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30,P<0.05)。出院日及產褥期結束母乳喂養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產婦母乳喂養情況比較[n(%)]
研究組干預后LATCH評分為(7.81±1.13)分,對照組干預后LATCH評分為(6.95±0.98)分;研究組較對照組干預后LATCH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舒適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產婦母乳喂養舒適度比較[((±s),分]
組別LATCH評分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7.81±1.13 6.95±0.98 2.571 0.014
研究組較對照組干預后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滿意度比較[n(%)]
就目前來看,我國二胎高齡剖宮產產婦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此類產婦由于生理機能下降、體位受限、進食不足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致使母乳喂養受到影響,且部分二胎產婦認為自身已累積了生育、新生兒喂養經驗,忽略了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導致母乳喂養率下降[10-15]。該研究中,經干預后,研究組母乳喂養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泌乳始動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出院日及產褥期結束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LATCH評分(7.81±1.13)分、泌乳量評分(2.67±0.31)分、護理滿意度77.50%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楊梅[16]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產婦給予早期護理干預后,LATCH評分(7.65±2.04)分,護理滿意度為83.69%,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干預,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提示早期干預應用于二胎剖宮產高齡產婦中的護理效果顯著,主要在于早期干預作為一種現代化護理模式,包含母嬰皮膚接觸干預、心理干預、生物養育法指導和宣教干預等多個環節;其中,母嬰肌膚接觸干預可利用新生兒原始本能,促使新生兒自主尋找母親乳頭,學會含乳和吸吮。新生兒早期頻繁有效的吸吮可促進產婦及早泌乳,還可促進產婦角色轉換,激發其作為母親的責任感,堅定母乳喂養信心[17];生物養育法干預可利用重力作用,確保新生兒深含乳,喂養過程中母親半躺式的身體支撐,可緩解二胎高齡剖宮產產婦術后疲勞,讓母嬰母乳喂養更自然更舒適,從而實現有效的母乳喂養,提升其母乳喂養信心,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18];心理干預可增強產婦母乳喂養信心,減輕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促使其盡快完成角色轉換[19-21];生物養育法宣教干預有利于新生兒釋放先天反射,還可促使產婦釋放本能行為,通過微信群、公眾號等網絡互動途徑可加深產婦及其家屬對生物養育法的認知,并發揮群內同伴支持的效果,解決產后母乳喂養相關問題,提升產婦母乳喂養知識及技巧[22]。
綜上所述,早期干預應用于二胎高齡剖宮產產婦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增加產婦產后泌乳量,提升母乳喂養的舒適度,增強母乳喂養自我效能,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指導的滿意度,提高其母乳喂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