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葛 范曉冬 李穎 武玲

大興生態產業 ——月季
5年,是一個時間刻度,更是一次發展跨越!2017年以來,北京市大興區園林綠化取得了顯著成效,綠色生態空間持續拓展、綠色景觀水平持續提升、綠色福利體系持續完善、綠色產業發展持續優化、綠色保障體系持續完善。
5年來,大興區園區委、區政府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增至32.88%,林木綠化率增至33.46%,城市綠地率增至48.78%,城市綠化覆蓋率增至45.9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至14.62 平方米,公園綠地500 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增至92.27%,全區人民綠色獲得感顯著增強,與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和首都新國門相適應的生態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大興國際機場生態廊道
綠色生態空間持續拓展。以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為主要推動力,全區生態空間面積大幅增加,森林、綠地、濕地等資源量質齊升。全區森林面積達到34079 公頃,更新改造低效林65 公頃,萬畝以上片林9 處,千畝以上片林41 處;完成健康綠道建設53 公里;活立木蓄積量198 萬立方米,增加了17 萬立方米;綠地面積9494 公頃,增加了2081 公頃;濕地面積4815 公頃,增加了368 公頃。
綠色景觀水平持續提升。高標準實施大興國際機場周邊、“五縱兩橫”交通綠廊、永定河、永興河水系綠廊等綠化建設,打造幾何狀、大尺度、大色塊、集中連片、成帶連網的生態景觀4171 公頃,基本實現“森林環抱機場”、“穿過森林去機場”的美好愿景。圍繞南中軸路沿線造林582 公頃,建設公園8 處,面積562 公頃,初步形成開合有序、綠不斷線、節奏變化的綠色中軸景觀。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4月3日到大興參加義務植樹,更是對大興區的鼓舞和鞭策。

新一輪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

舊宮城市森林公園
綠色福利體系持續完善。利用拆除騰退地、廢棄地和邊角地,完成小微綠地建設60余處。開展“邊角增綠,美化家園”,實施“五邊”綠化317.5 公頃。拓展綠色空間,實施屋頂綠化10 余處。提高公園綠地500 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建設各類公園22處。以農業結構調整、“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專項行動為契機,充分利用閑置空間和騰退土地進行綠化美化,實施“留白增綠”223 公頃,新建鎮村綠地26 公頃、鄉村公園24 處,創建首都森林城鎮2 個、首都綠色村莊15 個、國家森林鄉村16 個,鄉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大興區綠化美化成果
綠色產業發展持續優化。引進和示范推廣果樹優新品種30 個,認證規范“三品”基地441 公頃,果品產業安全高效發展。引進國內外月季新優品種2300 余個,新建規?;缙?27公頃,進一步保障綠化美化用苗。積極推廣蜜蜂授粉在果品、西瓜等領域的服務應用,年推廣面積800 公頃。發展林下經濟2755 公頃,形成林藥、林花、林菌等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林地利用率和生產力明顯提高。成功舉辦年度“梨花節”、“桑葚節”、“月季文化節”等生態文化活動,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快速推進。實現綠崗就業2 萬余人,興綠富民成效進一步顯現。
綠色保障體系持續完善。強化林地征占用和林木采伐管理,開展森林資源及綠地資源的專項檢查,林政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加強全區128 棵古樹名木保護,完善古樹名木管理臺賬。對2 萬余公頃平原生態林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積極推進林長制,有效促進園林綠化資源的保護與發展。強化依法治火,完成森林防火預警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實現了對全區林地24 小時全天候無死角視頻監控。完善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正式啟用全國統一的檢疫軟件,無公害防治率達95%。組織180.7 萬人次以多種形式參與義務植樹,累計植樹89.8 萬株,多種盡責方式折合植樹535.2 萬株。
五年風雨兼程,大興區園林綠化不斷開拓創新,展示了新姿態、新面貌。未來五年,大興區園林綠化局將持續優化綠色空間結構,全面提升綠色空間質量,基本形成總量適宜、分布合理、結構穩定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推動生態環境“顏值+功能”雙提升。到2025年,預計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4.11%,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6.6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4.96平方米。同時,要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把全區百姓對美好環境、美好風光的向往真正落實到國土綠化中,做到出門有公園綠地,郊游有大森林景點,為推動大興區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