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燕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作為教育工作指導思想,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逐漸回歸語言及人文屬性。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逐漸關注到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不僅注重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語言交際及語感的養成。語感,即學生的語言感覺,是內化于學生言談舉止的素養表現。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語感培養,可以通過構建基本語言情境、增加朗讀環節、豐富語言環境、積極做以拓展等,以此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感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感培養
前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關注學生語感培養,是其基礎性內容,應當從教學著眼,依據閱讀內容,做以基本建構。語感培養,能夠幫助學生在特定場景說特定話的基礎上,去理解閱讀文章字句間所表達的內涵。在當前初中階段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就是要讓學生不僅去讀,更要去品,去試著理解有盡語言內的豐富內涵,感知語言魅力。
一、注重閱讀中的誦讀環節
誦讀,是初中語文常見教學方式,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較為直接的方式。在閱讀文章中,每個句子、每種語氣,都能傳遞出不同的情感和態度,魯迅《記念劉和珍君》,就能借以語言的力量去闡釋出“出離憤怒”,而史鐵生真情中,又蘊藏著多少母愛溫柔。在閱讀教學中,嘗試去關注語言本身的抑揚頓挫、剛柔并濟,指導學生形成基本的語感。針對初中階段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做好范讀工作,無論是教師范讀,還是錄音磁帶范讀,抑揚頓挫、字正腔圓間能夠感受到文字本身的節奏韻律,幫助學生體驗文章所蘊藏的情感,以此推進日常教學工作的深度開展[1]。其中重要的是教師范讀環節,教師的范讀相對標準的磁帶更具溫度和情感,也能使學生更為真實地體驗其中的情感。注重閱讀中的誦讀環節,也包括指導學生參與朗誦,當文字的內容轉變為宣于口中的語言,使學生帶入角色和情感進行閱讀和思考,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參與到學習與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此帶動學生的知識增長和能力互動,進行自主的情感體驗與互動,逐漸養成語感。誦讀作為我國傳統學習形式,應當在當前得以展開,以此推進教學工作的展開。
二、豐富學生的語言環境
在閱讀中,做以語言環境的激活,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做以語言感知。豐富語言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設置豐富趣味的語言情景等,幫助學生去體驗、理解。例如,《蘇州園林》是一篇記敘蘇州園林風景的說明文,其中語言風格和一般的寫景散文是不同的,也由此對于學生而言相對生疏,難以適應[2]。此時,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去理解,如配合的圖片和風景視頻的展示,再如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場景介紹等,以此建設語言環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并參與互動,以此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的學習與互動,幫助學生理解[3]。除此之外,在學習中,以豐富的語言環境,指導學生學習和互動,進而進行學習和互動,帶來豐富的思路,鼓勵學生學習和互動,帶以豐富的思考及判斷,為學生的學習和互動做以鋪墊。針對一些對話性強的文章內容,可以讓學生代入角色、做以角色設定,以真實的心境去感知和體驗語言,以此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做以學習和互動。語感的養成,不僅是外部教授的過程,需要一個主觀感受與體驗的過程,這也意味著初中語文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互動,找到相應的交流思路等,以此推進日常教學工作的深度開展,進而指導學生做以思考及判斷,與學生交流體驗,豐富語言環境,不斷達成對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能夠用自己的思路和思考去帶入情感,判斷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積極做以拓展
語感的養成,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與文化底蘊,帶入一定的思維,了解教師的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啟示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和判斷,帶入問題去完成閱讀,這樣,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從作者角度出發,去了解作者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何會寫出這樣的文字。再如,試著去指導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情境,以此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思考互動。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一課時,學生在魯迅先生的介紹下,將枯燥的“三味書屋”理解為趣味十足的“百草園”,而此時,卻正是魯迅被反動政府追殺的時候,外部局勢緊張,可見作者心態的平和。在日常語文學習中,可以指導學生參與到學習及互動中,做以積極擴展,為學生的學習做以知識背景的補充,展開深度思考,以此完成學習任務,逐漸提升人文素養和做以基礎知識建設。為學生做以積極拓展,從歷史背景、作者情況等多角度做以補充 ,以此完成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中,以此實現對語感的培養和對學生語境的達成等。
四、關注閱讀中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關注到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建構,也是閱讀教學中培養語感的重要環節。在對學生語感的培養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提煉出口語素材,借此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去考量選詞措句、用典用語,以此實現對語言應用的思考。核心素養之下,對于學生的語言素養的關注日漸提升,語文教學逐漸增加綜合訓練環節,此時閱讀文章主題作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習慣,可以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實現對語言的把控,逐漸養成語感。
結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做以思考和判斷,能夠指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閱讀中,以此完成學習任務,增強閱讀體驗,推動閱讀能力,以此達成教學工作的深度開展,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帶來更多的思考。
參考文獻
[1]于濤.探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語感的培養[J].長江叢刊,2019,28(9):108-109.
[2]趙懷巧.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15,19(2):106-107.
[3]程偉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感能力培養途徑初探,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8,21(10):104-105.